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知禮
內部控制是企業維持經營管理秩序的重要機制,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環境的日益改變,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維護企業運營的健康、穩定,從而更好的實現企業經營的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需要重視內部控制的完善,從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礎。
一、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全體工作人員包括董事會、管理層和基層工作者在內采取的制約、管理、自我評價與監督等方法進行企業管理的合稱。內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企業能夠盡快盡好的完成企業經營目標,落實企業發展戰略,并保證會計報告和財務信息的安全性與準確性,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提高經營活動的績效,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各種重大會計舞弊事件的揭露,許多上市企業在財務報告上的造假被揭穿,在非常短的十年內就出現資金困難甚至破產的現象,給投資者和國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違法違規事件頻發,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企業內部控制的缺乏是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完善的內部控制能夠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性,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確保企業財產的完整性,保護企業與投資者的經濟利益不受侵害。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一)缺乏對內部控制的正確認知
在目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中,仍有許多管理者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知。管理者認為只要做好企業的經營銷售活動,自然會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等到企業規模擴大之后再去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此外,部分企業沒有做好事前、事中的控制措施,更多的注重于事后控制,導致無法有效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
(二)內控控制秩序混亂
企業內部控制的秩序混亂,例如董事會作為公司事務處理中的重要組織,不但沒有對管理層進行較好的管理,并且缺乏獨立性,制約了董事會作用的發揮;監管會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沒有根據相關規定和條約約束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行為和權力,部分中小企業甚至沒有設置董事會以及監管會。
(三)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處。我國企業在生產、采購、銷售和融資等活動中缺乏相應的風險評估活動,導致各環節中存在各種潛在的風險漏洞,風險管理的不足使得企業在投資以及信貸決策方面容易出現問題,企業管理者在重大決策中往往喜歡用自身的經驗進行判斷,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潛在風險,從而導致企業經濟利益受損。
(四)監管力度不嚴
內部審計監管力度不足也是限制企業內部控制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許多中小型企業在建設時根本沒有考慮內部控制,因此也就沒有設立審計與監督部門,部分企業雖然設立了審計部門,但是仍有許多問題限制了其發展,例如審計部門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限制能力有限,再加上審計人員自身的經濟利益受到部門的限制,導致審計工作缺乏應有的獨立性。
三、企業內部控制發展建立
(一)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管理層應當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并且在有效的內部控制中,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管理力度,并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監督。企業要想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加強會計核算與審核的力度,并簡化各項流程。同時,企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機構,設立董事會、監事會,避免會計舞弊事件的出現。
(二)落實內外部審計
企業需要通過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來落實內部控制,并且要明確內部審計的范圍和權限,確保企業經營管理的有序性。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培養,同時要樹立獨立工作的觀念,定期和不定情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審計。此外,政府和銀監局也應當有效發揮外部審計的職能,對企業進行嚴密的監管。
(三)建立完善的制衡機制
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制衡機制,將不同工作分配給不同的員工,定期輪換,從而形成相互制約的體系;制定一套員工相應的管理規范與業務手冊,由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的業務活動績效進行分析、核實與復核;嚴格控制企業資產,確保資金、固定資產以及庫存商品的安全,固定資產需要進行定期盤點和清算。
(四)完善風險評估制度
企業應當以經濟效益為評價指標,合理估算各影響因素。在企業進行投資項目風險評估的時候,需要先找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同時預測各種可能遇到的風險事件,做出合理的預測,并進行風險防范規劃,能夠有效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例如重視客戶信用分級制度的完善以及成本預算控制等。
四、結語
內部控制作為保護企業經營有效性的控制制度,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因此,需要對傳統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優化與改革,從而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精細化管理為需求的組織形式。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需要結合市場發展的現狀,建設相匹配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期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能夠提升經營管理效率,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保障企業能夠達到自身的發展目標。(作者單位為滑縣藍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