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英慧
【摘 要】我國民辦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視域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客觀來講,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在創新能力、推行力度、教育模式和教育經驗等方面均有不足,本文基于以上問題逐一梳理,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
近年來,國家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提供了非常多的政策支持,就目前而言,創新創業教育涵蓋面是比較廣泛的,就民辦高校而言,對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前提下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起到推動作用。本文基于我國民辦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視域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所存在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逐一梳理,以期為民辦高校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視域下創業能力的實質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一、民辦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視域下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意義
職業規劃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面對的現實性問題之一,就目前而言,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大力扶持,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增長迅速,國家的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難,就業率低是當前我國面臨的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之一,在此背景下,推進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刻不容緩,符合當前國家的政策方針和社會的整體發展形勢。
(一)為國家急需的新型實用型人才的輸出提供保障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速度可謂一日千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電子科技和各種高新型技術的井噴式發展,國際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國家建設的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傾向于新型實用型的人才方向偏移,粗放型的人才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速度。民辦高校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基礎性較好,民辦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培養使得其能充分做到學以致用,思維活躍,敢想敢干,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兼優,對于培養大學生面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樣的人才是與我國當前建設創新性國家所需要的人才相符合的,這種教育模式為我國創新實用型人才建設提供了保障。
(二)民辦高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能力積累了經驗
“學以致用”是當前我國所有高校都在追求的針對大學生教育的基本準則,“書呆子”、“紙上談兵”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背景下要求大學生要敢想敢做,勇于創新,不斷超越。民辦高校針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系統性和實用性,大學生往往熱血沸騰、干勁十足,正確的引導能有效避免大學生盲目創業所帶來的風險,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民辦高校應重視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對其職業做合理規劃,一方面,培養了民辦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教育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為創新性國家的建設增磚添瓦。
(三)補齊短板,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
民辦高校相較于公立學校而言在大學生的就業方面有著一定的弱勢。在此情況下,要正確的認清楚我國現階段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現實,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重視起來,對教育模式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不斷提高民辦高校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能力,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民辦高校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民辦高校對大學生正確社會觀念的培養使得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在就業能力、就業觀念得到顯著提升。
(四)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現行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著諸多弊端,部分高校畢業生畢業后不能正確的面對現實,導致就業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造成“啃老族”等社會現象的發生,對家庭和社會造成諸多隱患,民辦高校以職業生涯為視域,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使得大學生從觀念上可以正視當前的就業環境,勇于面對,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增強自信心,能夠讓所學得到充分運用,為家庭,社會和國家貢獻力量。
(五)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業激情
民辦高校推行的以就業為根本的創新創業教育符合大學生的根本利益,在國家大力推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紅利下,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合理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思路,規避大學生的創業風險,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和社會經驗相結合,使得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健康發展。
二、民辦高校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推行力度不足
通過對山東省部分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得知,雖然民辦高校大都有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但力度均有不足,不夠重視,造成當前民辦高校大學多選擇自主擇業,或進公司或者工廠做職員,或再次進修考公務員,真正選擇自主創新創業的所占比率極低。
(二)創新能力不足
雖然高校和國家大力推行創新,進入全民創新的時代,但是,就目前而言,真正做到將知識轉化為有益于社會能力創新的卻少之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思想觀念相對傳統,另一方面也凸顯了我國教育模式不夠完善,相關教育經驗不足,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淪為口號,不能充分發揮其真正作用。
(三)創業認識不到位
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空有激情和口號不講究方法終難成功。我國仍有部分民辦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到位,有極深的局限性,再加上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導致教育成果不甚理想。再者,由于創新創業教育不到位導致大學生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不能承受挫折和失敗,容易氣餒,或者沒有做好市場調查,沒有認清當前市場形勢,盲目創業,自然就容易失敗。
(四)教育模式不合理
教育是一種經驗積累的過程,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切不可閉門造車,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已經普及,但是由于推行時間短,前期不夠重視,沒有形成高校間系統的聯動結合和經驗借鑒,導致教育成果不理想。再者,專業的師資隊伍不夠到位,課程設置不夠合理,這些都造成了學生缺乏興趣,雖有職業規劃的想法,卻無職業規劃的能力。
三、解決當前所面臨問題的對策
首先,加大扶持力度。雖然國家目前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有了諸多的政策紅利,但是落實的還不夠到位,民辦高校應充分理解國家當前大力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政策含義,結合社會形勢和教育方法,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做全面有效的指導,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創新。
其次,完善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激勵方法。大學生都處于青春年少的時期,渴望被人承認,學校應積極創辦相關的激勵措施,對于積極參與并富有成果的大學生給與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激勵,使其更有自信,再接再厲,不斷的超越自我,形成以點帶面,以面帶片的全校創新氛圍。
再者,正確認識創新創業所面臨的機遇和風險。近年來,創業失敗的案例屢見報端,在加上部分人的過度渲染,使得很多大學生望而卻步,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其實,我們身邊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如揚州大學2012屆畢業生焦陽陽,回鄉自主創業成為年賺千萬的農場主;初出校門的張璨,認準互聯網購物的時機,劍走偏鋒,靠賣紙箱月賺三萬余元。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同時也不應盲目自信,創業前要做好市場調查,風險評估等一系列工作,盡量做到規避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總而言之,面對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面臨的問題,應理論結合實際,多管齊下,不斷增強相應的師資隊伍,調整相應的教育模式,相互借鑒相關的教育經驗,真正把民辦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陶宏宇.如何推動大學生創業閃[J].教育研究2013,(1).
[2]王晨岑,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