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藍,丁新華
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屬感染風險認知調查研究
曾憲藍1,丁新華2
(1.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感染科,江西 吉安 343000;2.吉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院感科,江西 吉安 343000)
目的 分析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屬對醫院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為預防和減少交叉感染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感染科住院患者200例及密切陪護家屬各1例,進行感染風險相關知識問卷調查。結果 目前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水平都比較低,但患者對感染風險的整體認知為48.00%明顯高于家屬的31.50%(P<0.05),患者在對疾病認識、洗手重要性及頻次、家庭及個人防護、傷口處理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感染常識的認識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和住院次數的患者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的性別對感染風險認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感染科病房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及陪護家屬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同時盡可能的減少陪護,降低患者及家屬出現感染風險的幾率。
感染風險;患者;家屬
目前,我國醫院普遍存在著患者住院治療后多人陪護且混雜的現實問題,不僅增加了家屬的負擔,也可能導致醫院感染,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造成傷害[1]。感染科收治具有感染性患者,每一位住院患者都是特定的傳染源,患者的排泄物、血液、飛沫等都有傳染性,是醫院感染風險最大的科室之一。由于陪護家屬缺乏對疾病的防范意識,缺乏防護及消毒隔離知識,在日常陪護過程中不能有效的進行自我保護,極易出現交叉感染和感染傳播,危害自身及他人的健康安全[2]。鑒于此,通過對感染科住院患者及描述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調查,分析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識和防范知識的了解情況,從而有針對性的對感染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逐漸減輕患者家屬陪護負擔,有效預防交叉感染,保護患者及家屬健康。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07例,女93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4.26±11.24)歲;肝炎124例,出血熱11例,肺結核25例,菌痢9例,不明原因發熱31例;患者住院10~63d,平均(31.29±7.69)d。每位患者調查1例陪護家屬,共200例,男99例,女101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6.85±7.34)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②年齡≥18周歲;③精神正常,溝通無障礙。排除標準:患者及家屬存在精神障礙或溝通困難,不能準確理解被調查內容。患者及家屬的臨床資料分布見表1。

表1 患者及家屬臨床資料(n)

>6次 4 2.00 0 0.00
1.2 研究方法 采用科室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包括2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調查患者及家屬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及住院次數等基本資料,第二個方面是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共包括5個條目,①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②洗手的重要性及頻次;③家庭及個人防護;④護理過程中出現傷口的處理;⑤傳染病感染的常識。每個條目根據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進行分級,5題均為“了解”則為“知曉”,整體知曉率=知曉例數/總例數×100%,其余情況為部分知曉和不知曉。在調查前,由醫護人員要患者及家屬說明本調查問卷的目的、意義、填寫要求,由患者及家屬當面填寫并現場收回。發放問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問卷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知現狀 患者對感染風險的整體認知為48.00%明顯高于家屬的31.50%(P<0.05),患者在對疾病認識、洗手重要性及頻次、家庭及個人防護、傷口處理的知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知曉率(n)
2.2 住院患者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中不同年齡、學歷、住院次數患者對常見傳染病的風險認知率均比較低,但是除性別外,其余3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年齡≥60歲,小學及初中文化程度、住院次數≤3次的患者對感染風險認知水平最低。見表3。
2.3 陪護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中不同年齡、學歷、住院次數的家屬對常見傳染病的風險認知率均比較低,除性別外,其余3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年齡≥60歲,小學及初中文化程度、住院次數≤3次的患者對感染風險認知水平最低。見表4。
患者因疾病導致身心受到傷害,在住院期間生活不便,內心恐懼,需要親人的陪伴和照顧,造成我國醫院陪護率極高的現實情況[3]。感染科住院患者因所患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使感染科病房成為醫院死亡率、感染率較高的區域之一,加之住院患者較多、陪護人員復雜,極易出現交叉感染和傳染擴散情況[4-6]。然而本調查結果表明,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屬缺乏對感染風險的認識和了解,僅有48.00%患者和31.50%的家屬對感染風險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陪護過程中能夠采用相應措施,避免感染,但是更多的患者和家屬并沒有認識到在住院和陪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家屬長時間逗留在病房內,對飛沫傳播的疾病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因此,加強對患者及家屬感染性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防護措施的指導和教育,適當減少住院陪護,對于控制感染風險,保障患者家屬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針對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認識度較低的現實,加強對患者及陪護家屬的健康教育有效控制和預防感染風險的首要措施。當患者及家屬入院后,要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感染科病房內的注意事項,包括洗手、戴口罩、衛生、感染性疾病的傳播方式等基礎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重視程度[7-9]。但是基于病房醫護人員緊張的現實情況,并不能給每位患者及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因此除了面對面的健康指導外,還要充分利用病房的電視、宣傳欄等宣傳工具,通過播放健康教育視頻、懸掛健康知識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屬傳播關于感染性、傳播性疾病的相關知識、防控感染風險的相關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知曉率和風險防范意識[10-11]。

