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一、名詞解釋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它是社會大課堂中的一種資源。
“學習單導學”是博物館資源開發與利用在延伸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之一?!皩W習單導學”中的“導”在“百度”中的解釋為“指引;帶領”?!皩W習單”就是指參觀者在展廳中使用一種紙質的學習資源, 是一種參觀的引導自我學習的輔助教材,通常被稱為“學習單”?!皩W習單導學”就是通過《智慧成長卡》的設計, 有效地導行博物館, 突出參觀重點,協助學生參觀博物館展覽、展品、視頻,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動機和意愿,引導學生延伸學習品生、品社知識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在參觀中智慧學習,自主獲取新知識。
二、指導思想
1、《北京市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須落實到中小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知行統一。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于10%的課時在社會大課堂進行。而學行博物館,是在此意見基礎上,將品社、品生、語文等多學科的知識點與博物館陳列內容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一個綜合性學習平臺。
2、2015年3月20日,我國首個全國性行業的法規-《博物館條例》正式實行。在《條例》第一章“總則”中寫明:“本條例所稱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迸c國際博物館協會制定的博物館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調整,把教育提到了首位,所以,博物館變“課堂”將會是未來的首要任務。而選擇這個切入點,把傳統的課堂搬到博物館,來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優秀品德,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先前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其意義。因而學生對品生、品社知識的真正“理解”并不是學生弄清楚教材和教師的本意,而是通過學生進入博物館實地察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教材和教師無法涉及的內容正確地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其成為整個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4、學生年齡、認知的特點:
“學習單”的學習不但可以彌補教學和內容的不足,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根據分齡分眾的原則,結合學習者的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要設計從引導觀察入手,嘗試引起他們的興趣,直接地從展示中尋找答案,不需要思考純粹觀察問題的學習單。隨著年齡增長,到了中高年級人生經歷比起低年級更為豐富,也有能力獲取更廣泛的知識,觀看展示的重點就不再僅僅是注意展品特征,學習單的內容可以開始結合背景知識來學習。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識,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
5、《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
《課標》指出“因地制宜利用社區環境資源,社會公共設施和場所,如紀念館、博物館、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文化體育場館、校外教育基地以及人文景物等,要充分開發、有效利用課程資源?!?/p>
三、操作程序
1、了解學習卡內容
首先,學生了解《智慧成長卡》,要記住主要問題,參觀時尋找答案。通過尋找增添學生參觀樂趣,突出參觀重點,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作準備。
2、生成活動任務
參觀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從孩子真實的生活中選取的活動,這些活動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特點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有機碰撞,使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學習的內容之間產生認知沖突,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從而生成活動任務
3、參觀中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學習是使學生直接面對實際問題,學習、研究并嘗試提出某種解釋問題或解決問題方案的學習方式?!吨腔鄢砷L卡》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參觀、或參與互動體驗項目,尋求解決或解釋某個具體的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綜合地、關聯地、多角度地、切合實際地分析和思考問題方案。在學習過程中,倫理的、道德的、對社會價值觀和人的行為方式的思考與判斷必然貫穿始終。
4. 填寫學習卡
學生在原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上借助學習卡提出問題、查找展覽內容、詢問講解員、相互討論交流,形成了新的知識與活動經驗,尋找到答案。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綜合地、關聯地、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產生新的認知結構。
四、應用范圍
“學習單導學”適用于博物館的教學。博物館能夠把豐富、廣博的人類文化精華濃縮在一個空間里,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文物陳列和多種傳播手段,以直觀的、互動性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智慧成長卡》則是把博物館濃縮的文化精華從中選精到紙張中為我所用。二者有機結合既提高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優秀品德,從而達到博物館教育的特殊效果。
(三)課后反思
學習單是針對教學目標、圍繞有關主題設計而成的,用以協助教學活動實施的一種學習文本。旨在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成為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主動學習者。“漫步在國博 觀《復興之路》”是以《智慧成長卡》為觀覽導線,讓學生有的放矢的參觀學習,那就需要教師把握教材,結合單元重要知識點以及熟悉學生的認知水平,以時間先后選擇有代表性的圖片或展品作設計圖例,這樣設計使學生漫步館中既不易遺漏又需認真觀覽。參觀前將《智慧成長學習卡》發到學生手中,了解《學習卡》內容,記問題明確任務。參觀時按設計的圖例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通過尋找不僅增添學生參觀樂趣,還突出參觀重點,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發揮學生主體性,去學習的新知識。
漫步博物館為品社課教學延伸提供廣闊平臺,利用平臺繪制出張張《智慧成長卡》, 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博物館參觀學習?!皩W習單導學”在社會大課堂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促學生智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