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敏 魯玲
淺議消防救援口的設計
陳志敏 魯玲
消防救援口,顧名思義,就是供消防人員在火災或其他事故時實施救援的門、窗、洞口。消防救援口是根據我國近些年建筑發展和實際滅火總結的經驗教訓而確定的一項消防救援設施。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建筑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場、商業綜合體等,這些建筑大面積采用玻璃幕墻、石材幕墻或金屬幕墻,在外墻上很少設置可直接開向室外的并可供人員進入的外窗。而在實際的火災事故中,大部分建筑的火災在消防救援人員達到時已發展到較大規模,消防人員很難通過室內設置的樓梯間等安全出口接近火源,但是滅火時,只有將滅火劑直接作用于火源或燃燒的可燃物,才能有效滅火。因此,在建筑外墻上設置可供專業消防人員使用的救援口,對于消防員滅火、救援,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第7.2.4條規定,“廠房、倉庫、公共建筑的外墻應在每層的適當位置設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本條規范對消防救援口設置的建筑類型進行了規定,明確了設置消防救援口的建筑類型為廠房、倉庫、公共建筑。沒有建筑規模、建筑層數、建筑高度的限定要求,只有建筑類型的限定。新規范將民用建筑分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對于宿舍、公寓、旅館等居住建筑也統一劃為公共建筑,也應按要求設置消防救援口。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第7.2.5條規定,“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的凈高度和凈寬度均不應小于1.0m,下沿距室內地面不宜大于1.2m,間距不宜大于20m且每個防火分區不應少于2個,設置位置應與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相對應。窗口的玻璃應易于破碎,并應設置可在室外易于識別的明顯標志。”本條規范對消防救援口的設置要求進行了具體而詳細的規定,規定了消防救援口的規格尺寸、距地高度、數量要求、位置要求、玻璃要求、標識要求。

新規范執行已過去整整2年,消防救援口作為一種新出現的消防設施,在實際的執行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筆者通過項目實踐,總結消防救援口設計的問題與經驗,建議在消防救援口的設計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消防救援口的位置設計,既要結合樓層走道在外墻上開口,還要結合避難層、避難間以及救援場地,在外墻上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設置。在總圖中,消防救援口應設在消防車道、消防登高場地一側,便于消防人員實施救援;在平面布置中,消防救援口應盡量設在公共空間,如走道、休息廳、電梯廳等,不宜設在帶門禁的房間外窗,避免消防人員進入房間后還是不能到達火災區。
2.消防救援口的大小設計,是滿足一個消防員背負基本救援裝備進入建筑的基本尺寸,其窗口要求的是凈高度和凈寬度,立面分格圖中要考慮一定的型材尺寸,一般為200mm,也就是窗洞口高、寬尺寸均不小于1200。
3.消防救援口的下沿距地高度設計,一定不能超過1200,以免消防人員進入時從高處跳下而誤傷,延誤救援。消防救援口的下沿不一定是窗洞口的下沿,如果救援口的下部還有窗扇,其下部窗扇的高度應計入距地高度。
4.消防救援口標識設計,應在窗口的右上角設置規范的紅色標識,應便于消防員在室外快速識別和利用(圖1)。實際案例中,消防救援口的標識設計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未在窗立面詳圖中設計標識;(2)標識設計不規范;(3)標識位置不規范;(4)標識顏色不規范。

圖1
5.消防救援口的玻璃設計,應“易于破碎”。“易于破碎”不等于“易碎”,“易于破碎”表示利用工具容易使玻璃破碎,“易碎”則表示玻璃本身容易破碎。消防救援口的玻璃,不僅要滿足火災時救援“易于破碎”便于消防人員通過實施救援的要求,還要滿足平時的使用要求。玻璃本身就是易碎產品,作為建筑產品使用,特意采取一些措施改善其“易碎”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出現了安全玻璃、夾層玻璃、夾絲玻璃等。故而,設計時一定不要在消防救援口的玻璃上標注“易碎玻璃”,導致施工中或使用時出現其他的安全事故。此外,消防救援口的玻璃,建議采用安全玻璃,雖然規范沒有明確規定消防救援口的玻璃必須采用安全玻璃,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消防救援口的玻璃在破碎時、破碎后,應盡量減少其他的安全隱患,普通玻璃破碎后,容易大塊脫落并帶有尖銳棱角,容易使人受傷,安全隱患極大。有專家認為安全玻璃不“易于破碎”,其實是一種誤導,現實生活中,公交車上就設有安全錘,用于公交車事故中人員逃生的工具,消防人員作為專業的救援人員,配備這樣的工具是毋庸置疑的。
6.消防救援口的數量設計,必須滿足2個要求,一是消防救援口的間距不宜超過20m,二是每個防火分區不應少于2個。這2個要求必須同時滿足,但規范卻用了“不宜”和“不應”兩種要求程度,如同“合理”和“合法”。設計上,每個防火分區不少于2個消防救援口是要嚴格執行的,這是涉及“合不合法”的問題,而對于消防救援口的間距要求則有所放寬,設計時應結合消防救援口的位置及立面要求“合理”確定,對于有條件的一定要嚴格執行,對于條件受限的,必須綜合權衡確定。
7.消防救援口的窗扇設計,可以是開啟扇,也可以是固定扇,可以是整扇窗,也可以是窗的一部分(圖2)。規范對于窗扇的設計沒有具體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案例中,由于消防救援口的凈尺寸要求較大,若作為開啟扇,采用推拉窗,用在兒童、學生使用的建筑中,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此外由于尺度較大,開啟的力度也大,使用不方便。若作為平開窗,若開啟角度不控制,開啟后,窗扇距離外墻面較遠,樓層較高時,風荷載大,安全隱患也是極大的。故而筆者認為消防救援口采用固定扇比較合理。

