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發強
【摘要】消防應急救援隊伍作為一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隊伍,在進行災情復雜的滅火救援戰斗時,隨時都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能否取得滅火救援戰斗圓滿勝利,關鍵在于是否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戰術。
【關鍵詞】滅火救援;安全;撤離戰術;訓練
一、提高指揮員在火場組織指揮作戰中運用撤離戰術的水平
(一)撤離是為了更好的進攻
回顧近年來發生的消防員傷亡事故案例,有些是由于消防指戰員的思想認識不高、安全意識淡薄所致。《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斗條令》對在救援行動中嚴格落實安全防護和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預防和減少官兵傷亡有明文規定。現場各級指揮員在滅火救援現場,必須要牢固樹立“用心指揮”的理念和“撤離就是為了更好的進攻”的戰術思想,對火災災害現場形勢有充分的認識,時刻關注火場的發展及變化情況,把消防員的安全系于心上,一旦出現或發現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危險征兆后,必須準確分析、判斷,果斷決策,處理好進攻與撤離的關系,該撤離時就撤離,應用好撤離戰術。在一些高危險的現場,可能發生的危險無法及時控制或者消除,直接威脅消防指戰員的生命安全時,現場指揮員應當果斷下達撤離命令。指揮員必須認識到撤離不僅是指揮決策的重要戰術決斷,還是戰術進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加強撤離戰術訓練
在任何滅火戰斗中,指揮員的首要職責就是“隊伍保全”。要在各級指揮員中大力倡導“保己救災”的作戰思想,撤離戰術訓練預案要明確提出撤離的時機、方法、組織及要求,規定撤離路線及撤離信號和信號的傳遞方式等。基層消防隊伍要定期組織重大案例研討,使得所有消防指戰員都清楚轄區火災救援現場可能遇到的險情發生前的征兆,有針對性地在開展實戰演練時對撤離戰術進行反復應用,進一步提高對戰術撤離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撤離觀念。
二、加強對火災現場救援的風險管控
面對可能出現火場救援突發險情,消防指戰員的每一次滅火救援行動都具有很大的風險,采取的每一次戰術措施同樣包含著風險。災害現場指揮員必須充分認識風險存在,樹立風險意識,分析風險利弊,準確判斷風險點,牢牢把握火場指揮的主動權。
(一)設立火場救援現場安全觀察員
按照公安部《執勤戰斗條令》和《七想七不干》安全工作要求在災害現場設立火場現場安全觀察員。現場安全觀察員的主要作用是加強現場監測,及時收集現場的火勢發展變化情況及各種異常變化,將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指揮員。在接到現場安全員報告或主動發現危險的征兆時,指揮員要及時發出撤離信號,組織救援人員迅速、安全撤離現場。
(二)發揮單位技術力量專業化作用
在涉及油田油氣生產的化工裝置及油氣罐火災現場的情況非常復雜,不同的化工裝置及廠房情況都不一樣,消防員對化工生產的程序等情況都不甚了解,因此在處置化工裝置及油氣罐火災時一定要依靠專業技術力量。災害現場的專業技術力量主要是指有關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崗位工人等。在滅火救援過程中,這些專業技術力量具有對現場情況熟悉,專業知識豐富,災害危險認識清楚等特點,對消防隊的滅火救援戰斗具有指導和保障作用。
(三)加強對火場建構筑物耐火極限檢測
建筑構件耐火極限的大小是建筑物抗御火災能力的表現。在火災高溫作用下,建筑結構燃燒時間超過耐火極限,建筑可能很快就會發生倒塌,對消防員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在達到耐火極限后,要加強對現場的觀察、監測,準確掌握建筑結構的變化情況,對于主要承重構件已經超過耐火極限的建筑,消防員一般不能進入樓內內攻滅火救人。
三、全面提高火場指揮員風險征兆的判別能力
2000年以來,全國共有200多名消防員在撲救火災中犧牲。特別是天津“8.12”火災爆炸事故,更是教訓深刻。建筑倒塌、爆炸是造成消防官兵犧牲的主要原因,占犧牲總數的70%
通過對消防員傷亡的滅火救援戰例分析,有相當一部分傷亡是由于指揮員對火場風險發生的狀況判斷不準,撤離先機把握不好,沒有及時采取果斷的戰術措施,錯過了撤離的最佳時機而造成的。
四、綜合運用撤離戰術戰法
(一)合理選擇疏散撤離方式。
執行滅火救援任務時,通過熟悉現場地理位置的選擇好進攻陣地,占據便于疏散撤離的位置,依托掩體,做好個人防護。指揮員應先明確撤離路線。根據現場戰況,指揮員可組織救援隊伍集體迅速撤離到安全區域,或者按照危險輕重程度交替掩護,分批分散有序快速撤離;根據撤離距離遠近及危險程度,參戰人員可按照指令整理攜帶器材裝備迅速撤離到安全區域。或者情況緊急、危險程度大,可就地放棄器材裝備迅速撤離危險區域;根據現場緊急情況,可按指揮員下達命令后,迅速撤離。
(二)科學靈活組織撤離程序
1. 明確撤離信號保持通訊暢通。撤離信號要事先明確,信號要明顯、準確、統一,能使現場所有人員都看到或聽到。在能夠聽見聲音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廣播、哨聲、長鳴警報、單兵通信、擴音器材等下達撤離命令;在無法聽見的場所可以采用旗語、手勢、發射信號彈、連續急閃強光燈等撤離信號下達撤離命令。
2. 敢于承擔責任,命令下達及時果斷。在滅火救援過程中,災害事故現場瞬息萬變,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3. 確保安全疏散撤離。只有保全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滅火救援任務。現場指揮員必須了解事故現場情況,牢固樹立敏銳觀察、分析判斷和通曉全局的作戰意識,掌握現場“突變”的征兆,增強安全防護意識。在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要放棄一切車輛和器材,并盡量利用地形地物作掩護,爆炸發生時就地臥倒,合理利用大型裝置、設備等背火面就地掩護。
4. 撤離后要清點人員。在大型、復雜的災害現場,參加戰斗的人員多、車輛多、情況復雜,指揮員發出撤離命令后,可能會出現部分參戰人員接收不到命令的情況,這就要求指揮員在撤離后迅速集合隊伍,清點人數,確定人員安全和戰斗力量。
5. 要做好反攻準備。撤離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組織進攻。在消防員從火場第一線撤離下來,要有“反攻”打惡戰的意識,要繼續偵察現場情況,重新調整兵力部屬,以準備再次進攻。根據諸多火災案例分析,火場危險出現后往往是組織反撲的最佳時機,比如油罐火災發生沸溢和噴濺后,暫時沒有再次沸溢和噴濺的危險,必須抓住有利戰機,及時組織隊伍全面反攻,往往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斗條令》
[2]《公安消防搶險救援勤務規程》
[3]《消防官兵滅火戰斗犧牲情況分析及其對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