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為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而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能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習方法不當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學習信心和學習動力,產生厭學的心理困境,這就是導致學生產生“兩極分化”的原因。中學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應以系統整體的觀點進行學法指導,目的在于使學生重視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及效果。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學生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學習數學的主人,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現就以下幾個方面做些論述。
一、指導學生學會讀數學書
教給學生讀數學書的方法。預習時要先看目錄和內容提要,了解知識的大致內容,然后再預習各個章節部分,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學生上課時要聽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理解的知識,可進行標注,作為聽課的重點內容,把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預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例題要重讀
閱讀例題時要邊看邊想邊算,可先試著算,算不出來,再看解答,這對提高解題能力大有益處。
2.概念要精讀
閱讀的時候要精細,總結的時候要精煉,力求把內容吃透,多想想為什么,加深對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
3.要點要巧讀
學會點、劃、寫、問,把關鍵的內容“點”出來,把重點的內容都“劃”出來,把自己的理解、質疑和心得等總結“寫”出來,把沒弄懂的地方用問號“問”出來。
二、指導學生學會聽課
初中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大不能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致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重視聽課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聽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一是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二是聽新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三是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四是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五是聽好課后小結。讓學生沿著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來聽課,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能使其由“聽會”轉變為“會聽”。
三、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探究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離不開思維。善思則學得活,效率高,反之則學得死,效果差,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掌握好知識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進行思維的訓練和指導,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探究。為此教師應著力于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來開展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使學生會思考。二是從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培養學生追根探底的思考習慣,使學生學會深思;三是從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訓練,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善思;四是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來開展評價,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學會反思。
四、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初中生由于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形成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不能適應當前初中學習數學發展的新要求。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拋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記憶方法,選取生動、有趣的記憶方法來指導學生記憶,有利于突破知識的難點。
五、指導學生學會復習鞏固,提高對知識遷移的能力
學生課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做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應用知識的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然后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后再反思。指導時應教會學生: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
在進行單元復習或學期復習時,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復習總結。具體指導復習總結的方法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看
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來回憶、熟悉所學內容;
2.列
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總結寫出要點;
3.做
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層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遷移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數學學習方法指導的一點點認識和做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