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玥 張雪渝 劉宏巖
摘要:本文從青年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四個方面對當下青年的“節奏”進行剖析,通過對團青工作的工作對象——青年的研究,拋出開展團青工作的要點和難點,并試著對提高團青工作的質量和價值提出建議。
關鍵詞:青年;方式;節奏;團青工作
現如今,放眼望去,無論是熱情洋溢360度無死角完美服務的志愿者活動,還是被專業技能拔高N個層次的專業技術協會,又或是溫情四溢你儂我儂的周末單身大聯誼,每一個共青團的活動的背后都有強大的策劃團隊、組織團隊、執行團隊存在著,作為這些分子單元里的小細胞,獨立存在的每個青年,都被這個時代賦予期望。他們的節奏決定著共青團工作的這個樂章是悠揚綿長還是激進而動感。那么,青年的“節奏”是怎樣的?將青年的“節奏”帶入到團青工作中要面臨哪些要點和難點?如何掌握好節奏,推動團青工作更好開展?下面我們對此展開論述。
一、什么樣的“節奏”是最搖擺
在所有團青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青年作為活動的策劃者和參與主體,影響著活動思想的走向,決定著活動最終取得的效果。他們的思想狀態至關重要,然而,對思想狀態起關鍵作用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
(一)第一種節奏——青年的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發展的加速度,作為時代風口浪尖上的青年,始終沖鋒在前,在生活方式的選擇中也毫不例外。快、新、潮已經成為青年追求的生活方式的關鍵點,團青工作則需要從這種新的點出發,從這些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尋求到更多更好的活動主題、活動目的、活動意義。
(二)第二種節奏——青年的行為方式
越來越多的另類的、新奇的處事方式出現在青年中。你會發現,他們愿意嘗試新事物、他們愿意接觸新領域、他們使用最新的科技產品。所有都給團青工作的開展指明了一個方向,簡簡單單的只是搞搞活動已經無法滿足青年們追“新”的想法,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的去去找新的出路。
(三)第三種節奏——青年的交流方式
社交網絡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書信往來、短消息擴散。微信、微博、人人網、豆瓣等等,充斥著青年每一天的生活,他們用這種即時的交流方式,傳遞著信息、交流著經驗、分享著感受。團青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也應不斷的運用這些社交軟件去傳播理念、引導思想、把握動態。
(四)第四種節奏——青年的聚集方式
與過去青年們坐在一起一年寥寥無幾次的茶話會不同,交通的便利,科技的發展讓青年隨時都有機會歡聚一堂,或放松心情來上幾把桌游鍛煉鍛煉邏輯,或是針對當下熱點熱切討論,亦或是相約一同親近自然強健體魄。團青工作的開展則需要將這些聚集方式融入到活動的開辦中來。
二、團青工作開展的難點和重點
從把握青年的“節奏”這個方向出發,我們不難發現,推動團青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許多問題。
(一)難點
團青工作的對象是思想活躍的青年人,這就決定著在開展工作中,除了適合推動的好的有利的方面,還存在著必須要面對的困難。首先,面對一些問題,青年較易感情用事,往往被情緒影響,很難撥開云霧看到問題的本質,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其次,由于青年接觸到的社會信息是范圍廣的、未經過篩選的,因此在思想導向方面,十分容易受到不同言論干擾。
(二)重點
順利開展團青工作,需要“順著脾氣來”。這里我們看到的重中之重就是把握青年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按照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再加以適度的提高和升華。
三、如何掌握好青年的“節奏”,推動團青工作深入開展
(一)到青年中去,問問他們需要什么
想要掌握好節奏,首先就要熟悉每一個音符,從而明確何時該“休止”何時又該“拖拍”。
共青團內的每一個青年都是小小音符,了解他們喜歡的,樂于接受的,才能真正做出對他們而言有用的、有意義的事情。在過去一年多的團活動開展中,我們深諳這個道理,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活動前期策劃都大量開展調查,定調、定形式、定主題、定目的。大到活動過程中的可參與性和實時反饋,小到活動的獎品,無一不充分把青年最需要的放在首位。
(二)從青年中來,問問自己能做什么
想要掌握好節奏,作為“指揮家”,共青團需要明白自己需要如何把握好整首曲子的進度,無論是抑或揚,都要把曲子演繹到恰到好處。
共青團作為引導者、統籌者,則需要調動能用的所有資源,盡自己所能去做適合的合適的事情。在之前的團活動開展中,只要青年有有利的新穎的想法,團組織都會多方協調,讓一些新的思路在實現的過程中沒有硬性阻礙,除此之外,團組織如何幫助青年提升,讓簡單的活動有深層升華,讓普通活動有深層意義和收獲。
和諧的團青關系,熟悉的青年動態,動力十足的團組織能夠讓共青團工作的開展順風順水,就如一首悠揚的曲子,一種合適的節奏,一個優秀的指揮,讓我們在這節奏中隨著韻律擺動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