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梅
規范產前超聲檢查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分析
何菊梅
(江西省靖安縣人民醫院超聲科,江西 宜春 330600)
目的 分析對胎兒肢體畸形進行產前超聲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進行超聲檢查的孕婦120例為研究對象,在對胎兒肢體畸形進行篩查之前,對孕婦進行常規的超聲檢查,將全部的畸形胎兒進行記錄,并對照產前超聲診斷的結果與引產、產后的結果。結果 120例孕婦經過引產或者出生之后,證實肢體畸形胎兒有18例,產前超聲檢出有16例。結論 產前進行超聲診斷有助于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結合相關的病理知識與臨床表現特征,可以提高胎兒肢體畸形的檢出率,減少漏診及誤診現象的發生,給臨床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產前診斷;超聲檢查;胎兒;肢體畸形;臨床價值
若肢體畸形嚴重則會影響胎兒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給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另外,肢體畸形出現漏診與誤診會引發醫療糾紛,對胎兒肢體進行產前檢查在臨床上至關重要[1]。本次就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進行超聲檢查的孕婦12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胎兒肢體畸形產前超聲診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進行超聲檢查的孕婦120例為研究對象,120例孕婦年齡18~37歲,平均年齡(27.5±1.8)歲。懷孕周期15~36周,平均懷孕周期(22.8±2.6)周。所有孕婦均是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本次研究排除重大精神疾病孕婦。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美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此設備具備有常規超聲、彩色多普勒、三維成像等功能。檢查項目均在儀器設置胎兒檢查條件進行。對120例孕婦進行經腹部探查,孕婦平臥,必要情況下,孕婦需采取側臥體位,并且先按照常規產科超聲對胎兒進行檢查,檢查主要包括胎兒頭部、面部、脊柱、胸腹壁、腹腔、四肢、胎盤、羊水與臍帶等部位。另外,對胎兒雙頂徑、胎兒頭圍、腹圍、股骨長徑、羊水深度、阻力指數等進行測量,詳細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其次,需要對胎兒四肢重點進行檢查,采用連續性順序追蹤超聲方法對胎兒四肢進行檢查,進行檢查時,需要從近處進行檢查,之后從近至遠再進行檢查。在必要情況下,可采用三維與四維超聲對超聲檢查顯示異常的部位進行數據采集,建立三維或四維圖像。若胎兒肢體被遮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探頭進行加壓,對胎兒進行推擠。在23~26孕周時需對胎兒進行常規性的超聲檢查,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觀察。引導孕婦轉動身體,并對胎兒進行探查,同事可讓孕婦在進行20 min活動之后進行檢查。若發現有肢體畸形胎兒,則需對畸形部位進行三維超聲容積圖像的采集,并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若發現肢體畸形,則需對其進行測量記錄,將超聲圖像進行保存。
1.3 觀察指標 觀察胎兒肢體畸形類型與超聲檢查漏診與誤診的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2],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0例孕婦經過引產或者出生之后,證實肢體畸形胎兒有18例,畸形檢出率為15.0%,產前超聲檢出有16例,檢出率為13.3%。16例超聲胎兒畸形中有軟骨發育不全的胎兒有6例,成骨發育不全的患兒有1例,殘肢畸形胎兒有3例,手畸形胎兒有4例,患有人魚序列征胎兒的有2例。產前超聲檢出16例胎兒畸形,診斷準確率為88.9%。其中漏診2例,2例均為多指與重疊指胎兒。見表1。

表1 產前畸形胎兒檢出情況(n)
胎兒肢體畸形出現的主要因素為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關的報道顯示,通過缺陷監測發現,在先天性畸形胎兒中間,出現四肢畸形發生率為26%,并且近年來,胎兒肢體畸形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也是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同時,胎兒肢體畸形是最為常見的遺傳缺陷[4],畸形胎兒的出生會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給家庭造成痛苦,因此,產前畸形胎兒篩查至關重要。
沈國芳[5]的研究報道顯示,常規超聲篩查發現各種類型的肢體與手足畸形胎兒,對這些超聲圖像特征進行相關性分析,有助于超聲檢查醫師對畸形圖像進行正確的判斷,給臨床診斷病癥提供重要依據,減少誤診現象的出現。另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最為常用的檢查方法,在產前超聲檢查過程中,不僅僅要對胎兒肢體是否有畸形進行檢查,并且要對合并畸形的情況進行檢查,若有需要,則要結核三維超聲對超聲檢查異常部位的數據進行采集與重建處理。由此可見,產前超聲檢查胎兒畸形是產前診斷中不可缺少的檢查手段,臨床需要對產前超聲檢查胎兒畸形引起重視。但是,超聲檢查雖然對胎兒肢體畸形的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可也存在相對的局限性,在相關的研究中顯示[6],采用連續順序追蹤的方法對胎兒四肢進行檢查,可以提高篩查的準確度,可達到95.0%以上[6],超聲檢查最為常見的漏診現象即是胎兒手指畸形。手指畸形容易漏診的原因在于胎兒在母體內常會呈現出握拳的姿勢,在進行產前超聲檢查時,不可能去花太多的時間等胎兒手掌打開,再對其進行觀察,同時,也受到胎位、羊水少與醫師操作因素密切相關。為了確保胎兒先天性畸形得到明確診斷,超聲操作人員必須對胎兒各個孕周的聲像圖特征進行掌握,掌握胎兒畸形最佳檢出的時間,并且進行檢查,同時可結合臨床進行分分析,以得出明確的診斷,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本次的研究顯示,16例超聲胎兒畸形中有軟骨發育不全的胎兒有6例,成骨發育不全的患兒有1例,殘肢畸形胎兒有3例,手畸形胎兒有4例,患有人魚序列征胎兒的有2例。通過產后證實有18例胎兒畸形,在產前的超聲檢查診斷中,2例出現漏診的現象,2例畸形特征均為多指與重疊指。說明若要進一步提高超聲檢查的準確率,需要對產前超聲檢查胎兒畸形進行進一步規范化,相關的醫學專家提出[7-9],超聲檢查胎兒畸形的最佳孕周時間為20~24周之間,在這孕周之間,胎兒的各個臟器已經發育完整,羊水量也較為豐富,胎兒畸形檢出幾率較高。因此,在進行產前胎兒畸形檢查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的孕周進行,這樣有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與誤診現象的出現,減少畸形胎兒的出生,減少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規范產前超聲診斷有助于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結合相關的病理知識與臨床表現特征,可以提高胎兒肢體畸形的檢出率,減少漏診及誤診現象的發生,給臨床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1] 萬梅.超聲診斷在出生缺陷產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6):647-648.
[2] 田雪葉,韓蓁.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結果回顧性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1):72-74.
[3] 宋海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確診胎兒畸形方面的意義及其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綜述,2014,20(12):2290-2291.
[4] 陳惠霞.四維超聲技術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應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9):1098-1100.
[5] 沈國芳,王亞欣,李勤,等.肝內型持續性右臍靜脈胎兒預后及與門靜脈變異的關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9):673-676.
[6] 高緒品,張小潔.產前超聲診斷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3):70-71.
[7] 袁剛.產前超聲診斷胎兒畸形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21):45-46.
[8] 熊毅,項宇識.產前超聲診斷篩查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當代醫學,2016,22(6):75-76.
[9] 蔣文,王思佳.11~14孕周胎兒體蒂異常的超聲聲像圖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8):47-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