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艷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210046)
漆藝文創產品開發策略探索
徐晨艷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210046)
文章以現代漆藝文創產品設計為試金石,在兩百余份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對比中日漆藝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中國漆藝發展的困境和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所帶來的新契機。試圖以現代設計與營銷理念重新審視傳統漆藝,以期找到既符合現代生活、現代設計意識,又適應現代生產模式與營銷模式的漆藝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實現漆藝的復興。
漆藝發展;文創產品;策略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使用漆的國家,其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可以說,我國的漆藝有著深厚的歲月沉淀以及文化底蘊,但是我國漆藝市場發展狀況并不樂觀。喬十光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漆藝的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脫離了實用、脫離了生活,不惜工本,盲目堆砌的淫巧濫施,是脫離實用的主要表現,其結果不僅喪失了實用功能,也喪失了審美價值,因為技術上的精工細刻不等于藝術的完美,材料的堆砌不等于價值的高貴。”漆藝脫離了生活,也就脫離了群眾,導致現在群眾對漆藝的了解程度普遍較低。所以需要一種新的形式重新進入群眾的生活之中,這種形式無疑是當下國家大力發展的文創模式。
當下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可以說是傳統漆藝在當代發展的一次新的契機,漆藝文創產品作為漆藝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能夠有效的融入群眾的生活中去。文創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文化創新優化等方式,在現有資源上開拓新的消費領域,為其增加文化創意的附加值,所以文創模式下的漆藝產品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創產品。
在漆藝文創產品的調研問卷中,消費者注重漆藝文創產品中的文化底蘊,其其選擇率高達71.65%(見圖1)。可見,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核心競爭力。但另一方面,從圖2調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目前文創產業體系依舊不夠完善,消費者對漆藝文創產品最不滿意的就是質量,其次是造型與顏色。這充分說明了當今市場上文創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造型色彩方面的單一等問題。

圖1 消費者對揚州漆藝商品最滿意的地方

圖2 消費者對目前漆藝文創商品最不滿意的地方
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漆藝作為傳統手工藝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在亞洲幾個國家的對比中,我們看到日本在保護與傳承傳統歷史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嘗試,在1995年就確立了“文化立國”的方針,積極推動創意和設計在本國的發展。日本不斷拓展漆藝領域及品項,力求貼近市場和大眾生活,并以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大放異彩。這一點從日本傳統漆藝大師與世界時尚設計師合作的漆藝腕表可見,日本已經打破漆器傳統的造型,探索新的表現形式。
雖然國內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急速發展,但無論從在產業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上來說,都顯得單一、薄弱、淺顯。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文創產品良莠不齊,總體而言存在的問題集中在文化內涵淺顯、創意陳舊、設計手法單一、同質化嚴重、沒有地方風格特征、性價比較低等。
在我們的調研分析匯總,揚州漆藝文創產品作為具有濃厚文化底蘊的文創產品,大多數受訪者都傾向于選擇復古有趣的,這更能將其文化底蘊發揮至最大特色。而選擇其他造型的受訪者也不在少數,所以在產品的研發和設計中應盡可能滿足大部分買家的需求。

圖3 消費者感興趣的文創產品
從圖4的數據可以看出,100-300元區間接受的受訪者占相對大的比重,其次是300-800元的,1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分別都只占了一成左右,屬于中間重兩頭輕的情況。以揚州漆藝文創產品為例,由于制作工藝繁雜,市場上的價格大多不菲,這也是至今沒能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今后應當在產品研發制作的過程中合理降低成本,使其價格親民,才能更為大眾所接受。而如今日本利用新興的技術,來彌補傳統手工藝龐大的工作量和高昂的手工費,這使得漆器從原本局限的高檔工藝品地位,一下子走進大眾的視野,漆器也不再僅僅是名流收藏家們的收藏品了。

