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技能呢?下面我就談談本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一些體會。
一、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渴望知識的情感意向,是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核心。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并有助于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并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
二、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給了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進程,相當于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方式、速度的影響,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為數學課堂教學增加知識容量。通過計算機軟件,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我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把梯形通過旋轉、平移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而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梯形的面積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單靠課本上的圖例和抽象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轉、平移和比較過程,學生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利于學生的思維拓展,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三、創設情感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營造學生研究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有效將難以表達甚至根本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圖形、圖象的運動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空間結構,通過文字、圖形、三維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使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設生動直觀的原生態的情境,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和認知方式。比如,學習圖形之間的軸對稱、平移、旋轉及其組合等變換關系,用多媒體創設原生態的場景,使之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獲得較為深刻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內容,提高教學效益。
四、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是至關重要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進行“催化”,把抽象、難懂的知識點通過形、聲、情形象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優化學生的認知過程,簡化學生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時分》時,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于教學時針、分針各是怎樣計時的,以及看鐘表準確地說出經過的時間,光靠老師講解,或用傳統的教具教學,都會感到非常枯燥,讓學生難以理解。針對這一重難點,我利用媒體動畫分別演示分針、時針走動所表示的時間,時針與分針到底是怎樣走動的實際變化。這時,學生完全被活動的畫面所吸引,連一些平時不愛上數學課的學生也活躍起來,馬上一起動口數、動手撥,使他們在看、撥的動態過程中盡情體驗,很快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內容。
五、實現課堂教學及時反饋,提高教學效益
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如何,要通過練習檢測才能知道。學生經過大半節課的積極探索、緊張學習,都比較疲勞。這時如果利用多媒體出示有趣味性、層次性、針對性的練習,配上輕松的音樂和畫面,就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總結新知識。利用多媒體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的好,是傳統練習方法所達不到的。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邊長短有關”的概念性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的認識,運用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示三組練習:(1)根據屏幕上提供的各種圖形(圖中有的是角,有的是兩條沒有相交的射線,擺放的形式多種多樣)判斷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結果98%的學生能準確判斷。(2)接著出示一組兩個大小相等而邊的長短不相等的角和兩個邊的長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些學生得到“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的判斷。這說明學生沒有真正抓住問題的本質。(3)為了直觀驗證他們判斷的錯誤,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以黑色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兩條邊長短變化時這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結論。
另外在練習中還可以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如果解答對了,可以說“你真棒!”同時翹起大拇指或出示一個笑臉,如果回答錯了,就說“再試試”或出示苦臉等。這種傳遞都很有吸引力、有啟發性,同時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在課堂內實現形成性檢測,及時獲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信息,當堂鞏固、矯正,更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累積性知識誤差。
總之,小學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要與課文有機結合,遵循小學教學的學習規律,根據不同文本內容,根據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要盡量做到適宜、適量、適合,以達到提高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技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