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晨
本文旨在精心地向讀者闡釋一種國外馬克思主義最新研究進展——數字勞動思想在數字資本主義時代的發展研究路徑。這對于我們今后在分析媒體的生產, 流通,和使用都是必須的。首先,我們在文中解釋并論述了數字勞動的概念和基本維度,以及這些維度是如何用來被定義成數字勞動的。其次,我們所應用的工作條件類型去領悟數字勞動的領域范圍以及去鑒別不同形式的字化勞動和數字化勞動的基本條件,同時去發現它們在哪些條件下會發生。最后,在我們分析中去探究分析了數字化勞動背景視閾下的一些現實問題。從而優化了數字勞動在全球資本市場下的發展路徑!
在全球化和大數據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勞動力及勞動條件的改善日趨走向多元化,數字化的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數字勞動譜寫了數字資本主義社會的篇章!數字化發展下的數字勞動理論研究的時代已經到來。為此,我們需要以一個更為廣闊的研究視角,去分析探究數字勞動背后所蘊含的強大的思想理論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這里對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傳媒學教授克里斯蒂安福克斯(Christian Fuchs)數字勞動的思想理論體系展開豐富地研究和探討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聚焦國內外重大問題,關注國內外民生及現實。
以往國外研究者大多從政治經濟學和文化理論的視角出發,對數字化時代的生產與消費進行反思或批判。現在,“勞動”作為政治經濟學中重要的分析范疇,開始逐漸成為研究者反思的理論源頭。“數字勞動”概念正是數字技術和政治經濟學理論相結合的產物。
一、數字勞動維度的研究路徑
數字勞動的基本具體維度囊括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商品化、意識形態、剝削和主體性等維度。有的研究者在后結構主義理論框架中理解數字勞動的相關問題,有的沿著傳播政治經濟學之父——達拉斯斯邁茲的路徑展開分析,有的則以文化批判理論的視角進行審視。但其共同的特點,是與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學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學者探討了信息資本主義和互聯網的剩余價值計算問題,認為剩余價值的生產可能并不與數字勞動時間(用戶關注時間)相關,而是日益依賴于金融市場;或是充分分析數字化時代生產方式的轉變,采用過程哲學、客體導向的本體論等概念探討如何衡量數字勞動的問題。比如,福克斯在其著作中就運用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意識形態理論、階級分析法等,并借鑒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達拉斯斯邁茲和馬爾庫塞的觀點,對數字勞動的維度展開了全面的分析與探討。
二、數字勞動在新經濟體制下的發展現實路徑探究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傳媒學教授克里斯蒂安福克斯(Christian Fuchs)。他提出商業資本通過兩種方式剝削“數字勞工”:其一,被迫性:隨著日常交流與社會關系的網絡化與數字化,人們不得不使用互聯網;其二,異化:互聯網公司而非用戶自身占有平臺,并從獲取利潤;
從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中來看剝削率(也叫剩余價值率)是衡量員工無薪工作時間和有薪工作時間之間的關系。剝削率越高,則表明無薪酬的工作時間就越多。由于使用商業社交媒體平臺的用戶是沒有工資的(v = 0)。因此剩余價值率趨于無窮大。互聯網產消者勞動力受資本無限剝削。這意味著資本主義的產消合一是一種極端的剝削形式,在這一形式下,產消者的工作是完全無償的。無限的剝削意味著所有或幾乎所有的網上活動和時間都成為了商品的一部分,而且這些時間都是無償的。福克斯言道,史麥茲將商業受眾稱為“精神奴隸”,所以我們可能將商業社交媒體用戶稱為“網絡奴隸”。在<<數字勞動與卡爾.馬克思>>(Digital Labour and Karl Marx)一書中,作者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傳媒學教授克里斯蒂安福克斯(Christian Fuchs)列舉了信息通訊技術(ICT)行業的勞動分工各種相關的勞動形式。例如,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被奴役的礦工以及他們萃取數字產品所需礦物質的極其惡略的勞動條件;深圳富士康中國工程師每天12小時無節假日的高負荷超強度勞動;中國無地農民成為ICT行業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被高度剝削的流動工人;硅谷ICT行業產品生產和組裝過程中,柬埔寨裝配工在有毒物質污染條件下的勞動和生活等等。同時,還有社交媒體的無償數字勞動。例如,使用臉譜(Facebook)的互聯網生產消費合一者無償數字勞動。福克斯在對于數字勞動的研究結論中指出,上述各種數字勞動剝削方式構成了一個全球被剝削勞工的網絡,他們創造了價值和各種資本主義在ICT行業的企業利潤形式。根據上述論證分析的觀點,我們對數字化勞動的思想體系探究及其背景視閾下所包含的一些社會道德的陰暗面。這對于我們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政治經濟學的語境出發,更好地解讀新經濟時代下的數字勞動發展研究路徑大有裨益!
福克斯基于數字勞動的案例分析,闡釋了數字勞動帶給我們信息化和便捷化的同時,其背后所包含的社會現實問題是岌岌可危的,數字勞動的異化、導致大部分工人的失業,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加大。對數字勞動展開現象性分析之后,不難發現數字勞動實際上就是數字事物的政治經濟學。在當下的數字時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所有方法的確變得與批評理論密切相關。數字勞動使得當下全社會的勞動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抗衡。當下數字技術的興起使得數字勞動得以蓬勃發展,這正是互聯網時代以及工業4.0時代驅動下所力求達到的一個新型經濟增長的制高點!在福克斯看來,在商品經濟時代,是勞動工人在勞動力市場進行主宰,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技術所賦予下的數字勞動使得數字一體化占據了市場的核心地位,這也就意味著勞動工人將逐漸地被數字化勞動技術所代替,將慢慢地退出勞動力市場的舞臺。這個結論可以引發我們對當下社會就業問題的一些思考。那就是政府和社會需要在這個時代轉型之中需要扮演好“轉型調控”的角色。讓更多的知識型就業者通過新時代的專業化數字化技術培訓更好的參與到數字勞動這個新的發展平臺上來,更好的服務于民,服務于社會。與此同時,社會也應該讓更多的普通勞工和普通技工進行轉型,通過上崗培訓,新型數字技術行業指導,讓他們能夠在新興的數字勞動技術時代有更大的發展和晉升空間。
深入了解數字勞動在全球資本市場與全球價值鏈下的發展路徑,有助于我們國家與人民在踐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地實現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從而更好的解讀“中國夢”語境下的民族自強與民族昌盛!(作者單位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