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荊旭迪
一、案例背景
進入四年級以后,我所帶的班級學生普遍出現學習主動性下降,課堂聽講跑神,作業完成質量不高的問題,特別是在家書寫時字跡潦草,甚至少數同學出現不能完成作業的情況。作為班主任,我對此憂心忡忡。他們如今的表現和當初充滿好奇心,求知欲的孩童模樣存在巨大反差,讓我不得不反躬自省,到底哪里出錯了?我該拿什么拯救你們的學習狀態,我的孩子們?
二、案例過程
1.出現問題
班里有個叫小宇的孩子,他機靈好動,性格乖張,平時走路站隊,總是連蹦帶跳,另外制約他學習進步的另一大問題——做事拖延、磨蹭。他每天寫作業,必須有大人在身邊陪伴,才能勉強投入學習狀態。但是在家完成的效率跟在學校相差甚遠,本來10分鐘能完成的抄寫作業,在家則要一個小時。期間,喝水、上廁所、吃東西等各種瑣事,都能成為拖延的“有利借口”。他還特別喜歡看漫畫、繪本小人書,有時因為看書入迷,還忘了休息,第二天到校精神不濟,然而一旦觸及學習類的叢書,他總會敬而遠之。
2.分析問題
小宇的媽媽是一位家庭主婦,爸爸平時工作較忙,很少陪伴兒子。每天都是媽媽輔導小宇的課余學習。因為小宇是家里的獨生子,全家人對他的期望也很高,但是由于一年級在其他學校就讀時,受到一些品行不良的青少年影響,他有過惡作劇,講臟話和撒謊的行為。隨后小宇的媽媽決定讓孩子轉學,希望在新環境里,小宇能夠改掉這些壞毛病。小宇媽媽對兒子要求十分嚴格,一旦發現作業字跡潦草或者偷懶,就會要求小宇重寫。最初,小宇還能夠聽媽媽的話。然而,久而久之,他逐漸逆反,有時甚至不寫作業,編造理由跟老師和家長撒謊。
3.解決問題
針對小宇的情況,我和家長每天定時溝通,互通孩子家校學習情況。在班級,我給小宇找了一位小老師,小武同學,小武是一位自律性較強的孩子,他也是小宇自認為自己為數不多的好朋友之一。兩個人成為同桌后,有了同伴的督促,課上互動時,小宇不再跑神。課下,我幫助他準備了新的記作業本,這個記作業本上每一項作業的后面都是一個括號,只有當小宇完成該項作業并得到老師批閱結果后,才可填入相應內容,結果以等級而定,完成優秀時A+,有個別錯誤并及時改正的情況為A,有錯但未及時改正的情況是A-,沒有完成作業或漏寫少寫的情況為B。根據一周的作業反饋,積攢10個以上A+,可以有一次減免抄寫作業遍數的機會,積攢20個以上A+的情況可以換取本月內一次不寫某項作業的機會。
4.效果反饋
一段時間下來,小宇的作業能夠及時上交,在班級同學們眼中,他不再是一個上課插話、下課追逐打鬧、作業不能按時交的“異類”。課上他也能夠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配合小伙伴,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每當他主動參與課堂預備時間的英語讀報分享任務時,大家都樂意聽他講有趣的繪本故事,他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每次分享完,同學們都會由衷的為小宇的出色表現鼓掌。這時,小宇的臉上總會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并禮貌地略帶羞澀地回答“Thank you ”。
三、討論反思
1.“陪讀”并非萬能藥——關注學生個體成長的家庭環境
一些孩子的家長因為小時候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總覺得虧欠孩子,發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后沒能夠及時制止,采用科學的辦法引導,消除不良行為的負面影響。所以至今不愿意“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總會大包大攬,為孩子準備好學習用具,每次寫作業都在孩子身邊監督,這樣一來,表面上是把孩子看住了,孩子能夠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但是時間一長結果適得其反,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反而更加依賴大人,缺少責任心、獨立性。
2.心理疏通忌急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學生早日成材,而每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和空間,對他們的期待值過高,看到他們的表現與同齡的優秀孩子有很大差距時,我們往往會產生急躁情緒,經常批評指責孩子的短處,這樣的責備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助長他們“磨蹭”的行為。如果處理不當,還會讓拖延的心理蔓延,產生消極影響。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正視個體之間的差異,如能力差異、性格差異等等,為孩子制定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能力,主動積極地拋棄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著值得發掘的閃光點。
3.讓孩子體驗成就感——恰到好處的表揚
正確回應孩子,在孩子表現出自己的成就和收獲時,及時加以鼓勵和表揚,在這個時候不要吝惜贊美。小宇的媽媽最初一味的嚴格要求,其實孩子的作業情況已經有明顯的好轉,隨后孩子沒有得到充分的鼓勵和肯定,逐漸出現動搖,不愿意再堅持好習慣。夸獎的最好時機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的時刻,再就是當孩子在同伴中獲得認可和接納時,從同伴交往中得到成長時,家長和老師則需要給予他更多的支持和認可。
4.積極的同伴影響
尋找閃光點,促進發展。在輔導小老師的指導下,同桌小武(小宇平時的好朋友)幫助他溫習每天不懂的數學知識,每當小宇偷懶不及時記作業時,看到身邊的小武早已先他一步記完成作業出去玩時,心里非常著急,為了跟上同伴的腳步,獲得群體的認同感,不知不覺中,小宇主動記下作業,而且每天堅持。老師真是利用這個契機,實施了作業本評價記錄,效果理想。小宇在集體中不知不覺進步,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學習習慣和成績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
5.強化時間概念
小宇做事拖沓,是因為他平時總是被動的執行父母或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學習長期處于無目的的狀態,不會自己安排學習計劃,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一旦有充足時間自由支配,他就會放松自己,造成拖延。這時,老師引導他科學分配時間,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在記作業評價記錄中,為他做批語,每天總結A+個數,凡是三科作業完成加起來有超多3個A+就給他一小時自主閱讀的時間,并鼓勵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下去。
現在班級中少了一個行為懶散,學習拖延的學生,多一個學習自覺,樂于分享的學生。對其他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我相信,當學生們真正找到學習的內動力,體驗知識帶來的成就感時,嬌艷的幸福之花終將會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