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李艷芬,郭西文
糖尿病專科護理干預對圍手術期患者血糖的影響
王芳,李艷芬,郭西文
(菏澤市立醫院神經外科,山東 菏澤 274031)
目的 評估糖尿病專科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的影響。方法 將神經外科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146例隨機分為試驗組(75例)與對照組(71例),試驗組給予常規護理加糖尿病專科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兩組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圍手術期低血糖的發生率。結果 干預后,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圍手術期內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專科護理干預有益于神經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的穩定控制。
專科護理;糖尿病;圍手術期血糖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升高,非糖尿病專業科室伴發糖尿病的住院患者亦不斷增加,而非糖尿病專業科室醫護人員血糖管理的知識相對薄弱,尤其是外科科室,合并糖尿病的手術患者由于精神緊張、圍手術期禁食、手術創傷等原因容易引起血糖劇烈波動,影響醫療質量與安全,因此提高非糖尿病專業科室醫護人員血糖管理的能力非常必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本院神經外科于2015年5月成立了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為評價該護理小組的工作效果我們進行了此項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經外科行手術治療、同時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146例為研究對象。將入選的患者按照隨機數的方法隨機分為試驗組75例與對照組71例。試驗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齡(45.68±12.43)歲;對照組男39例,女32例,平均年齡(46.37±11.64)歲。入選標準:①患者意識清楚,需行手術治療,能夠正常進食;②患者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③愿意配合本項研究。排除標準:患者或其家屬拒絕及時監測血糖。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患者入院后收集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藥物等一般資料;入院次日、手術前1日和手術后第2、4、6日分別測早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時血糖,每個患者手術前1日和手術后第2、4、6日所測早空腹血糖平均值為該患者干預后空腹血糖值,所測早餐后2小時血糖平均值為該患者干預后2小時血糖值;觀察并記錄每個患者自入院次日測早餐后2小時血糖后至術后一周期間內發生低血糖的次數。
本項研究中低血糖定義為:患者出現心慌、乏力、出汗等癥狀,即時血糖<3.9 mmol/L。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給予常規護理加糖尿病專科護理。糖尿病專科護理的具體內容包括糖尿病教育、血糖監測、及時與主管醫師和營養師溝通患者病情。①患者入院次日測早餐后2小時血糖后,由糖尿病專科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糖尿病教育,讓他們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識,掌握飲食療法、體育鍛煉的具體措施及服用降糖藥物的注意事項,克服住院期間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引起的血糖波動,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控制血糖。②血糖監測是控制血糖達標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必須讓患者明白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克服錯誤、片面認識及懼怕疼痛的恐懼心理,根據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藥物調整情況、進食變化確定血糖監測頻度,以此幫助評價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危險,指導降糖藥物的調整。③將患者的情緒變化、進食改變、血糖監測情況及時告知主管醫師和營養師,必要時調整降糖藥物和食物營養搭配。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糖尿病病程、使用降糖藥物種類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2.2 干預前后兩組血糖指標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指標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指標比較
2.3 兩組圍手術期內低血糖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圍手術期內低血糖的發生率不同,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低血糖發生率比較

16.9 11.3 1次≥2次53 6.7 4.0 12 8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逐漸增長的流行趨勢,據估計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超過4 000萬[1-2],其中約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因各種原因需要手術治療,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代謝紊亂,身體抵抗力下降,手術時容易發生各種感染和刀口愈合不良,手術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增大,因而如何維持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血糖穩定達標就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本科經過專業培訓成立了由4名護士組成的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該小組在臨床工作中,擔負著臨床護理、糖尿病教育、血糖監測等職責,并協調組織包括醫生、營養師開展工作,從而達到通過多種途徑控制血糖,避免單純依賴藥物控制血糖的模式[3]。已有研究[4-8]表明糖尿病患者可從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健康教育中獲益。
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在治療方案相同的情況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標明顯好于對照組,低血糖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大概如下:①糖尿病專科護士掌握了系統的糖尿病相關知識,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糖尿病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糖尿病癥狀、危害和防治措施有了全面了解,能夠顯著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如主動控制飲食,改善飲食結構,按時按量應用控制血糖的藥物,配合血糖監測等[9]。②患者圍手術期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可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過度興奮,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多,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減少,糖異生和肌(肝)糖原分解增多,使血糖異常增高而難于控制[10]。糖尿病專科護士加強圍手術期護理,針對這一特點,注重患者心理疏導,從而減少或避免了情緒應激所致的血糖升高。③患者術后由于手術應激和不能正常進食,常需靜脈營養和靜脈使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波動較大,糖尿病專科護士能正確及時地監測血糖,發現血糖控制不理想時及時報告醫生,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從而減少了血糖的劇烈波動,也減少了低血糖的發生率。
本項研究結果表明,在神經外科成立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可以顯著提高本科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質量,有益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穩定控制,降低了手術風險。護理專科化發展是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途徑,值得進一步推廣。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770-793.
[2] Loveman E,Royle P,Waugh N.Specialist numea in diabetes mel litus[J].The Cochrane Library,2008(2):1-22.
[3] 呂巖,趙維綱,董穎越.國外糖尿病專科護士的角色功能與發展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0):956-958.
[4] 金福碧,鄭和昕,林玲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年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48-450.
[5] 肖曉玲,胡秋秋,劉玉萍.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313-316.
[6] 胡榮.個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生率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3):83-84.
[7] 田桂香.院外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替代藥物治療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3):78-79.
[8] 黃璜.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術期護理中專科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6):123-124.
[9] 王霞,沈曉.人文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39-40.
[10]朱慧芳,王愛民.危重癥患者血糖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5):478-4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