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磊 李艷 李宏宇
【摘要】 目的 探討膽道結石使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治療的效果。方法 83例膽道結石患者, 隨機分成微創組(53例)和常規組(30例)。微創組患者使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治療, 常規組使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微創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8%(2/53), 常規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7%(5/30),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45.13±4.53)ml,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14.63±3.50)h,住院時間為(6.01±1.71)d, 優于對照組的、(112.06±10.24)ml、(50.01±8.35)h、(13.87±3.0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膽道結石使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治療的優勢明顯, 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快,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對膽道結石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較高, 該手術方式可作為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 值得進行推廣使用。
【關鍵詞】 膽道結石;微創治療;腹腔鏡;膽道鏡;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31
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均屬于膽道結石, 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 因膽道感染、膽汁淤積等導致, 患者主要癥狀為腹痛、膽絞痛等, 甚至會出現黃疸, 對患者的危害非常大[1]。臨床中使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可以彌補開腹手術的不足, 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是目前臨床治療膽道結石的首選治療方式[2]。此次對本院收治的83例膽道結石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部分患者使用了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治療, 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3例膽道結石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50例, 年齡最小22歲, 最大52歲, 平均年齡(35.4±5.9)歲;病程最短3個月, 最長51個月, 平均病程(24.6±9.3)個月;結石類型及發病部位:單純性膽總管結石14例, 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50例, 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9例, 肝吸蟲病合并膽總管結石10例。將患者隨機分成微創組(53例)和常規組(30例)。
1. 2 方法 微創組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 患者在全身麻醉(全麻)后進行手術治療, 使用四孔法, 解剖膽囊三角, 于膽囊管上端進行結扎操作, 曝露患者的總膽管, 縱向切開, 切忌損傷血管, 行1 cm切開操作, 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吸出膽汁;置入纖維膽道鏡, 觀察結石情況, 使用碎石設備粉碎結石, 然后將碎石取出;肝內膽管結石類型病例需先碎石然后取石, 如果取石不凈需要留置T管7周, 經竇道取出;然后置管縫合。常規組采取開腹手術治療, 通過靜脈麻醉, 進行腹部正中線切開3 cm左右, 然后逐層打開組織, 將膽囊切除后切開膽總管, 取石縫合[3]。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記錄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微創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8%(2/53), 常規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7%(5/3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45.13±4.53)ml,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14.63±3.50)h,住院時間為(6.01±1.71)d, 優于對照組的、(112.06±10.24)ml、(50.01±8.35)h、(13.87±3.0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膽道結石的發病群體主要是中年人, 且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 患者臨床中會出現膽絞痛癥狀, 因膽結石在膽道內移動, 導致了膽囊以及膽總管平滑肌擴張和痙攣, 特別是餐后以及腹部受到震動時會出現持續性加重以及間發性發作[4, 5]。臨床中對于膽道結石的治療方法比較多, 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治療效果直接可靠, 但是該治療方式也有不足之處, 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創傷性較大, 患者需要較長的恢復周期, 容易出現并發癥,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膽總管結石經內鏡逆行胰膽管手術(ERCP)碎石取石的費用高, 感染幾率高, 所以最佳選擇還是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
療[6-9]。在劉偉等[10]的研究中, 選取了100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 微創手術治療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短, 疼痛輕, 手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此次研究中, 微創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8%(2/53), 常規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7%(5/3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創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創手術的術后并發癥幾率較低, 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快, 住院時間及引流時間短。
總之,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對膽道結石患者的治療安全性較高, 優勢明顯, 患者恢復速度快, 該手術方式可作為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 值得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朱坪, 朱萬喜, 李世剛, 等. 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聯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道結石86例分析.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3, 16(9):1441-1443.
[2] 杜強, 張小斌, 余燕儐, 等. 腹腔鏡術中聯合膽道鏡探查與腹腔鏡聯合十二指腸鏡治療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35):77-80.
[3] 文峰.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探討.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12):2084.
[4] 吳君正. 雙鏡聯合同期治療膽囊結石并肝外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 南方醫科大學, 2014.
[5] 史紹勇. 聯合腹腔鏡和膽道鏡的微創手術在治療膽道結石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2):54-55.
[6] 朱明輝, 蒲青凡, 金凱, 等. 腹腔鏡下膽道鏡聯合等離子碎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療效評價. 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2):
1992-1994.
[7] 謝浩, 龍昊, 宋正偉,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 重慶醫學, 2013, 41(4):2359-2360.
[8] 楊金虎, 曹華祥, 金留根.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0, 22(2):112-113.
[9] 何軍明, 黎旭光, 鐘小生,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治療膽道結石210例分析. 中國臨床醫學, 2011, 18(1):76-77.
[10] 劉偉, 鄭軍, 趙延春.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比較.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2(3):2359-2361.
[收稿日期:2017-0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