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麗霞,任旋,章暉,葉波
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療效觀察
蘭麗霞,任旋,章暉,葉波
(南昌愛爾眼科醫院,江西 南昌 332000)
目的 研究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療效。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特發性黃斑裂孔患者46例,并分為兩組,常規組用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內界膜移植組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和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就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和裂孔閉合率、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內界膜移植組裂孔閉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內界膜移植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和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界膜移植組術前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和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界膜移植組患者術后視力水平和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內界膜移植組治療后IS/OS缺損直徑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黃斑裂孔閉合,縮小IS/OS缺損直徑,手術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視網膜內界膜移植;特發性黃斑裂孔;療效
目前,特發性黃斑裂孔治療中,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已經是公認首選方法,但仍有相關研究顯示,單純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無法有效提升特發性黃斑裂孔閉合概率[1-2]。本研究探討了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特發性黃斑裂孔患者46例,分為兩組。所有患者符合特發性黃斑裂孔診斷標準,經裂隙燈檢查、OCT檢查以及散瞳間接眼底鏡檢查等確診,所有患者單眼發病,除外合青光眼、內眼手術史等患者。
常規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61.24±2.78)歲。病程4~16個月,平均(6.13±2.13)個月。內界膜移植組男14例,女9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1.21±2.45)歲。病程4~16個月,平均(6.24±2.09)個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所有患者由同個醫生進行手術。常規組用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常規行23G三切口經睫狀體玻璃體切割術,并將內界膜剝除;內界膜移植組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和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在常規組基礎上,將后極部玻璃體、中央部玻璃體和玻璃體后皮質切除,向眼內注入0.25 g/L亮藍0.1 mL染色內界膜15 s,之后眼內鑷從裂孔顳側約1PD內界膜上將一小片瓣膜掀起,給予逆時針環形剝離,并在末端留下一個小蒂,修剪至接近裂孔大小之后,將其反折并填塞至黃斑裂孔中,后剝除裂孔周圍至上下血弓內界膜,用玻璃切割頭將移植之后暴露在裂孔外面的內界膜切除。兩組術中均給予氣-液交換[3]。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和裂孔閉合率、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黃斑裂孔閉合率分為完全閉合(裸露色素上皮完全被神經上皮覆蓋,黃斑中心有神經上皮組織覆蓋,部分被瘢痕替代)、部分閉合(黃斑中心完全被瘢痕組織替代,裂孔邊緣神經上皮在色素上皮貼附)、未閉合[4]。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比較內界膜移植組術前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和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界膜移植組患者術后視力水平和常規組均顯著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內界膜移植組治療后IS/OS缺損直徑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比較(x±s)
2.2 兩組患者裂孔閉合率比較 內界膜移植組裂孔閉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裂孔閉合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內界膜移植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1例(4.35%)明顯與常規組1例(4.3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特發性黃斑裂孔是視網膜裂孔特殊類型,在發生后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粘附破壞,裂孔區域的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在玻璃體腔中暴露,導致神經上皮層前后壓力差破壞和光感受器細胞粘附分子破壞,導致裂孔無法閉合[5-8]。在特發性黃斑裂孔中將內界膜植入,可在裂孔中形成較為封閉的環境,并通過色素上皮主動轉運功能,促使視網膜下液體向裂孔之外轉運,有利于促進視網膜恢復原本的貼附狀態,并加速裂孔閉合[9-11]。
本研究中,常規組用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內界膜移植組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和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結果顯示,內界膜移植組裂孔閉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內界膜移植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和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界膜移植組術前視力水平、IS/OS缺損直徑和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界膜移植組患者術后視力水平和常規組均顯著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內界膜移植組治療后IS/OS缺損直徑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視網膜內界膜移植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黃斑裂孔閉合,縮小IS/OS缺損直徑,手術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1] 陳莉,陳松.微創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剝除術治療高度近視黃斑裂孔[J].眼科新進展,2016,36(3):261-264.
[2] 石興東,胡博杰.玻璃體切除術在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中新進展[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6,34(8):777-779.
[3] 席瑞潔,郝玉華,韓悠,等.大直徑特發性黃斑裂孔玻璃體切割聯合內界膜移植或內界膜剝除手術后黃斑微結構改變對比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6,32(5):468-472.
[4] 韓彥輝,孟繁超,李曼,等.23 G玻璃體切除術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前后黃斑區視網膜厚度比較[J].臨床眼科雜志,2016,24(5):400-403.
[5] 鮑慶,邢怡橋.特發性黃斑裂孔治療及預后判斷研究現狀[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6,32(5):549-553.
[6] 魯靜,馬志中.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空氣或C3F8填充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療效對比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6,32(5):473-477.
[7] 夏紅和,陳偉奇,陳浩宇,等.特發性黃斑裂孔患眼玻璃體切割手術視力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6,32(5):478-480.
[8] 許靜,馮潔,葉青,等.特發性黃斑裂孔術中填充物的探討[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9):1746-1749.
[9] 胡立影,李志清,于榮國,等.特發性黃斑毛細血管擴張癥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6,32(4):440-444.
[10]張婉虹.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聯合激光光凝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療效[J].當代醫學,2016,22(6):90-91.
[11]顧暉暉,浦利軍.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在糖尿病視網膜病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