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芳,莊少杰,柴丹怡
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利用熱牙膠充填治療的療效探析
陳春芳,莊少杰,柴丹怡
(江蘇省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蘇 丹陽 212300)
目的 分析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本院牙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84例,雙盲法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側壓充填方式,觀察組采用熱牙膠充填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2%,明顯高于對照組81.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牙周疼痛發生率為2.4%,低于對照組14.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SBI、GI及P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SBI、GI及PD等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患者臨床療效優良,值得推廣。
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熱牙膠充填
在臨床口腔疾病中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比較常見,其特點為多發性,好發于成年人,最終結局為患者牙齒丟失。填充法為臨床治療的主要方法,這也是臨床公認的理想方法。在應用期間要先清理,而后根管成形,還需嚴密封閉根管,這都是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側壓充填方法應用時間較長,技術較成熟,效果較好,但是操作流程十分復雜,易出現問題,進而影響臨床療效。近年來醫療設備不斷發展更新,根管充填技術也不斷發展,熱牙膠充填在清潔根管、后續嚴密封閉技術保證下可對側壓充填局限予以彌補,進而將治療時間縮短,將術后疼痛減輕,臨床效果更優[1-2]。為探討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的臨床療效,現選取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本院牙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84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表現出齲齒、牙髓壞死、牙齒松動、牙周袋較深及叩診疼痛等,經X線檢查后發現病變牙齒根尖通暢且正常,不存在畸形現象,病變位置牙齒根尖部存在陰影,鄰近牙根部或骨組織未被吸收;無嚴重全身系統性疾病,對治療耐受,口腔衛生優良;排除近期有拔牙史或干槽癥患者。檢查后發現患者牙槽窩略微空虛,骨頭暴露出來,偶爾發散臭味;牙窩周邊牙齒有時出現叩痛或敏感于冷熱刺激,應當排除為慢性牙髓病。雙盲法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側壓充填方式,觀察組采用熱牙膠充填治療。對照組中男27例為,女15例,年齡20~58歲,平均(34.8±5.7)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22~59歲,平均(35.5±6.4)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熱牙膠充填方法治療,術前行X線檢查對患者牙周及牙根尖情況予以觀察,將工作長度確定后行局部麻醉,而后開髓拔髓,用protaper鎳鈦機擴開展根管預備,在此期間對根管形態原狀予以維持,同時也要保留根尖狹窄部分,使根尖部分與根管冠部間能夠形成錐度。選取匹配于主牙膠尖的System-B熱壓尖,直至熱壓尖難以持續深入之處,此為約束點,將熱壓尖進入深度用橡膠止標標記出來,一般在工作長度5~7 mm以下,對根管行干燥處理后切除牙膠尖尖部0.5 mm。將根管糊劑涂在根管內,于工作長度放置牙膠尖,用預熱System-B熱壓尖平根管口將牙膠尖燙斷,加壓牙膠尖較粗一端后加熱,一般設定溫度為200℃。System-B熱壓尖加熱后向根管探入,直到與約束點距離為2 mm處,將移動至根尖速度減慢,停止于與約束點距離1 mm處,而后持續根向加壓System-B熱壓尖,約10 s,冷卻收縮補償根尖部位牙膠尖。根尖加壓System-B熱壓尖后加熱1 s,松開后停頓1 s,而后將System-B熱壓尖快速取出。選擇尺寸合適的Buchanan手用加壓尖,將彈性較好與較細的一端插入根管,加壓尖根向加壓,確保根尖部牙膠尖未脫落,而后行冷卻固化處理,將熱牙膠注射進去。對照組采用側壓充填法,將根管糊劑涂在根管內,用加壓器于主牙膠尖被插入狀況下行側方加壓,持續約1 s,加壓停止并抽出加壓器,而后將副尖插入,副尖大小應與加壓器粗細相同,多次重復該操作直至根管被密實填充。
