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永
中國有句俗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是中國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馬克思曾經說過:“恩情是聯結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個良好的紐帶,大到國與國、地區與地區,小到家庭與家庭、人與人,進而支撐起一個社會。”只要人人懷有感恩之心,處處心生感激之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會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陽光,少一點冷漠。然而,現在許多學生漠視親情,友情,師生情,變得自私冷漠,道德水準滑坡,再加上目前社會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傳播,正逐步腐蝕著人們的心靈。感恩意識的缺乏,已造成學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而學生自私自利、缺乏修養、情感冷漠與學校德育落實不夠,尤其是忽視感恩教育有關。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說過:“忘恩原是人的天性,它像隨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猶如玫瑰,需要用細心栽培及愛心的滋潤?!边@句話告訴我們,感恩意識并非與生俱有,而要通過教育來培養。學校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成人”為出發點,讓學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養“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這是學校德育的重點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須加強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應該反思當前的教育方式,喚醒學生的感恩情懷,讓學生學會感恩。那么,班主任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班會中進行感恩熏陶
班會活動是全班師生自主活動的一種教育形式,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進同學間的了解和友誼、弘揚個性品質、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陣地。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會課,組織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從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師、朋友以及一切給予我們幫助關懷的人,同學們一起分享成長過程中的感動,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感恩行為。寫一封感恩信,自制感恩賀卡、感恩朗誦活動,以實際行動感恩同學,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生活,進而感恩社會;讓學生在班會中講“感恩”的歷史故事、現實故事;在班會中為父母說一句感恩的話;在班會中講自己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的具體做法;也可以在班會上組織“感恩的心”演講比賽;在班會中朗誦自己或別人寫的有關感恩的詩歌、小說、散文等;在班會中表演有關感恩的文藝節目如唱《感恩的心》《愛的奉獻》等感恩歌曲;還可以組織學生看一些感恩影視作品,如《唐山大地震》《拉貝日記》等。通過這些主題班會活動,學生從具體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時代內涵,懂得感恩的內容與方式,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學生認識到孝心、愛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班主任還應該利用各種場合或時機在學生心田上播上感恩的種子,播上感恩的觀念,便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教育學生將他人的恩惠銘記于心,增強責任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
二、節日里組織感恩活動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使得我們在表達感情的時候還是比較內斂的,平時很少會把愛爸爸、愛媽媽的話掛在嘴邊,那么,節日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通過對學生進行相關節日的宣傳和提醒,讓學生們利用節日,對父母、師長等表達感恩之心,感謝之情。如“三八”婦女節時,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感謝媽媽”的活動,要求學生給媽媽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送上一封飽含真情的信,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做一件小家務,體驗母親的辛勞。
三、作業中體現感恩教育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戰場,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的、有意識的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給學生布置感恩的作業。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對表現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并且布置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組建綠色環保小衛隊還給村莊一個和諧的環境”。音樂課可以教唱《爸爸媽媽》《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響遍學生的心間,溫暖孩子們的心田。然后布置作業:給家人唱一首感恩的歌曲。綜合實踐課可以組織學生制作“愛心卡”送給父母、老師等。這樣我們首先創設了一個感恩教育的和諧環境,能使學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滲透更加有效,同時,在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更好地體現感恩教育。
同時,班主任善用周末、假期,補充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在周末、假期與父母多溝通,對父母多說知心話,體貼話;與父母一起做家務事,體會和感謝父母培養自己的艱苦和不易;與父母少空話,多幫忙,讓父母省心;勤學習,苦鉆研,讓父母開心;遇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就餐時,主動給父母挑菜,讓父母享受孝心。學生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接受父母之恩,也同樣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報答父母之恩。
四、社會里體驗感恩行動
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因此,要盡可能地讓他們理解成人的世界,盡可能地帶領他們到社會實踐中體驗,我們山區的學生可以讓走回村莊去活動。如開展向周圍曾幫助過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謝信、組建一個村莊綠色環保小衛隊保護村莊和諧的環境、到孤獨老人家送去溫暖、關心……引導學生走進社會,接觸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了解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懂得關愛社會,回報社會。
感恩是人類美好的優良傳統,是孩子心靈的燈塔。感恩教育貫穿于德育工作始終,使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感激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感激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感激幫助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渡過難關;感激關懷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溫暖;感激鼓勵你的人,因為他們給你力量;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開化你的蒙昧。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對有困難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對別人對環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