馮澤
一、引言
《紅樓夢》自其問世至今以別具一格的語言,獨特的寫作手法,吸引著國內外讀者競相解讀,不斷探索。從民俗這一視角研究就是對《紅樓夢》的又一次探索。
二、紅樓夢中的有型物質民俗
物質民俗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諸如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寓居交通等傳統習慣的承襲。在《紅樓夢》中,作者對當時當地的各種物質民俗進行了豐富的描繪。
《紅樓夢》中的一些服飾,有的承襲明代,有的則開滿清禮服新風。
例如,賈寶玉的衣服,書中在第三回中寫道“穿一件兩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柚。”第九回寫道“衣著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五十二回寫道“穿著荔色哆羅呢的天馬箭袖。”其中“箭袖”是一種衣袖的袖管邊沿有馬蹄袖的滿州袍子,凡當時正式禮服都有箭袖。這位“寶二爺”雖身著滿清禮服,但頭上又常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這又恰巧顯出明代服飾特質。除此之外,清高宗弘歷喜穿漢服,并影響頗大:第十四回寫北靜王世榮,其頭上戴著玉簪和銀帽,身著江牙海水五爪龍白蟒長袍,系帶玉紅鞋帶;第六十三回寫芳官頭上編著一圈齊額小辮,至頭頂歸總,結成一根總辮,束在頭頂;在第三回中寫寶玉也與芳官類似,將頭上四周一圈的短發,都編成小辮,用紅絲扎起,攢至頭頂,編一根大辮,這是清代滿族世家子弟幼年時的一般發式。足見對滿清服飾中保留漢服風尚的體現。
作者在《紅樓夢》中對飲食文化進行了大量的描寫,其中對茶俗酒風的描寫更是比比皆是。小說第35回描寫了小荷葉湯,用荷葉蓮蓬取汁和成面,煮在雞湯里,十分新巧別致;第41回中描寫了王熙風向劉姥姥講述茄鲞的制作方法,很是講究;作者也大寫特寫茶的品類、煮茶用的水、飲茶用的器具以及考究復雜的飲法,都使讀者深深折服。
三、人生社會民俗
人生社會民俗主要指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構建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儀禮。
在《紅樓夢》中,作者詳略有致地描繪了各種節慶活動,包含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節等。這些民俗活動中描寫的內容琳瑯滿目,文化意蘊回味無窮,使得小說不僅展現了賈府內部的生活景象,更折射出了整個社會的風貌。
中國人過年有很多風俗。比如,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一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直至天亮。對于如此重要的節日,《紅樓夢》中當然有精彩的刻畫,第53、54回便寫到了除夕、春節民俗:在臘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換上門神,貼對聯,掛牌,點朱紅大燈籠。除夕這一天放鞭炮,拜宗祠,向長輩行禮,晚上上供敬神,賈敬為主祭,賈赦為陪祭,賈寶玉捧香,賈母在先,眾人尾隨至正堂。上供完畢,寧榮二府的人來到榮國府給賈母拜年,賈母散壓歲錢。正月初一這一天祭祖、拜年。正月內,學房中放年學,閨閣中忌針黹。民間走親訪友,喝年酒,吃年茶,看戲,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其中散押歲錢,金銀錁,擺合歡宴,獻屠蘇酒,合歡湯,如意糕等過年的習俗即是明清時期民眾過年的縮影,這樣的描寫表明明清時代過年的風俗與時下民間并無太大的區別。《紅樓夢》中對過年禮俗的描寫十分精妙,形象地再現了當時封建貴族大家庭在重大節日里的生活情狀,同時也使讀者更有真實感。
四、游樂技藝民俗
《紅樓夢》在描寫大觀園中少男少女的日常生活時,多次寫到了他們日常的歡樂游戲,他們放風箏、斗草、趕圍棋、抓子兒、搶紅、猜謎、投骰子、解九連環、擊鼓傳花、行酒令,在避開了家長、放松了尊卑的大觀園中,盡情展露他們的頑皮天性。這些充滿著青春歡樂氣息的民俗事象不僅體現了小說中人物的活力和單純無邪,同時也在充實情節、渲染氣氛、預示人物命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突顯出獨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小說中提及的游戲亦是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剝奪的重要的民俗內容,每一個都精致巧妙,回味無窮。
當然,小說中也涉及到對貴族之家常見的游戲習俗的描寫,其中對酒令的描寫最多。《紅樓夢》中提到的酒令游戲主要有三回:首先是“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牙牌令”是飲酒、賭博、文字三者結合的游戲,是古代豪門貴族消遣娛樂的方式之一。作者在描寫這一情節的過程中,通過行令這種形式為我們描畫了大觀園中的各色人物:賈母、薛姨媽說的令語大多是大白話,接地氣。黛玉席上怕被罰,脫口而出《牡丹亭》《西廂記》書中的原句,表明被封建家長視作禁書的文學作品對她影響之深。劉姥姥的令詞則于詼諧幽默中展現出一個深諳世情、生活經驗豐富的勞動人民本色。
在第63回作者還寫到“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玉過生日,怡紅院的丫鬟們準備了酒菜,并提出要占花名兒。占花名兒也是酒令的一種,把若干根簽放在簽筒里,每根簽上題一句舊詩,畫一種花草,行令時一人抽簽,依簽上規則飲酒。作者通過描寫花簽這種游戲場景,巧妙地以花喻人,埋下對人物命運的伏筆。如寶釵得的是百花之王——牡丹,簽上鐫著一句唐詩“任是無情也動人”;黛玉抽到的是高潔之士——芙蓉,簽上鐫著“莫怨東風當自嗟”;李紈則抽到老梅,題詩云“竹籬茅舍自甘心”。這些花簽都運用得恰到好處,不僅與人物的氣質性格非常吻合,而且字里行間還暗喻了人物的悲劇命運。
五、總述
《紅樓夢》中的民俗事象及其表達方式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具有典范意義。作者曹雪芹為了給我們描繪一幅封建末世紛紛擾擾的人生畫卷,運用了大量的俗語諺語、詩謎小令等,使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都能圍繞全書的主題展開,從而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紅樓夢》中對民俗生活的描寫,不但對塑造環境、揭示封建社會愚昧迷信具有深刻的作用,而且,也對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有著積極作用。曹雪芹把民俗事象作為一種背景,以逼真,恰如其分的描寫手法揉進了《紅樓夢》這動人的故事中,并成功烘托了書中人物,使之更加立體。全書中對民俗的描寫如詩如畫,充滿藝術魅力逼真,恰如其分地嵌入小說描摹出的現實主義生活畫卷中。多彩的民俗風情是《紅樓夢》之所以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的奧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