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樹榮
市政工程質量監督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方樹榮

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市政工程質量監督備受社會關注。本文對市政工程質量監督若干問題進行研究,從投資管理方式、市場定位、建設程序及質量標準四個方面明確了其監督中的既存問題,以期更好地推進市政工程質量的監督落實。
1.建設投資管理方式單一化
雖然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但是計劃經濟的余威依然存在,而市政公用事業就是計劃經濟的最后堡壘,在融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也帶有傳統市政公用事業體制的影子,這主要體現在市政工程的投資方式上,單一化傾向十分嚴重。建管一體化,工程項目由政府投資,并承擔管理責任,工程建設主體單位負責具體的建設、勘察、設計及施工等,其隸屬于共同的建設行政管理部門。這種既定的隸屬關系使得其無法在內部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制約機制的缺乏使得內部管理制度下嚴格公正的質量監督體系缺失。沒有了體制與體系的制約管理,質量監督機構公正執法和依法監督產生瓶頸,工程建設主體的質量責任和義務被行政命令代替,使得違法必究的事實無法貫徹落實。從本質上來講,這是投資單一化的惡果。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內部約束機制的缺失,勢必使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缺乏有效約束與管理,難以落實,質量監督淪為形象工程。
2.明顯地域行業壟斷性
計劃經濟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管理投資方式的單一化上,其衍生思想和觀念也一度制約國有企業的發展改革。而市政公用行業具有自然的行業壟斷性質,并且地域優勢地方保護傾向明顯。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企業也沒有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去經營運作,經營機制不符合市場運作要求,企業普遍競爭意識薄弱,這使得企業管理十分落后,人員素質也普遍較低,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使得企業投機取巧,靠雇工完成建設任務,人浮于事,工程質量無法保障。因此解決行業與地域的壟斷十分迫切。
3.建設程序繁雜
因為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不到位,市政工程質量多被詬病,被稱為“形象工程”或者“面子工程”。這也逐漸形成市政工程的自身特點,無論是工程報建還是竣工驗收,自始至終都帶有政府政績色彩,而這樣的工程通病也很明顯。雖然有的工程已經接近建設尾聲,但是卻沒有辦理合規的手續,沒有申領施工的許可證,或者施工圖設計文件沒有通過審核,甚至有些市政工程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質量監督注冊手續。工程施工過程操作不規范,違反科學規律辦事,趕工期忽視施工質量,甚至有的為了降低工程造價隨意對工程設計進行更改,嚴重違背了建設程序。這些都是施工監督管理不到位的結果。有的質量監督機構與施工方存在裙帶關系,人情關系,礙于情面,姑息縱容時有發生,使得市政工程質量監督陷入尷尬境地。追本溯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是市場監督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使得市場管理與質量監督工作難以落到實處,最終換來的是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豆腐渣工程。建設工序繁瑣復雜,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政府工程等同于面子形象工程。
4.質量技術標準不統一、滯后
市政工程的監督管理必須有一定的參考,而這個參考就是市政工程質量標準,也就是工程質量檢驗的技術規定。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城市化、現代化的建設推進使得市政公用行業牽涉面廣,技術風險與技術附加值相應提升,牽涉到城市道路、排水、供水、供電、燃氣、通訊、路燈、交通、綠化、地鐵及城市隧道等方方面面,沒有統一的標準是不行的。我國現有的市政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已經使用了多年,大多數不能適應城市建設的需求,如果按照舊的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必然影響質量監督結果。檢測標準和檢測方法的落后,缺乏有效的檢測儀器,監理隊伍相對薄弱,無法確保監理職責的發揮,最終帶來的是行業管理的落后,市政施工的低效率和難以保證的質量。
1.以市場為導向,多元投資,科學管理
針對市政工程質量監督投資方式的單一化,必須堅持市場為導向,倡導多元投資,走科學管理之路。堅持生產化發展、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和法制化管理的監督建設原則,最大限度改變政府職能,與傳統的單一的政府投資模式說不。因此多元化的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投資機構成為時代的選擇。只有做好投資的多元化才能確保市政工程監督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接受市場監督管理,真正做到政企分開,確保雙方職責的明確。政府管理部門不再是市政公用事業的直接經營者,而是通過創造有效的競爭環境,管理經營秩序,實現市場運作機制的監督融入,企業成為市場主體,政府監督管理機制也更規范科學,解決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的瓶頸問題,讓市政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依法行政,讓違法必究的原則貫徹落實下去。而在市場的刺激與政府的管理下,工程建設主體也能更好地明確自身責任義務,科學建設,規范施工,確保市政工程實體質量。
2.打破行業壟斷,平等競爭,市場選撥
針對其行業及地域壟斷情況,當務之急就是打破壟斷,開放市場,積極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市場運行機制。堅持開放性原則,平等競爭,優勝劣汰。開放資本市場,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關注經營市場,對于自然壟斷性質的行業頒發特許經營證書。開放作業市場,讓企業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承接建設任務,嚴格按照市場招投標的程序執行。堅持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發展方向,特別要注意發揮大中型市政企業的規模性優勢,引導企業跨區域發展,跨行業經營,走市場化集團化之路。只有開放市場,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氛圍,這樣承接建設任務的主體單位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建設責任,內部自發規范自身行為,積極配合質量監督機構的檢查監督,確保政府建設監督落到實處。
3.優化監管流程,嚴格監督,依法施工
要想確保政府工程質量監督落到實處,針對其繁瑣的流程和違規的操作,當務之急就是轉變經營管理模式。建設與管理相分離,職能與權力分離,權力對應義務,做好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深入學習與貫徹落實。加強對監督部門及政府部門人員的素質教育,最大限度避免裙帶關系,按照流程辦事,按照制度執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深入人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監督管理的到位,才能讓違法行為得到處罰制裁,才能確保我國政府工程不再是面子工程或者形象工程,用質量說話,樹立政府威信。
4.統一技術標準,響應發展,適時復審
針對技術標準陳舊滯后的情況,我國各級市政工程質量標準管理部門必須根據市政工程建設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綜合市政工程建設事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組織相應單位對現行的質量驗收標準進行審核與修訂,對于那些陳舊落后與現有市政施工內容不匹配的舊標準應進行廢除,盡快出臺新的技術標準,響應時代發展,促進市政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修訂完善,以期對市政工程質量監督起到切切實實的參考指導作用,確保市政工程質量監督貫徹到位。
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市政工程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需求都相應加大。在此背景下做好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的分析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立足市政工程質量監督進行既存問題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將有助于市政工程質量的提升,確保市政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落實到位。
(作者單位:昆明市官渡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