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萍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包括: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基本技能、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數學策略的應用,以及對數字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數字在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所獲得的實際意義。當前數學教育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旨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效和數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做為教育者,要更關注孩子完善的人生,敏銳的觀察,多元的思考方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 、學習、運用教材中的思想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小學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
(一)重視教材的變化
教材內容的調整是提高數學素養應優先解決的問題,新教材中滲透一些與市場經濟、日常生活、科技發展密切相關的數學應用內容。新教材內容體現:更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有利于使學生了解一般社會知識與科學知識;具有典型性,使學生能夠形成科學解題的思想方法,達到舉一反三、橫向滲透的目的;更具科學性、通俗性、趣味性。
(二)強化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產生和獲得知識,而知識中又蘊藏著思想方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這種辯證統一的關系,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在強調知識的同時還要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學。在教學的每個環節,如概念講解、定理證明、例題解答,都蘊含著大量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善于挖掘,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始終滲透必要的思想方法傳授。數學思想方法不僅是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所必須的,而且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三)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
數學實踐、運用能力是目前數學教學的薄弱環節,因此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關鍵。第一,重視數學概念的演變過程教學。數學概念來源于實踐,是對實際問題高度抽象的結果,能更準確地反映科學本質,具有普遍意義。但正是這種概括和抽象的結果,使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難度,導致學生雖學了很多知識卻不知如何運用。因此,這就要求在數學概念教學中能體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使學生弄清數學概念的發生、發展過程,弄清概念在現實中原型是什么?演變后的一般意義又是什么?這樣才能追本求源,以不變應萬變。第二,開展模型教學及數學建模能力訓練。在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構筑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后用數學理論和方法尋出其結果,再返回到實際問題中實現問題解決,最后反過來又促進數學新思想、新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二 、學習數學語言表達思想
數學素養的形成與語言是緊密聯系的,正確的數學語言能更準確、清晰地反映一個人的思維過程,展示了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觀點。如學習25-7退位減法時,讓學生在桌子上擺25根小棒,然后讓學生擺動小棒,設法得出計算結果,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結果18。但其思考過程卻不同,讓在學生親身感受下,能有條理地講述計算方法與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時,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出聲思考是一條十分有效的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途徑。在操作中,學生必然會思考:如何擺放、移動,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如何移動最好……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從而幫助學生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只要按照操作的過程講出自己的想法,從中既獲得了知識的內涵,又較容易地用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這樣自然結合,學生學得有趣,講得有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三、 學習在日常中運用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兒童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兒童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兒童的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教育者應積極地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通過活動去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與實際脫節,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源于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總之,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涵蓋方方面面,在一段時間內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不夠的,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每位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只有每位教師都把自己看作是與專家、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看成擁有現代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