圖2
消防救援口作為一種新的消防設施,在建設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筆者總結了項目實踐中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希望以此作為突破口,合理進行設計,有效地發揮消防救援口的作用。
1.對于小型單層建筑,如門房、庫房等,對于多層、高層建筑的首層,需不需要設消防救援口?從規范的表述上看,規范沒有對消防救援口設置的樓層、規模等作出限定要求,只有一個籠統的規定,“廠房、倉庫、公共建筑的外墻應在每層的適當位置設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但是,從實際的應用上看,首層一般設置一定數量的安全出口,這些安全出口應該可以直接作為消防救援口,供消防人員對首層的火災事故實施救援工作,另外,首層的救援工作也相對簡單一些,筆者認為對于小型單層建筑、多層及高層建筑的首層不必再另外設置消防救援口。此外,筆者認為,對于規模較小的單層建筑,如門房,建筑面積一般十幾平方米甚至幾平方米,消防救援口的數量也可以相應減少,不必“死扣”規范,應靈活執行。
2.門能否作為消防救援口?從規范的表述上看,規范要求的消防救援口是“窗口”,但是,從實際的應用上看,此“窗口”可以理解為“門、窗、洞口”,只要滿足救援口的設置要求,方便消防人員進入實施救援工作的“門、窗、洞口”,就可以作為消防救援口。如首層的安全出口、樓層的陽臺門、露臺門等,都能夠發揮消防救援口的作用,為何不能作為消防救援口呢?有些圖審機構的專家認為,“門”不能作為消防救援口,非要求將消防救援口設在“窗”上,設計人員就不理解,難道消防人員不能從“門”走進去,非得從“窗”爬進去嗎?所以執行規范,不能“死”執行,還是要結合實際,靈活處理。
3.開敞外廊建筑還需不需要設消防救援口?對于這個問題,規范并沒有明確規定開敞外廊建筑可以不設消防救援口。但是,從實際的應用上來看,筆者認為開敞外廊建筑走廊一側,比非外廊建筑更有利于消防人員進入建筑實施救援工作。設計時,只要外廊的欄板或欄桿的頂標高距地高度不超過1.2m,就可以將外廊的欄板與結構梁之間的洞口作為消防救援口。
4.消防救援口的間距要求是沿建筑周邊設計還是只考慮建筑一側?筆者認為,這個問題需要分情況而定。對于單廊建筑、建筑短邊長度不超過15米的內廊建筑,消防救援口可以設在消防車道或消防登高救援場地一側的外墻,沒必要周邊設置,因為消防人員通過消防救援口進入之后,可以通過室內公共空間很快到達各個區域。但是,對于體量較大的“方”型建筑,如大型商場、商業綜合體等,由于內部空間較大,消防人員從一側的消防救援口進入之后,很難到達另一側,有時還會因為內部大空間沒有防火分隔,火勢阻隔兩側,消防救援口就有必要沿建筑周邊設置了。
5.消防救援口必須設在公共空間的外墻上嗎?從理論上看,規范并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是,從實際應用來說,消防救援口設在公共空間更有利于消防人員的救援工作,一般來說,公共空間大部分屬于交通空間,其防火分隔要求相對于普通空間要高,不易被火勢阻隔,便于消防人員快速到達室內的火災區。然而,有些建筑,公共空間不多,如宿舍、公寓、旅館等,都是一間一間的小房間,而且一般都有門禁控制,很難在滿足間距要求的前提下,都設在公共空間,必然會有一部分消防救援口設在宿舍、公寓或客房的房間外窗,消防人員進入這些房間后,還要通過內門才能進入內部的公共空間,有些專家就擔心消防人員進入之后,被內部的門禁阻隔,還是不能到達火災區實施救援工作,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現實情況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這就讓部分建筑設計陷入兩難的境地。筆者認為,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兩種措施解決,一是房間門的門禁,在內側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以直接解鎖。二是通過火災聯動設施,火災時自動解鎖,這就解決了專家的擔心,也不會讓設計太為難。
消防總有新問題,消防設施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遇到新的情況,筆者相信,只要設計者用心設計,使用者規范使用,辦法總比問題多,筆者也希望通過本文,拋磚引玉,充分發揮設計一線的廣大設計人員的聰明才智,讓我們的消防設計更加合法、合理、合情并且有效。
(作者單位:湖北省建筑設計院和湖北建鄂勘察設計審查咨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