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供給側改革下的農民教育需求
李艷麗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在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研究農民教育需求變化,以滿足農民教育需求,踐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思想,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更好地顯現供需平衡,滿足農民對教育的真實需求,使教育效果更顯著。
農民教育;需求;供給側
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環境和公共物品不斷完善,農民的外在生活條件明顯轉變,而相應內在素質的培養也要與時俱進,農民的教育和素質問題凸顯出來,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時代對農民的要求,然而,相應的培訓與教育機會、形式和內容卻與農民自身對教育或培訓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部分資源浪費和供需結構的不合理,因此,了解農民對教育內容的需求、對教育形式的期望以及對教育時間的安排有利于農民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并有利于保證教育效果和教育成果轉化,同時,能夠順應供給側改革的指導思想將農民教育和培訓朝著正規化、合理化和持續化的道路推進。
筆者在2016年6月~8月期間,采用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農民教育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共收集樣本458份,去除答案相近或不合理的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392份,問卷有效率為85.5%,如表1所示。

表1 調查樣本基本信息
被調查的樣本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僅有3人為碩士學歷,8人為本科學歷,其余均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年齡普遍為40歲以上中年階段,從事農業生產的年齡均值約18.45年,62%的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年齡已經超過20年,而他們參與繼續教育或培訓的比例很低,70%以上的農戶都沒未曾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培訓,只有12.12%的農民參與且多次參與技術指導或行業培訓等教育活動。
(1)農民對培訓內容的需求。調查中發現農民對繼續教育的內容有一定的期望,大部分農民表示希望獲取關于種植、養殖等相關技術的培訓,了解作物或畜禽的種養殖方法,提高成熟率或存活率的相關知識,以提高單位時間內的產量和收益,同時,希望了解更多新型品種技術信息,能夠及時與市場對接,創新增收,另外,希望獲取關于土地監測、產品認證等技術信息,提高產品質量,有利于產品升級和建立農產品品牌,還有部分農民希望獲取關于農民貸款、惠農補貼政策、政府政策導向的相關課程,能夠及時了解政府咨詢。
(2)農民對培訓時間的要求。因為勞動時間的限制,對于農民的培訓多數要繞開農忙時節,對于不同地區的農民農忙和農閑時間不同,他們對于培訓時間也有不同需求,大部分農民愿意參加短期培訓,而非長期課程指導,這樣方便農戶照看田地或農場。
(3)農民對培訓組織的要求。目前,農戶可接觸到的培訓形式很多樣化,組織培訓的主體也身份各異,農戶比較信任由政府發起或主辦的培訓活動,而非以銷售或展銷為主要目的極其商業化的教育培訓形式,愿意參加公益性,以農民利益為重的服務型教育培訓或各種形式的技術指導。
(4)農民對培訓地點的需求。由于農業本身的特點要求農民不能長時間較遠距離離開,因此,對于農民的培訓多為近距離的教育培訓,而農民更希望培訓地點能以距離較近的村鎮或者公社為單位進行培訓,小范圍、小規模的培訓最受歡迎,更希望能夠深入田地或者農場進行實地考察和技術指導,為農戶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以實際案例作為教學分析的重點。
[1]張煜錕.城鎮化進程中農民信息化服務模式研究[D].濟南:東北師范大學,2016.
[2]張學軍.吉林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2,(10).
[3]李秀忠.農民教育:21世紀農村全面發展的戰略問題[J].山東社會科學,2001,(10).
[4]趙曉林.中國近代農民教育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H14648,吉林省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教育發展問題研究。
李艷麗(1983),女,吉林長春人,在讀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