表3 住院患者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分析(n)

表4 陪護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知情況分析(n)
感染科收治的是患者傳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每1例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都是特定的傳染源,一旦陪護家屬免疫力低下或不注意,極易感染,只有減少或無陪護才能真正降低家屬出現感染的情況[12-13]。但是,出院對家人的關心和情感,很少有家屬能主動提出不配合,因此,需要醫院采取兩方面措施對感染科病房進行管理。一方面,要在感染科逐步建立和推廣無陪護病房。感染科病房要提高護理能力,滿足住院患者的護理需求,從心理、生活等方面更好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使患者和家屬放心[14]。另一方面,要向患者和家屬傳遞無陪護理念,基于感染科病房的特殊性,向患者講解陪護可能出現的風險,長期無序的陪護不僅不利于患者康復,同時還會增加家屬的感染風險,向患者和家屬展示高質量的護理水平,讓患者及家屬接受無陪護管理理念,從根本上減少感染和交叉感染[15]。
綜上所述,目前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屬對感染風險的認識水平比較低,在陪護過程匯總極易出現交叉感染。一旦家屬感染疾病,對患者及家屬的身心都會造成巨大傷害,也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及時、全面的向家屬和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傳遞無陪護理念,并加快無陪護病房建設和管理,對于促進感染科病房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1] 華銀玲,王銀,劉源,等.血液病患者、家屬對醫院感染的認知現狀及干預策略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3):691-694.
[2] Cast le PE.The potential uti l ity of HPV genotyping in screening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J Nat l Compr Canc Netw,2008,6(1):83-95.
[3] 梁燁,李近都,李天資,等.艾滋病高危人群行為特征與感染HIV 風險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2013,27(10):1026-1028.
[4] St reefkerk RH,Moorman PW,Par levl iet GA,et al.An automated Algorithm to preselect patients to be isolated individual ly in the need fo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in surgery[J]. Infect Cont rol Hosp Epidemiol,2014,35(7):886-887.
[5] 王淑梅,吾拉孜古麗.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屬傳染病相關知識知曉狀況調查[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24):52-54.
[6] 王偉仙,張文斌.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屬感染風險認知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9):63-64.
[7] 彭景輿,洪福昌,蔡于茂,等.MSM的HIV感染危險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15,21(2):132-137.
[8] Rosenthal VD,Jarvis WR,Jamulit rat S,et al.Socioeconomic Impact on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pediat 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16l imited-resource count ries: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 rol consortium findings[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2,13(4):399-406.
[9] Cast le PE.The potential util ity of HPV genotyping in screening And cl inical management[J].J Nat l Compr Canc Netw,2008,6(1):83-95.
[10]孟麗珍,崔璐,邱衛海,等.內分泌患者對醫院感染的認知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4):953-955.
[11]石月欣,張越巍,姜悅,等.綜合醫院疑似肺結核住院患者的管理措施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2594-2596.
[12]Abbas I,Akarro RR.Some determinant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V/AIDS risk behaviours among University of Dodoma students in Tanzania[J].East Af r J Public Heal th,2012,9(3):112-117.
[13]Al legranzi B,Pit tet D.Role of hand hygiene in heal 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prevention[J]. J Hosp Infect,2009,73(4):305-315.
[14]Gui l let M,Zahar JR,Timsit MO,et al.Horizontal t ransmission Of St 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the surgical ward:a rare Source of nosocaneous wound infe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2,40(1):71-72.
[15]李夢妮,邱萌,甄玲,等.醫院感染管理在醫療大查房中的實施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