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安禮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一項基本教育政策。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國家的責任和義務,而且是關系到千秋基業,乃至家家戶戶利益的大事。因此,加大教育投入,優化和完善義務教育財政政策是當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拓寬義務教育經費籌資途徑
在義務教育經費籌措方法上,全方位、多渠道增加義務教育投入,在確保政府財政撥款主渠道的同時,通過市場等多渠道吸收民間資本向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尤其是動員社會捐贈、發行教育彩票籌集社會閑置資金等方式應該更多地發揮作用。在政府角度,可以借鑒開征教育稅以替代教育費附加,以補充政府預算內教育經費的不足;規定教育稅專款專用,還可以避免現行教育費附加經常被挪用的現象。除此之外,建立規范的農村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必不可少,根據公平和效率原則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確保各地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獲得均等化的義務教育。
(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應當確保國家教育財政性支出占GDP比例的4%,各地政府應當嚴格按照新修改的《義務教育法》的要求,教育投人要確實做到年初看預算,年終查決算。
其次,加大各級教育投人既要解決總量投人不足的問題,又要解決配置不均衡的問題,還要明確政府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體。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中,要對農村義務教育給予更多的政策照顧和傾斜,真正縮小農村義務教育財政投人的差距,確保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達到國家統一標準。城鄉教師可以享受到同等待遇,并適當向對農村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補助。要分明各級政府間的責任,需加強、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制度,分擔財政責任。我國現對于義務教育的經費管理實施的體制是“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投人的主體是縣鄉兩級財政,為縣鄉兩級是最困難的。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縣域的經濟發展達不到平衡,有些困難的縣鄉財政的經費僅靠縣鄉的財力難以得到保證,所以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最后,管理主體為強化縣級財政政府,實行管理責任的同時,再進一步分明劃分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分擔責任,明確縣級以上各級政府在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投人上的主體責任,完善其鄉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人管理機制。
阻礙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因素復雜,然而經費的保障是發展農村教育的基礎,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或多或少地決定了其他教育資源配置的數量與質量,例如,辦學條件、師資等,可見,保障義務教育財政經費的總量投入有著重要意義。在教育經費投入增加的同時,關注結構的調整也非常重要。我國財政性義務教育經費占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的逐年呈下降趨勢,因此,在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分配上,不僅要增加對于義務教育的投入,而且也要特別關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
綜上所述,在財政投入上,我國不僅要增加投入的總量,還要優化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使用,同時應采取相應的扶持傾斜政策以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快速發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
(三)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財政“低保”政策
國家義務教育財政“低保”內涵主要體現在:一是保證學校教學的基本運轉;二是達到國家義務教育的基本目標;三是為義務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鋪墊。要想實現這些目標,保障落實經費的需要很重要。目前,最主要的是讓農村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各地學校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最低保障線,對各達不到最基本要求的學校進行改造。從義務教育平衡推進與政府的財政能力程度上講,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平衡需要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支援與協調來共同努力實現。
(四)規范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
1.完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
首先,應規范義務教育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一套專門用于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的測算及補助體系,使得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資金在分配、撥付、管理以及使用等各個環節都得以規范;具體的,在確定義務教育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的方法上,應盡可能地做到科學合理。
其次,在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中,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第一,應對現有的義務教育專項轉移進行清理,科學地對專項轉移支付的標準進行明確的界定。第二,應改革目前專項轉移支付中所需配套資金項目過多的局面。
此外,無論是義務教育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或是專項轉移支付都應遵循公平效率原則。
2.建立轉移支付資金監督檢查機制
首先,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相關法律,以法律的形式來規范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各個環節。
其次,各級人大應積極行使自己的監督權,監督預算以及預算執的行。各級人大在嚴格審查義務教育預算的同時,也要監督各級政府在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或轉移支付過程中的具體執行情況。
然后,財政部門及其相關教育部門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檢查及審計等工作,建立相應的監督考核體系。
最后,提高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管理水平,合理地制定城鄉義務教育所需的最低成本及相關人員的配備標準,建立起完整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的撥付、管理、核算及使用的評價制度以提高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管理的水平。
綜上,建立有效的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督檢查機制及責任追究機制,要健全轉移支付制度相關法律,加強人大、財政部門以及相關教育部門相關職責的監督,提高資金管理水平,以保證轉移支付制度的有效進行,提高資金分配與使用的規范性、透明性與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