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新寧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素質教育觀念下的英語教學應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隨著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變革學習方式,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育還存在未清除的諸多遺留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面對新的對象,新的教材,新的質量要求,如何實行創新教學?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認真的思考,認為要抓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一、培養自立探究,注重“以人為本”,巧設創新探索機會
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間應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二、 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有研究表明,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有利于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要讓學生豐富想象,積極探索求異,堅持獨立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計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
三、構建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際工具,需要教師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積極參加操練,同時培養語言能力,語用能力,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功能性目標交際者,能超越具體結構和功能,成為語言創造者,達到交際目的。在外語教學中采用情景交際法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剛剛開始上課或下課時,使用情景交際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讓學生興奮起來,并讓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四、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為創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創設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那么應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呢?一是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對學生情感的表露要給予尊重,避免使用諷刺挖苦等不良語言形式或以冷漠的態度傷害學生的情感。二是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對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持發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勵,多支持。三是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減少對學生的統一要求。四是對學生要有耐心和寬容心。
五、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教無趣,則必不樂學
培養和激發學生自身學習的興趣,會使他們感到從學習過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興趣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及地理環境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語言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強化,從而達到教育者所要達到的目標。作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通過充滿情感的語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產生一種感染力、吸引力。同時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把學到的東西盡可能多地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就會感到學有所用,從而增強學習興趣。
六、教師要不斷自我完善 素質教育要求“因人施教”,提高全體師生的素質
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實踐者。他們對教育現代化和教學改革的認識和理解,將直接影響這場變革的成敗。在新的條件下,教師的職責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激發者、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要充當演員、導演、觀眾和裁判等多重角色,來提出任務,監督指導,反饋糾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的發揮;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七、變課堂教學延伸的第二課堂為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
教學大綱中指出“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激發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培養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把這種課堂教學延伸的第二課堂變為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如開設英語廣播,這個節目由教師輔導,學生自編自播,內容大都是校園新聞,稿件來自各班學生。此外,還可成立English Club,其成員在科任老師指導下,負責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朗讀比賽、演講比賽、小品表演、英語劇、英文歌曲、播放英語錄像、課外閱讀、寫廣告詞、設計描繪產品、海報等等。這些活動使學生思維得到了延伸,由課內向課外,還使知識烙上了時代的印痕,并使其領略到設計成功的喜悅,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為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八、把英語教學與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新教材寓思想性、教育性于一體,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各種美育,把傳授語言知識與美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在學習交際對話等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對話中的語言美,有意識培養學生在日常交際中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教師可通過各種形式如學習詞匯、閱讀、寫作、朗誦或演講比賽等途徑來對學生進行各種美育教育,使學生可以從事物的美想象其他本質的美,并在深化對事物的認識中獲得更高層次的美感。通過憧憬美,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之欲望,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總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創造能力。教師只要更新思想觀念,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學內容的處理中大膽改革,積極創新,我們的英語教學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