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要】2016年6月,湖北省成功躋身為全國農村小水電扶貧六個試點省份之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成效顯著,深受當地政府和貧困群眾的贊譽歡迎。本文結合湖北省試點建設實際,圍繞農村小水電扶貧試點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成效、相關做法、啟示思考進行了初步闡述。
【關鍵詞】小水電;扶貧;精準;可持續
一、小水電扶貧試點政策
按照水利部和湖北省水利廳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充分發揮農村水電資源的區位優勢,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促進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為目標,以發展農村小水電和提供綠色清潔能源為載體,采取“國家補助、市場運作、貧困戶持續收益”的農村小水電可持續扶貧模式,開展小水電扶貧試點項目建設。小水電扶貧工程試點項目實行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分離的管理體制,中央投資和省級財政投資形成的資產屬國家所有,項目業主投資的資產屬于項目業主所有,項目業主負責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兩部分投資資產收益為各自所有,國有資產的投資收益由縣級政府量化給貧困村、貧困戶,用于貧困村公益事業建設,助推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按試點縣市水電扶貧實施方案要求,水電扶貧收益將從2017年1月起,每年按不低于中央資金6%收取,運行時間不少于20年,為試點縣市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
二、工程建設及效益情況
我省2016年4個水電扶貧試點項目分別位于集中連片特困武陵山區和秦巴山區,總裝機容量2.22萬千瓦,總投資2.35億元(中央下達資金0.57億元),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7253萬千瓦時,水電扶貧項目幫扶42個貧困村,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3962戶。截至8月底,秭歸縣紙場河電站于2017年1月建成發電;鶴峰坪江、房縣褚河水庫水電站的主體工程均已完工,目前正在組織機組設備的調試,計劃于本月底完成機組啟動驗并試車運行;利川小沙溪電站主體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的95%,輸變電線路已開工建設,力爭9月底前建成投產。
我省4個試點縣市人民政府已于2017年3月底前按中央資金6%的收益率,收繳國家投資年收益金340.2萬元至各縣市財政扶貧專戶,5月底前全部完成水電扶貧收益兌現工作,共向試點縣市396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兌現水電扶貧收益299.25萬元,其中每戶每年最高享受4000元、最低600元的現金直補。
三、其他經濟效益
(一)產業拉動成效。我省的4個試點項目中央投資0.57億元,帶動了地方投資近2億元,建設期間促進了建材、餐飲、勞務輸出等產業發展,拉動了交通、水利、電力等行業投入。投產運行后,將直接增加我省的財政收入和國家稅收,年新增工業產值約2500萬元,年新增稅收400余萬元。
(二)收益扶貧成效。主要體現在保障兜底。例如,鶴峰縣對項目所在區的燕子鄉25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并為2戶特別貧困戶修建了房屋;房縣褚河每年提取6.96萬元,對電站所在地寶石村的五保戶實施兜底保障,電站業主為該村維修養老院圍墻50米,并為因重病極度貧困戶支付醫療費8萬余元,幫助其渡過難關。
(三)生態補償成效。電站周邊25個貧困村,每年享受約40.95萬元的生態補償補助,在當地開展公益事業建設,改善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條件。
(四)電力杠桿成效。小水電站大多位于偏遠山區縣,水源豐富,年運行小時長,開發成本較低,加上新設備、新技術、新經驗在工程建設管理中的運用,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技術要求,電站運行成本低,落實標桿電價優惠政策,電量全額上網,經濟效益明顯。
四、小水電扶貧中啟示思考
目前,水電扶貧已成為縣市政府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是貧困群眾脫貧解困的重要保障,也是電站業主綜合發展的重要平臺。農村小水電扶貧工程試點建設,直接帶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如下環節。
(一)科學編制規劃,完善申報審批制度,選好選對小水電扶貧開發項目。要統一規劃,不能為了追求利益往往會忽視水電開發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造成過度開發,破壞生態環境。在審批環節,更要嚴格管理,堅持從實施條件、項目投資效益和扶貧效果等方面綜合考慮,注重“突出精準、綜合平衡、堅持自愿、保證工期、參考績效、明確標準、不重復安排”六條安排原則,公開透明確定年度建設項目。
(二)實現信息共享,做好環境監測,建立小水電扶貧項目多元化監管模式。利用信息科技全方位監測,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思路,統籌合理、科學有序的開發利用農村水能資源,在提高效益的同時,保護河流生態,積極推進生態修復,實施好全方位的環境監測;建立監管體系和信息公開制度,讓政府與人民群眾從多方面進行監督,要使輿論監督與行業主管監督相結合,確保小水電扶貧項目進展順利。
(三)訂立國有投資回報,明確幫扶范圍和對象,確保精準到人。小水電扶貧項目實施后,必須明確資產收益明晰,國有投資回報,確保扶貧收益穩定可靠。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必須每年將中央投資收益(年收益高于6%的據實繳存,低于6%的由項目法人補足6%)專項用于扶持項目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建設,近期重點用于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后期可將項目所在鄉鎮貧困村納入幫扶范圍,還可在水、電、路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投入,加快貧困村脫貧步伐。
(四)要放權讓利,調動水電企業參與積極性,更要扶貧扶志,調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激情與斗志。農村小水電扶貧工程是生態工程,是有可持續性的,是有生命力的;我們既要保證中央投資國有資本安全,又要明確國有投資回報,確保扶貧收益穩定可靠,還要兼顧水電企業持續發力,讓更多人受益。建議按照以縣為基礎,政府為主導,實現分級負責,項目法人參與的管理體制。我們要以服務三農,改善民生為目標,堅持用心扶志,變扶“口袋”轉扶“腦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電站就業崗位,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等經濟產業,幫助貧困戶當年摘帽脫貧。
小水電行業扶貧是我們水利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任務,在政府主導與職能部門監管到位的情況下,實施小水電精準扶貧項目,能讓水利惠及民生,更能實現“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