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
任何事物的開展,都必須建立在深入了解其精神實質,理解其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才能落到實處。為了全面貫徹《指南》,“幫助教師了解3-6為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我園開展了全面的學習和貫徹《指南》的活動。
一、學習《指南》,引導教師更全面了解《指南》,提升教師理解、運用《指南》解決實際工作中困難的意識與能力
成立《指南》學習小組,集體、小組學習相結合,領會《指南》精神與實質,明確各年齡階段“學習與發展目標”。以園長牽頭的園領導班子共同參與學習《指南》的組織與實施,年級組長擔任學習小組長。園長、教學副園長分別兼任各年級組的學習指導。逐條、逐句認真學習,并針對每一條目標及指導建議提出針對性分析、闡述,力求每位老師都能明確。
二、在學習《指南》、對照《指南》反思問題中我們開始嘗試調整全園的環境創設
要想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我們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如積木是幼兒園里最常見的材料,在結構游戲區幼兒能接觸到。幼兒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積木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運用積木進行操作活動,幼兒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認識各種幾何形體,培養初步的藝術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實際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要充分發揮環境材料的作用,我們還必須明確每一個墻飾的教育價值。在墻飾設計制作過程中,由于墻飾的內容和材料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和幼兒關注的話題,所以幼兒很感興趣也易于接受。教師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提出新的問題,把教育引向深入,并與幼兒的日常行為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收集、整理材料,豐富墻飾內容。
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設置環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抓住園內外環境中的有效資源,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第一,注重室外環境的多樣化,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容易在看看、摸摸、說說、做做中受教育。
1.充分利用環境,發揮區域環境的教育娛樂作用
園內的每一部分環境我們都要合理利用,讓幼兒通過同伴或教師的幫助在活動中充分體現教與學的功能,使之應景而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如幼兒在我的帶領下,在各自的種植園地里種植芹菜、白菜、蘿卜、番茄、絲瓜等。孩子們通過播種,澆水、施肥,收獲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體驗耕作的辛勞與收貨的喜悅,讓孩子幼兒充分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增設攀爬區、投擲區、球類區等八個身體鍛煉活動區,不僅使幼兒游戲富有挑戰性,而且能鍛煉幼兒的身體。
2.幼兒園墻面的布置應合理,并富兒童情趣,對幼兒發展有教育意義
園內墻面的一些標語,禮貌用語,讓幼兒嘗試認一認,讀一讀,久而久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抓住環境中的有效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
第二,充分利用活動室的環境,活動室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
如何發揮這一環境的教育功能?首先對墻面進行精心布置,墻飾布置要講究藝術性,這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墻飾不僅具有裝飾、美化環境的作用,更應具有教育價值。在組織幼兒開展活動時,應盡量組織幼兒參與墻飾內容的選擇與制作,讓幼兒在選擇,制作裝飾的過程中,充分討論,發表意見,同時在活動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通過折、撕、捏、染等方式動手制作海底的植物及動物等,這增進了幼兒間的交流、分享和相互促進。
第三,創設課堂環境是幼兒接受創造教育的主渠道。
幼兒園教學不應古板,應形式多樣,應有一些動態性,通過一些情景的設置,課件和精致教具的制作,逐步形成了教學寬松,和諧,積極參與的創造環境,使幼兒獲得成功、產生愉悅的精神體驗,其中幼兒的參與發揮了主體性,教學中問題和各角色的扮演都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幼兒動手、動腦、動口提供了機會,使幼兒自主意識,得到培養,使良好的教學環境逐步形成。
(二)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創設開放的區域自主活動空間,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區域活動也稱為活動區活動,是指幼兒在活動區內進行的自由游戲為特征的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區域活動中,幼兒應是自由的,可以自主選擇游戲和材料參與游戲。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第一,老師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與發展目標選擇恰當的材料投放在區域中,并在活動材料中體現不同層次、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求,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開展游戲,適當地指引幼兒自我學習與探究;
第二,教師要在幼兒日常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將幼兒的興趣轉化在區域材料中,讓幼兒感興趣的材料發揮教育功能,吸引孩子不斷探究的熱情,通過幼兒和材料的互動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第三,教師還要支持孩子自主學習實踐嘗試,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尤其在知識、技能目標的制定與實行中,教師要考慮到每一個體的需要,在幼兒嘗試、實踐的過程中給予積極鼓勵。作為孩子們最親密的伙伴,老師既要考慮滿足高于發展水平的孩子們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也要對不能達到目標水平的孩子耐心等待,等待他們的成長,欣然接納與包容。
第四,教師還要努力在區域活動中幫助孩子統整自主學習經驗,在幼兒與材料對話、互動的過程中,觀察、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經驗的積累,利用區域小結、談話、交流等活動幫助孩子將零散的經驗統整、累積,讓幼兒能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順應”與“同化”原有經驗,獲取新的經驗,促進幼兒均衡發展。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在幼兒身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應充分利用環境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用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從而使他們能在環境創設中,在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