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艷
隨著素質教育內涵的更新與發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已成為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素養,學生自缺少自主性,行為習慣家中和學校“兩層皮”現象嚴重,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終身發展的需要。糾其原因是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不夠,在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家校合作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以開發校本課程為載體,實現動態育人常態化
家庭教育不再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基礎,為了使家校合作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在課程文化建設中,我們意識到以課程建設為載體,向最低處精準發力,使課程穿越學科的邊界,穿越學段邊界,穿越學校邊界,將家庭教育融入學校校本課程建設中來,培育和整合優質家庭教育資源,構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舉并重的格局。
我們將校本課程分為家庭教育大講堂、家校讀書沙龍課堂、親子活動課程和社會實踐課四個類型。
家庭教育大講堂是每個月末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家長請到學校大課堂中,由我校家庭教育講師或家庭教育志愿者進行家庭教育講座,講座內容和話題緊緊圍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在校內外的行為表現進行選材,案例搜集都是身邊的真人真事,使家長正確了解和認識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特征,以及如何正確應對和疏導的方法。家長讀書沙龍課堂是每月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次家長讀書沙龍活動,選用人手一本《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中家庭們急待學習的內容進行學習,由班主任和家委會主任共同組織完成學習活動,家長學習后提交學習心得(家長作業)。親子活動課程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活動內容起初是由學校統一策劃和部署的,后來是各班家委會自已策劃完成的,并將活動方案及成效整理上交,并對學生的舉止行為進行跟蹤記錄。社會實踐課程即是由家長帶領孩子深入社會參與社會活動或社會服務,也可以是孩子獨立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社會人對孩子的自身素養得到潤物細無聲的浸潤和熏陶。
二、深入開展家校合作活動,增強育人的實效性
據研究表明學生的品德養成10%在于學校,10%在于自身,80%在于家庭。而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的提升也同樣如此,必須要形成一個相對穩定和漫長的教育環境,讓孩子素養的種子在“浸潤”中萌發,必須要“肥沃”素養的土地,也就是說要想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保證其有效性,必須有針對性地深入開展家校合作活動,提高育人質量。
(一)深入開展家庭教育活動
家庭教育活動過程是一個動態育人環境,家庭中的親子關系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態度行為、價值觀念及未來成就。我們在家庭教育中,極力主張父母親自帶孩子,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同時還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取得孩子的信任和依賴。“親子活動是我校一大特色,形式多樣如親子義賣、親子聯歡、親子環保宣傳、親子端午踏青、親子徒步、雪地尋親、親子中秋賞月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建立了主人翁意識,親子關系更為融洽,相互理解,消除了代溝。其中效果最明顯的莫屬于親子閱讀了,在家校合作的帶動下,親子閱讀活動在校內外開展的轟轟烈烈,家長和孩子自發地進行了親子百日閱讀、走近名人世界你我知、我與父親談古今、親子讀書交流會等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如今親子閱讀已成為家校合作一特色活動。
(二)校內外活動提升育人素養
學校以每一次活動為契機,發揮家校合作的教育意義,使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中核心素養有所提升,增強育人的實效性。如元宵節花燈制作、母親節給媽媽洗腳、端午節包粽子、清明節掃墓、親子運動會、敬老院慰問、森林防火宣傳、街道清潔工體驗日、舊物跳蚤市場義賣、雷鋒行動月等活動,力爭使每一次活動都細化落實學生素養的提升。
如清明節掃墓前,家長和孩子自己進行采購材料、制作花圈,每人觀看三個愛國影片,每人在書中結識三位英雄人物,上網查找關于烈士陵園中的愛國戰士事跡,并組織家長和學生在校本課上進行愛國人物宣講,使學生和家長在掃墓前期過程中真正受到革命戰士革命精神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禮,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塑造學生形成偉大人格。春季越野賽前,倡導家長陪孩子進行1000-5000米晨跑,堅持28天,每完成一天加兩分,最后比賽成績滿分為54分,累計總分為最終成績。不僅僅重視活動結果,更重視活動過程中學生所受到的素養提升,培養學生不怕挫折、戰勝困難、勇于挑戰自我、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每一次活動中讓家長和學生將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活動結束后將自己的表現進行總結和反思,使學生看到自已的努力所換取的回報,增強學生自信心。
通過家校合作的開展,我校已形成優勢互補,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可喜局面,在學生文明守紀、勤奮學習和良好生活的習慣養成方面初見成效。家校合作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力推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全面實施。但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凸現出一些現實問題,例如農村留守兒童、單親兒童比例逐年增長,為家校合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阻力,如何能讓這些留守兒童也享受家校合作帶來的改變呢?下一步我們打算充分發揮家庭志愿者的作用,將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與家庭志愿者家庭結成對子,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給予這部分孩子同樣的關愛,讓這部分孩子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享受家校合作的陽光。
一路走來,學校校本課程與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在家校合作中讓我們看到了家長的改變,學生良好品德和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我們深知,以后的家庭教育任重道遠,但我更相信,有家校合作的校本課程改革助力,有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育人素養必定助推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鑄就學生一個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