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地區金融市場發展的關鍵。民族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一直存在,再加上對于民族地區的金融抑制政策,深化了融資難題,阻礙了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本文介紹了地區金融市場發展與民族中小企業融資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分析它們目前面臨的狀況,并就此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一、民族中小企業對地區金融市場發展的影響
大企業支撐著我國經濟的主要發展,中小企業則是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得更加繁榮昌盛做基石。在民族地區,中小企業能夠有效促進當地金融市場的發展,幫助當地解決人口就業問題,激發當地各行各業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增長
民族中小企業一般分布在縣城或者區級等地區,中小企業的穩健發展,是有效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的關鍵,同時,還積極地帶動了當地各類產業的發展,為國家增添稅收收入,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一股不小的力量。
(二)解決富余勞動力和人口就業問題
民族中小企業是當地經濟市場的重要支柱,是創造了就業和再就業機會的重要力量,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的和諧。如此以來,解決了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確保企業的穩定發展,是發展地區金融市場的關鍵。
(三)有效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
民族中小企業創造的經濟收益能彌補國有企業的虧損情況,有效深化改革我國的國有企業,促進民族企業與國有企業相輔相成,完成經濟共同發展。就我國目前的經融市場來看,民族地區的中小企業的經濟結構已經由單一性向多種經濟結構過渡,民族企業與國有企業的交易逐漸增加,給我國的經濟市場的壯大發展輸入了不少的新鮮血液,增添活力。
(四)成為產品與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
民族中小企業有靈活高效的特征,自身經營的產品和相對的技術也不斷的創新,通過對民間投資的運用,民族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創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的主力軍。綜上所述, 地區的金融市場是跟隨著民族中小企業的發展而發展。但是,民族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卻不容樂觀,少數民族的省、區、縣中的中小企業的產值均低于國家平均值,隨之帶來的經濟效益則無法得到保障,導致民族中小企業在地區金融市場發展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其中,融資難問題就是導致民族中小企業面臨現狀的主要因素。
二、民族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體制不健全導致融資難
我國目前的社會金融體系沒有完善,缺少非公有制的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對于民族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也不到位,這些都制約著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首先,財稅體制不利于民族中小企業長遠發展,稅費倒掛的情況普遍存在,政府沒有出臺相關的稅收激勵、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其次,國家政府部門對于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扶持政策的力度不夠,不夠重視其發展,導致民族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十分局限。最后,地方政府缺乏宏觀調控的管理,沒有相關協助中小企業降低貸款成本法律、條例,導致民族中小企業面對稅收重的情況下,還要肩負高成本的支出。
(二)缺融資渠道加劇融資難
我國的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于民間,銀行貸款及外資注入較少,加劇了民族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目前,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有限,部分企業達不到直接融資資質,使其無法上市進行融資操作,很大程度限制了急需融資的中小企業發展。同時,由于缺乏正面有效的融資渠道,一些中小企業想法設法的進行融資活動,其中包括一些非法行為,導致融資市場出現混亂的場面,給企業帶來不良的影響,降低在銀行的信用形象,加劇了貸款難現象。另外,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無法為中小企業提供經濟支持也是融資難的部分原因。
三、地區金融市場發展現狀
(一)統一的準備金制度導致資金漏損
我國的準備金制度適用于全國各地,這樣的統一制度非常不利于地區企業的發展。表面看來,全國地區實施同意比例是真正實現我國經濟大統一,充分體現了集中資金的功能,但是,地區的貨幣信用遠遠比不上發達城市,現金的漏損情況普遍存在,加上缺少資金回流,如此一來,地區貨幣的乘數低于發達城市,地區的可控資金少,就加劇了民族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統一利率管制無法享受優惠利率
地區的經濟水平能力遠遠比不上發達城市,基于我國的利率管制,在全國實行統一的存貸利率, 實際上是給我國的發達城市以及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享受優惠的利率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導致地區金融市場發展阻滯,最終的結果致使地區資金流向發達城市,阻礙了地區經融市場的發展。
(三)統一再貼現政策不利于民族地區
就目前看來,我國地區金融市場的經濟效益較小,相比發達城市競爭力相對較小。國家實行統一的再貼現政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區經濟的交易量,降低了地區金融市場的貢獻價值,使地區金融市場可貼現的商業票據再度減少,進而減少了對民族企業的貼現融資。
四、針對地區金融市場與民族中小企業現狀的優化措施
(一)打破金融抑制, 增加融資渠道
受金融抑制、金融政策約束等影響,地區的金融市場嚴重發育不良,因而加劇了民族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因此,必須要突破金融抑制,采取一些有效的金融創新,以此來增加民族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為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打破金融抑制首先要從政府出臺的政策做起,政府應該更改統一的金融制度,定制針對民族地區特色的相關金融政策,充分解決地區金融市場發展受限制的問題。
(二)增加對民族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
國家政府部門要創新金融政策,針對民族地區建立中小企業銀行。優化稅收方面的政策也是側面進行資金扶持的一種,例如提高民族中小企業的所得稅額等等。國家政府要全面推進對民族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工作,首先,要引導國家四大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小額貸款業務的重視,同時還要加大對民族中小企業貸款的額度,正面提供資金扶持;其次,政府為有潛力的民族中小企業補貼部分的擔保金,以擔保者的身份為民族中小企業提供側面資金扶持;再者,政府部門可以設立國有擔保機構,積極引進外資銀行,降低民族地區設立銀行分支網點的標準,完善地區金融市場,約束各企業的消極發展行為,建立地區性的證券交易市場,允許地方金融以及民營金融的自主發展和合法競爭;最后,地方政府要堅定立場,不參與企業經營,只作為促進民族中小企業發展的輔助者。
(三)規范金融市場,培育金融機構
政府要重視地區金融市場的秩序問題,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制,保護民族中小企業的金融產權,加強宏觀調控的手段,避免出現發達地區更發達,落后地區更落后的情況;做好金融公共服務工作,努力緩解民族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政府應該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應該從監督以及執行金融市場法則的角度去為地區金融市場創造發展條件。另外,民族地區的金融機構較少,資質不夠,其規模無法給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因此,政府還要培養地區經融機構的實力,有效解決金融機構產品單一、質量不高等問題。
五、結語
一直以來,我國的民族地區發展主要依賴國家政府的資金支持,在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嚴重制約民族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而導致地區金融市場發展受阻,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死循環。要想深入發展地區金融市場,就必須解決民族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的制約,才能實現民族中小企業的不斷壯大,從而促進地區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作者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