1.3 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患者充填完成后需清除剩余填充物,確保根管口處于潔凈狀態,并行X線檢查。術后隨訪50 d,記錄牙齦指數(GI)、齦溝出血指數(SBI)及牙周袋深度(PD),據此判定臨床療效[3]:患牙咬合功能完全恢復,病變區消退,根尖無異常,術后無明顯不適感,無不良反應如叩擊痛等判定為治愈;患牙咬合功能完全恢復,根尖病變部位變小,術后不存在不適感判定為有效;患牙咬合功能未恢復,根尖瘺管未愈合,根尖部位病變未改善甚至擴大,術后不適感明顯,叩擊痛癥狀明顯判定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2%,明顯高于對照組81.0%;觀察組術后牙周疼痛發生率為2.4%,低于對照組14.3%,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治療前后觀察指標對比 兩組治療前SBI、GI及P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SBI、GI及PD等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慢性牙髓炎為臨床常見疾病,病程較長,癥狀缺乏典型性,有時鈍痛,或無自發性疼痛,極易混淆于近期拔牙史者,干槽癥患者拔牙后牙窩縫隙較大,易導致誤診。患者發作慢性牙髓炎后患者坐立不安,偶爾鈍痛,對患者工作熱情、學習激情及睡眠質量等產生嚴重影響。若侵入牙髓菌落毒力較低但機體有較強抵抗力時多為慢性牙髓炎,若炎癥致使局部引流阻塞或機體抵抗力變弱時也會誘發急性發作。微生物感染是慢性牙髓病主要誘因,傳染途徑為牙周感染、破損處感染及血源感染[4]。物理刺激及化學刺激也會誘發慢性牙髓病,化學刺激包括填充材料刺激、藥物刺激,物理刺激主要包括創傷、溫度、電流等,部分患者在潛水或坐飛機時氣壓微弱變化也會導致炎癥發作。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觀察指標對比(x±s)
常規療法中國家衛生組織推薦用甲硝唑治療厭氧菌感染,可將密切關聯于牙周炎的厭氧菌殺滅或抑制。除此之外臨床還推薦根管治療,當前認為牙髓治療中三維嚴密充填為關鍵性因素,而根管充填方法較多,應用最普遍的是冷牙膠側方加壓技術,但該充填技術因冷壓膠存在側方加壓強度及形變能力有限等缺陷,根管壁與牙膠尖間易存在間隙,牙膠無法成為整體,導致微滲漏發生率較高。近年來臨床逐漸使用熱牙膠充填技術,該技術為補牙工具,經加溫后會變軟,冷卻后會將原有質感恢復,加熱筆將根管處牙尖燙斷后按照常規步驟開展。因此相較于冷牙膠熱牙膠在根管填充技術中更適用。充填熱牙膠后牙膠間及根管與牙膠間無縫隙存在,且有均勻質地,可將整個根管系統封閉。
本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2%,明顯高于對照組81.0%(P<0.05);觀察組術后牙周疼痛發生率為2.4%,低于對照組14.3%(P<0.05);兩組治療前SBI、GI及P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SBI、GI及PD等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P<0.05),與報道一致[5-7]。說明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效果較好。因使用的熱牙膠為半流動性,填充方式為垂直加壓,有較大的變形強度,經冷卻處理后形成嚴密牙膠尖,且密切貼合于根管壁,根尖與牙膠尖無明顯空隙,有較高的穩定性,形成完整整體后加固作用更優;且該填充方法有較高的靈活度,與人體工程學相符,操作簡易,與高科技數字化顯示相配合,有利于調節溫度,充填速度更快捷與便利,有較好的封閉性能,將根管密封,不僅將填充時間縮短,還可對患者術后根尖及牙周疼痛予以緩解[8]。
綜上所述,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臨床療效較好,有推廣價值。
[1] 張東虎.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7):1057-1058.
[2] 李紅.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3):100-101.
[3] 王愿林,程莉.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6):186-187.
[4] 劉燕.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34):54-55.
[5] 沈務農.兩組方法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炎的療效對比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32):6688-6689.
[6] 孟楠林.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應用熱牙膠充填治療的療效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z2):78.
[7] 吳玉杰.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49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15(10):95,97.
[8] 何愛娥,汪春仙,高嬋,等.兩種熱牙膠垂直加壓法進行根管充填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6,32(7):429-4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