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華

摘要:通過研究油藏流體模型提出了合理配產配注的預測辦法,從而最大限度的解決了高含水后期的層間矛盾和平面矛盾,滿足了油田穩油控水的需要。
關鍵詞:注采平衡;壓力平衡;動態劈分系數法
一、現狀及存在問題
由于儲層的非均質和開發不均衡,隨著井網的不斷加密,陸續出現配產配注制定不合理,注采調整滯后,后續無挖掘潛力等問題,導致個別單元井組含水上升過快水淹嚴重或者注水不合適供液不足。
二、改善建議的解決措施
調整思路:
隨著地下動態越來越復雜, 針對配產配注制定不合理,注采調整滯后,后續無挖掘潛力等問題,我們以加強有效注水為主線, 結合油水井動靜態資料及生產狀況,運用動態劈分系數法作為合理配產配注的理論基礎,開展分階段差異化注采調整的管理模式進行注采管理。該管理方法修正以往以經驗為主的粗放式配水方法,科學創新的實現了井組間、層間注采平衡、壓力平衡,較好的滿足了油田精細調整的需要。
階段一:矢量配產配注,恢復能量
由于油藏的非均質性,當注水開發到一定時期時,必將出現油量下降,地層壓力大幅度下降等問題,再依靠傳統的地層系數法(KH法)或地層有效厚度法(H法)劈分注水量就會過于片面,因此我們在分析注水系統、采油系統動態平衡的基礎上,提出動態劈分系數法。
(一)平面劈分系數的確定
由公式可以看出,在同一井組,地產地層壓力相等、產層均值等厚的情況下,連通的采油井之間,在相同的注水壓差下,劈分的水量越多,平衡點的位置離注水井越小,因此,可根據平衡點的位置大小確定注水井道采油井間的劈分系數。
(二)縱向劈分系數的確定
由上列公式可以看出,水井對應油井數N即為注入水流動的方向數,注入水沿單一方向或多個方向流動,會極大地影響小層的注水能力。
井組間壓力場調整:根據不同井組,不同能量狀況,調整合理注采比,均衡壓力場。
階段二:動態差異調整,均衡流場
在地層能量逐步恢復的基礎上,針對層系不同的開發特點,油水井聯動,水井“壓強扶弱”,油井“提液引效”,對層系實施有針對性調整。
階段三:立體優化,適時調整,實現高效挖潛
1、優化矢量井網,提高水驅動用
2、技術配套,提高單元產能調整方法。
三、建議項目實施情況
S4-3井組隸屬于S23-3沙二下單元,該井組開始時沒有注水井,井組內3口油井均供液不足,后先后轉注S30-10, S4-3,通過量化配水液,調整壓力分布,引導有效潛力流線,變成兩注一采的注采格局。
階段一:根據動態劈分系數法的確定井組配產配注,恢復地層能量
井組間壓力場調整:運用平面劈分系數,對不同井組在不同能量狀況下的合理注采比進行一個界定,得出一個均衡壓力場的注采比常數。
鑒于S4-3井組能量較差,井距在260-280之間,注采比2.1-2.4之間比較合適,進一步推算出S4-3井組在不同壓力情況合理的配產配注,達到均衡壓力場的目的。
階段二:動態差異調整,均衡流場
由于去年S4-P1由于S4-3注水突進導致的水淹,2014年我們對該井組注水一直比較保守,根據液面下降情況,我們開始對注水不是那么敏感的S30-10注水,激動次動層,但收效甚微,該井組的液面仍然持續下降,液量也受到影響,后期我們根據該井組的注采情況考慮縱向劈分法,對S4-3也開始注水,在平面注水量劈分上我們對兩口水井壓強扶弱,強化弱勢注水方向S30-10方向,弱化強勢方向S4-3方向,同時油井S4-P1上調參提液引效,油井最終液面平穩,含水得到控制,日增油3.2t/d。
階段三:立體優化,適時調整,實現高效挖潛
2015年,S4-P1趁作業之際加深泵掛培養挖潛時機。
舉例二:商64井組
S64井組兩注三采,生產S2X。鑒于該井組能量比較充足,井距較近,運用動態劈分系法注采比應控制在1.0左右。
鑒于一線井S64-4水淹嚴重,我們對一線井S64-4上返控液,二線井S64-X16上調沖次2-2.8提液, S64-X16含水下降,S64-X23也開始注水見效。
后期隨著S64-4上返,該井組的注采格局發生變化,我們也開始適當控制兩口注水井S64-14和S64的注水量,使井組內的兩口油井含水都得到很好的控制,井組日增油3t/d。
四、項目實施效益計算
通過該建議的實施,增油成本項目如下:
1.增油效益:三個月累計增油1272t,按油價3600元/噸,管理方法按增油的30%計算:
增油效益=1272*3600*30%=137.38萬元
2.原油成本:1272*2067.31*30%=78.89萬元
綜上所述,共創綜合經濟效益:
累計凈效益=增油效益-原油成本
=137.38-78.89=58.4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