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梅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有不少的教師認為范畫的目的是教會幼兒繪畫的技能,只有幼兒掌握了這種繪畫技能,才能夠通過繪畫來進行表現和表達。而現在的《指南》中更重視“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等。那么是否在兒童美術教學中一定不能使用范畫呢?我覺得并不絕對化,而是要改變以往傳統觀念的教育觀念,摒棄教師機械式投放臨摹的范畫形式,正確地認識和理解范畫的內涵,才能正確地使用“范畫”的導向和方法。
一、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和理解“范畫”
《指南》中不倡導幼兒按照教師提供的范畫,畫一模一樣的繪畫作品,是因為這是一種被動模仿,違背了作為自我表現的藝術本質,扼殺了幼兒的童趣和創造力,其問題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師對“范畫”的錯誤認知;二是重視美術技能技法的訓練;三是教師美術教學專業知識薄弱,因此,在組織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能正確的使用“范畫”的導向尤為重要。
二、善于發現,呈現豐富和靈動的“范畫”
1.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腦中的“范畫”
在《指南》中提出: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與素材。在平時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先豐富幼兒相關的生活經驗,通過讓孩子們感知、觀察,不斷積淀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事物的外形特征進行表現,因此,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幼兒腦中的范畫,為幼兒的大膽創作提供創作的源泉。
2.靈動的音樂作品是幼兒耳中的“范畫”
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幫助幼兒做好與音樂情緒相適應的心理準備,讓幼兒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能以景引情,以情帶動,從而在傾聽的過程中形成有聯想和想象的內容,獲得在情感上的情緒體驗。心理學專家認為:人在認知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豐富,理解也會越全面越深入。因此靈動的音樂作品也是孩子耳中的“范畫”,能讓孩子獲取情感上的感知體驗。
3.精彩的故事分享是幼兒心中的“范畫”
每一位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創作的作品也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彩故事。與幼兒分享精彩有趣的故事,也是一種特有的“范畫”呈現方式,讓幼兒在故事中感知了解另一個精彩的世界,從而讓幼兒在視覺與聽覺的聯想中碰撞,表現出自己獨有的感受和理解。
4.創意的名畫欣賞是幼兒眼中的“范畫”
《指南》中明確指出美術欣賞活動是美術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而名畫欣賞更有著重要的地位。教師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審美特點的中外名畫,可以結合音樂、視頻、詩歌等多種藝術手段,創設一種“范畫”的審美意境,從而調動幼兒的感知、想象、表達和創作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名畫的內涵,從而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積極的賞析評價是幼兒口中的“范畫”
《指南》中多次指出:“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并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币虼?,積極的評價是孩子心中的“范畫”,積極的評價包括教師積極的評價、幼兒積極的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教師積極的評價不僅能保護幼兒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繪畫習慣,更能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而幼兒積極的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不僅能讓幼兒體驗藝術欣賞的樂趣,更能促使幼兒主動地去觀察和發現繪畫的樂趣。
三、賞識評價,引領家長換位看待“范畫”
1.引家長走進孩子創作的童畫世界
孩子的童畫世界充滿著童趣和靈氣,每一幅作品都蘊含著孩子對作品的認知和感悟,因
此教師可定期向家長分享和解讀孩子作品,也可以以學習故事的形式記錄孩子創作的點滴,借助孩子獨特的視角和家長一起走進孩子的童畫世界。要引導家長正確地賞析評價兒童畫,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繪畫動機,了解他想要表現什么,理解孩子才能理解他的創作,這就要求家長把孩子的畫要和他們的生活經驗、認識和情感聯系起來,這樣的賞識評價,相信能讓家長感受到那些“形不似”但“神似”的作品更具有內涵?!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這樣互動交流的方式,能更直接地讓家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兒童畫的創作特點。
2.領家長換位看待“范畫”
兒童畫是兒童自我表現能力的體現,它反映著兒童本身內在的心理、情感、認識和經驗,
它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家長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評價兒童畫,簡單地從畫面上評價兒童作品,是單純重視繪畫結果的表現,也放大了臨摹范畫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引領家長換位看待“范畫”的呈現方式,不讓孩子模仿成人的范畫,要培養孩子自主作畫的能力,善于發現孩子自身的發展變化,用賞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繪畫作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建立幼兒創作的自信心。
在兒童美術教學活動中,“范畫”有著其獨特的教育意義,而教師摒棄的只是傳統的范畫臨摹教學,因此并不能忽視“范畫”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倡導注重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時代,教師要不斷學習、實踐和積累,才能正確理解“范畫”的使用導向和方法,了解“范畫”豐富的呈現方式,充分發揮“范畫”的教育作用,有效促進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和創造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