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周文平+劉永升+高明月
[摘要]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發展迅猛,與此同時,房價也不斷上漲,而房地產業是影子銀行最重要的資金去向之一。因此,弄清影子銀行與房地產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文章分別從國家政策、影子銀行資金的趨利性、房地產融資結構這三個角度探究影子銀行與房地產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影子銀行;房地產;貨幣調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83
1引言
隨著人們對美國次貸危機產生原因的探究,影子銀行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影子銀行的出現以及爆發式增長,正是人們對于信貸需求與日俱增的反映。其最早來源于1971年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以及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催生了影子銀行,隨著歐美國家資產證券化以及金融創新技術的發展,影子銀行得到了迅速膨脹,形成了復雜的體系,主要包括: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發行的各類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中介渠道融資(Conduit)以及結構化投資工具(SIV:Struc tured Investment Vehicle)。與此同時,也通過信用擴張累積了巨大的風險,最終在房價下跌后引發次貸危機。與歐美國家復雜的影子銀行體系不同,由于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證券化程度較低,一般作為傳統融資方式的補充,如: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民間借貸等銀行表外業務。但是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影子銀行也正在通過信用擴張積累風險。
2影子銀行、房地產市場在貨幣調控政策下的相關性
為了弄清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剖析:從國家政策剖析影子銀行的發展契機和動力;從影子銀行資金的趨利性探究房地產與影子銀行的互動關系;從房地產融資結構剖析影子銀行在房地產中的具體存在。
21受我國政策影響的影子銀行發展契機和動力
我國存在2個銀行,1個是受到銀監會嚴格監管的表內銀行;1個是受到較少監管的表外銀行,即影子銀行。影子銀行主要包括:銀行表外業務(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信托通道類業務(銀信合作、政信合作、私募基金合作等)、券商定向資管業務(銀證合作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業務(融資性擔保貸款、小額貸款公司貸款、典當等)、民間借貸(個體或企業的借貸)。[1]截至2016年年末,中國央行公布的表外理財的規模為26萬億元人民幣。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公司(MOODY)經測算2016年上半年的中國影子銀行總規模已經達58萬億元,相當于GDP的80%以上。2013年中金公司估算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約為27萬億元。
為何我國影子銀行發展如此至快?主要與利率管制政策以及緊縮性貨幣政策相關。一方面,利率管制的實施使得商業銀行配置資金的效率較低,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以及更好的業績,一般通過理財產品將信貸資產轉移至表外。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推出4萬億元救市計劃,其中與房地產有直接關系的資金占32%,而對房地產進行投資的收益率高于很多其他行業,使得社會需求量大,實際流向房地產領域的資金更多。而后緊縮性的貨幣調控政策限制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限制房地產開發商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等),使得社會上出現巨大需求未得以滿足的現象。而商業銀行具有將資金轉移至表外的內在激勵,影子銀行又有承擔高風險獲得高收益的傾向,因此,在調控期間,在多方默契配合下,房地產能夠繞開調控政策依舊獲得大量資金,降低了調控政策的力度。[2]
22我國房地產融資結構與影子銀行關系
1998年我國政府迫于財政壓力對住房市場進行改革,經多次探索后,一直以來都以商業金融支持為主,商業銀行是房地產開發環節的主要貸款的承擔者。[3]目前房地產的融資來源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自籌資金(企、事業單位自有資金和其他)、國內貸款(銀行貸款和非銀行貸款)、利用外資(外商直接投資和外幣貸款)和其他資金(定金、按揭貸款等)。其中,自籌資金中的其他中包括負債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銀行同業業務中的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等。影子銀行的占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1年后一直在20%以上,而實際中的占比應該更大,原因在于其他資金中的定金、預收款以及各項應付款中也存在從影子銀行獲取資金的可能,但缺乏具體數據,因此未納入占比計算。從下圖可以看出,隨著國家2011年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實施以及對銀行監管的加強,銀行通過向其他金融機構貸款使資金“曲線”流入房地產行業,非銀行貸款與銀行貸款的比值從2010的889%,上升至1694%。見下圖
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銀行貸款圖
23影子銀行資金的趨利性助推房地產市場繁榮,加劇風險的發生
房地產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具有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雙重屬性。一方面,我國有著濃厚而傳統的家文化,人們傾向于擁有屬于自己的房產,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市場剛性需求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我國貨幣發行量增加,通貨膨脹使得貨幣貶值,人們需要一種能夠對抗通貨膨脹且安全的方式,具有自然增值性的房子成為了人們保值增值的首選投資產品,因而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投機性需求,且在房價一路凱歌高奏的情況下,投機性需求還在不斷地增加。[4]在實體經濟利潤每況愈下、房地產收益率較高的情況下且房地產對資金需求量大的情況下,原本服務于其他行業的影子銀行資金會更容易進入中小房地產企業,而這些中小房地產企業在面臨傳統銀行的融資約束以及國家政策的壓制時,盡管影子銀行的融資成本較高,在依舊有利可圖的情況下,雙方一拍即合,從而推動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而房價的上漲以及開發商的大肆新建的景象又使得人們預期向好,投機性需求更多,形成一種羊群效應,導致房地產“量價齊升”的局面。影子銀行更有信心使更多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謀利,而過度的資金卻能夠滋生房地產泡沫,也使得金融風險不斷積累。
3小結
中國影子銀行通過一系列金融創新,其規模迅速擴張,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彌補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缺口。但同時對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在發揮其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同時,從制度約束和市場引導兩個方面強化影子銀行的風險可控性。
參考文獻:
[1]朱慧琳我國影子銀行對區域金融穩定性影響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2]賈甫影子銀行、信貸擴張與高房價問題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4(4):14-18
[3]王旭,王詠雪,張璇影子銀行、房地產企業融資結構互動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7(3):84-91
[4]胡利琴,陳銳,班若愚貨幣政策、影子銀行發展與風險承擔渠道的非對稱效應分析[J].金融研究,2016(2):154-162
[作者簡介]湯玉,女,云南財經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經濟與房地產;周文平,女,云南財經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經濟與房地產;劉永升,男,云南財經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高明月,女,云南財經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經濟與房地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