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偉
建筑工程中“施工后澆帶法”的應用及質量控制
金紅偉

目前,“施工后澆帶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以實際的建筑工程為例,對建筑工程中“施工后澆帶法”的作用、留設位置的方式,以及相關的技巧和具體要求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后續的類似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1.工程背景
某工程為某城市的配套工程,涉及一棟賓館樓和一棟鐵路大廈的施工,其組成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為2棟25層高的主樓,一部分為夾在2棟主樓間的4層裙房。兩棟主樓的寬度為36米,兩者之間的距離為19米。主樓上部結構類型為外框架——內筒結構,其中,外框架22層,內筒至25層,總體高度為81米。標準層采用的是板柱結構,這樣能夠減輕上部結構的自重,客房的隔墻則主要使用輕鋼龍骨石膏板,外墻為加氣塊。裙房的上部結構為框架結構,有1層地下室。用沉降縫將整個建筑分割成3段,分割位置分別為主樓、裙房和主樓間。在使用一年后,賓館的平均沉降為76.7毫米,大廈的平均沉降為66.9毫米,主樓和裙房之間的沉降差異為3~7毫米。
2.作用分析
根據本工程的施工情況,對施工后澆帶進行比較合理的細分,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后澆沉降帶,在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之間出現沉降差異時,就可利用此方法施工。第二,后澆收縮帶,在鋼筋混凝土出現收縮變形情況時,可用此方法解決;第三,后澆溫度帶,主要作用是減小溫度應力問題。在施工中,高層主樓的施工與低層裙房的基礎施工是同步進行的,這樣才能確保進行回填作業后,場地能夠保持平整,不會對上部結構的施工造成干擾。
3.留設位置的方法
結合該工程的施工情況,在將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進行連接后,在其基礎梁、上部結構的梁和板位置,要預留相應的施工后澆帶,在完成主樓和裙房的主體結構施工后,利用微膨混凝土澆筑,將兩側地梁、上部梁和板連接起來,成為一體。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放過一部分差異沉降。通常情況下,在完成高層主樓的施工后,會完成60%~80%的沉降量,在此時補齊施工后的澆帶混凝土,就能減小差異沉降量。
綜合分析該工程的施工要求后,在選擇施工后澆帶的位置時,一般以梁、板的變形縫反彎點附近為主,此處位置的彎矩和剪力都不大。也可在梁、板的中部,此處位置的剪力也很小。在施工后澆帶位置上,要確保鋼筋的連續性。如果梁、板的跨度較小,應盡量在一次作業中配足鋼筋;如果跨度較大,則應該在補齊混凝土之前,將斷開的鋼筋焊接好。
根據相關規定和施工細節來看,在對后澆帶的寬度進行規劃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其是否方便施工,并根據實際的結構構造要求,將寬度控制在70~100厘米之間。其次,其斷面形式則要考慮牢固程度,施工人員必須對每一個施工環節加強監控,才能避免澆筑混凝土對其造成影響,也不能有直縫出現,只有之間則可以留斜縫。最后,如果是梁或者基礎部分,可留一些口縫,具體的形式要結合斷面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以保證其施工質量。
1.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
根據相關分析來看,在對施工后澆帶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確保兩側的澆筑質量,不能有漏漿的情況出現,也不能有混凝土澆筑不牢固的現象出現。而在后澆帶的兩側,需要利用鋼筋支架將鋼絲網隔斷,其斷面形式則應該由結構設計人員來確定。針對本文的建筑工程施工情況,在對地下室進行施工時,如果需要確保其防水功能,就不能將其后澆帶留成直槎。而在完成后澆帶的施工后,施工單位應安排專門的人員對其進行清潔,以有效避免鋼筋出現銹蝕現象,也不能有壓彎、踩彎的情況出現。在對后澆帶進行封閉施工前,施工人員還應將其中的雜物、灰塵、污染物等清理干凈,并將鋼筋上的銹清理干凈,以及對兩側的混凝土進行鑿毛處理,涂抹界面劑,才能使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能夠比兩側混凝土的強度高一級。而在選用混凝土時,應確保其中摻有膨脹劑,混凝土類型應為補償收縮型。在對后澆帶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控制好其環境溫度,此溫度不能比兩側澆筑混凝土時的溫度高。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后,要對其進行養護,以確保其質量。
2.封閉時間
通常情況下,施工后澆帶的封閉時間至少要兩個月,對收縮后澆帶而言,如果封閉兩個月,其收縮變形基本能完成60%及以上。而對于沉降后澆帶而言,應該在完成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封頂施工后,再澆筑混凝土,也就是要先施工再沉降,這樣就能先將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的差異沉降釋放出來。另外,也可以根據沉降情況來確定封閉時間。在對高層建筑進行施工時,如果高度已經足夠,但其沉降量很小,就可對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的差異沉降量進行預估,并將其控制在設計范圍內,也可提前在后澆帶澆筑混凝土。而在封閉后澆帶之前,應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控制,禁止堆放材料,對施工的荷載進行控制,并在后澆帶的兩側設置臨時支護。如果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模板類型為快拆體系,就應該注意控制好后澆帶周圍的支護質量,避免在拆除模板的過程中,因為支撐出現松動、移位等情況,造成建筑結構開裂,從而影響整個建筑的施工質量。
1.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項
首先,后澆帶內的后澆混凝土,應采用不具有收縮性質的混凝土來灌實。在調配無收縮混凝土時,可以選用膨脹水泥,也可使用普通水泥,但是要在拌制過程中添加一些外加劑,且外加劑要具有膨脹作用。調配好以后要對混凝土的強度進行測試,確保其能夠與先澆筑的混凝土等級相同,或者要比其高一級。其次,在澆灌時間的選擇上,要以先澆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時間為依據。通常情況下,澆筑應在施工后60天進行,最少也不能少于30天。而沉降后澆帶的澆筑,要在建筑物沉降穩定后進行。
2.施工后澆帶注意事項
首先,在確定施工后澆帶的接縫形式時,要以施工設計圖為依據,在對施工縫進行施工時,要以接口形式為依據,在堵頭板上安裝凸條,并在后澆筑混凝土之前,將其清理干凈,確保混凝土的振搗密實度,使其強度能夠滿足設計要求。其次,在完成后澆帶的先澆混凝土施工后,要對其做好防護工作,將頂部遮蓋起來,并用圍護砌體將其進行圍護,避免被污染或者被踩踏。最后,在選用后澆帶的混凝土時,應選用無收縮縫,并利用早強減水劑降低其含水率。在配置混凝土時,要先進行試配,在澆筑過程中要確保振搗的密實度。而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則應該適當地澆水,做好養護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較常用的方法為“施工后澆帶法”,在采用這種方法施工時,要注意后澆帶的預留位置和預留空間,以便于后續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在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質量,采用無伸縮混凝土,并確保混凝土的強度。在完成混凝土澆筑后,則應該做好后澆帶的養護工作,其封閉時間不能低于兩個月,以確保其澆筑質量。
(作者單位: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