圖4 消費者所能承受的漆藝文創商品的價格范圍
我國漆藝市場的萎縮很大程度上來自社會大眾對漆藝認知度的缺失,民眾對漆藝產品的陌生導致漆藝產品的設計到銷售方面存在困難,也滋生產品質量、造型以及價格等方面的問題,無人問津的局面也會造成創意設計人員的缺失,所以首先就要提高社會大眾對漆藝產品的認知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對我國的漆藝產品產業進行優化。
漆藝作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文明的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其獨特的工藝技法以及藝術風格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漆藝傳承至今,但其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如何發掘漆藝在當代的價值,從而能夠適應當代人的文化生活。
日本的傳統漆藝作坊與企業,有著源源不斷的創造力,通過與外界各種品牌的合作從而在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化的創意設計,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達到傳統手工業與現代設計的有效結合。但并不是將漆藝與文創產品兩者之間直接進行結合,而是要尋找到漆藝與文創產品之間的連接點,關于這一點,近幾年,我國四大漆器產地的作坊都有所行動,成都漆器廠也與國內相關品牌或者機構展開了互助的合作,通過創新設計,共同探索未來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將漆藝中的經典造型、顏色、圖案、工藝、文化內涵等消費者所中意的元素(見圖5)進行提取,植入到一系列擁有市場的藝術衍生品或者特定主題紀念品中(見圖3),這不僅使得古老的漆藝在當代顯現出了獨有的價值,也使得傳統的漆器廠得以發展。

圖5 影響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因素
在中國四大的漆藝產地中,有些技法是國外無法媲美的,這也是中國漆藝得以傳承的重要原因,但問題在于不能夠守舊,而是要在這些優秀的傳統上進行創新,中國的漆藝文創產業應該多元化,在創新的基礎上,還要留有一定的空間給傳統漆藝,畢竟傳統漆藝是創新的根源,創新的源泉來自當代的設計師對社會文化的解讀。在亞洲,日本時尚幾乎可以說是整個亞洲的時尚導向,這是因為早在90年代初日本政府以及企業就提出了以設計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對本土設計進行新的解構與重組,例如日本為推廣以及傳承傳統工藝所舉辦的“Japan Creative”項目,由手工制造工坊與國內外設計師進行聯手打造,實現傳統工藝的結構與當代設計元素的重組。這值得國內的漆藝產業思考與借鑒。
中國的現代漆藝文創產品的生產大多數還是停留在作坊的模式,應該學習日本的先進經驗,引入機械化設備,對于低檔的文創產品,可以進行批量生產,確保其質量與普及速度;對于中檔漆藝文創產品,則可以采用手工藝與機械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制作,既要確保產品的匠心,也要充分的借助機械的便利達到更好的效果。

圖6 消費者購買漆藝文創產品的途徑
通過調研分析(見圖6),大部分消費者在實體店中購買漆藝文創產品居多,在當今互聯網新媒體的時代,對于文創產品,有著更多的文化銷售形態,如微店、眾籌等新興的時尚多元化模式,這能讓消費者參與到文創產品市場的構建中,從而有效的降低商品銷售的難度,此外,日本的無印良品設有“生活良品研究所”,通過網絡平臺,顧客可以參與到大約千余種商品的創意設計,每個顧客、員工等都可以為新的商品提供建議,這也極大程度上使得顧客的認同感加深。所以我國的漆藝文創產品的銷售模式除了文化消費形態,還可以通過讓顧客參與文創產品的開發的途徑,獲得更多的顧客認同感,從而形成創意到設計再到銷售的良性循環。
文中分析了我國漆藝發展存在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并與日本漆藝產業做了對比。學習了日本產品在引入本土文化內涵的同時能夠很好的與市場相協調,并結合當地工藝特點和供應鏈配套能力,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目前的國家所倡導的文創發展是傳統漆藝重新煥發生機的大好時機,在對漆藝文創市場的弊病進行改善中,還要做好與現代設計的有機結合,以傳統工藝為基礎、創意發展為核心,以手工業作坊與企業為紐帶。注意開發精力,開發成本和生產資源、銷售渠道相結合,不能只要求設計的高度,全方位滿足消費者需求。使得漆藝這一古老的文化在當代的文創發展中重現價值。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漆藝的內涵,并結合當代文創產品,才能創造出兼具漆藝的視覺美感、豐富的文化創造精神、滿足市場的作品。
[1]潘鴻飛. 回歸生活——談傳統民間工藝的適用性追求[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5,8(2):103-106.
[2]周榕清. 中國漆藝文化創意產業化探析[J]. 東南學術, 2013,16(4):108-113.
[3]王家榮. 淺析傳統漆藝與現代產品設計的融合[J]. 工業設計,2016,9(1):105-106.
本文是“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課題(17SYC-104)、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7SJB2145)研究成果。
徐晨艷,1980年出生于南京,女,碩士研究生,講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室內設計、家具設計,工作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