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明?金浪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命力在于“特色”。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抓住醫藥護理職業的行業特征,選取凝結職業因素的“白衣天使精神”作為其特色教學文化的創新核心,形成人文環境、育人制度、行為形象和校訓精神相統一的白衣天使文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夯實硬件基礎 塑造“天使之城”人文環境
學院堅持校園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兩手抓,在不斷完善校園自然環境的同時,努力挖掘醫藥衛生行業人文元素,鑄造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塑造“天使之城”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促進校園自然風光與人文環境的有機整合與和諧發展。一是打造生態化、園林式的育人環境。學院重視做好綠化、衛生和保潔工作,建立工作責任制,完善管理制度,聘請專業公司定期對校園綠化進行噴藥、施肥和修剪,做到時時有人護、處處有人管,校園綠化面積達52%以上。校園處處綠樹環繞,鮮花嬌艷,碧草如茵,學院內有40畝明湖和30余畝的荷花塘,與建筑相映成趣,一年四季湖面波光粼粼,湖邊垂柳綠意盎然,塘中荷花搖曳,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二是打造醫學人文育人環境。學院建立堤壩文化墻,新增南丁格爾、孫思邈等醫學名人雕塑,重新規劃藥用植物園,在教室、實驗室、圖書館,以及校園的每一處醒目位置,都標示了讀書名言警句,校園的花圃草地建立溫馨提示,在系部大廳和校園景觀大道兩側、教學樓、食堂前、宿舍旁,開辟了多個櫥窗群,形成校園內豐富多彩的櫥窗文化。三是形成學院獨特標識環境。進一步完善學院形象標識體系,制作學院《VI(形象設計)手冊》,統一學校形象標識,規范使用校標、校徽、校旗,以及學院標準色、學院名稱中英文標準字體。挖掘整理校史資料,結合百年校慶,學院投入30余萬元籌建校史館,收集學院發展建設各個時期教學、育人、科研、服務社會等諸多方面的珍貴照片700余張、實物100余件,通過精心設計建設方案,精心裝修布展,組織參觀校史館,舉辦校史講座,使校史館成為學院對外交流的文化名片,成為讓學生及家長領略學院歷史和文化的窗口。四是形成現代化的虛擬校園環境。學院高起點、高標準進行校園信息環境建設,先后建成了千兆光纖校園網、智能教學管理系統和圖書電腦管理系統。新建“天使之城”學習空間,建設云架構學習空間,形成基于實名制開放的教學互動信息平臺。開發了辦公OA系統,各處室各部門都通過交互平臺實現了無紙化辦公,不斷加強綜合性門戶網站、校園網、思政網建設,開通了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建立校園網絡輿論引導、網絡監管、網絡技術、網絡評論和微博、微信公共賬號管理員隊伍。
二、規范日常管理 完善“天使搖籃”育人制度
制度文化是學院為了保障教學有序、加快內涵建設而主動創造出來的有組織的規范體系。按照中辦印發《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要求,學院黨委堅持“黨委領導、院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現代大學制度,重視構建全面、系統的“天使搖籃”育人制度規范體系。一是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章程(核準稿)》。學院堅持依法治校,推動《學院章程》的上報審批工作,制定和修訂《黨委會工作實施辦法》、《黨委會議議事規則》、《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貫徹執行“三重一大”事項議事決策規定的實施辦法》等重要議事制度,為學院依章辦事提供依據。二是完善內部運行與治理結構,建立自主辦學、科學決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機制。在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師生員工根本利益的基本價值取向上,學院梳理、校對、編印了《學生管理制度匯編》、《教學管理制度匯編》、《黨建人事制度匯編》、《行政管理制度匯編》。三是加強制度運行的規范監管,堅持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度,開展創建先進職工之家活動,重視發揮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完善校務公開、黨務公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院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高度重視專家教授在學院管理中的決策咨詢作用,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的建言獻策參政議政作用和離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監督、參與學院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四是積極探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學院“校院一體聯合培養高技能護理人才”項目列入福建省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還是承擔福建省現代大學制度改革試點項目唯一的一所高職院校。
三、注重習慣養成 鍛造“白衣天使”行為形象
醫護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養成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學院以醫護學生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為出發點,從師德師風建設著手,拓展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規范學術行為,樹立優秀模范典型,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在課堂教學、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強化醫護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習慣,使學生的言行與“白衣天使”形象不斷融合。一是加強教師行為文化建設,樹立教師良好的師德形象。學院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行政人員行為規范》、《學術道德行為規范及管理辦法》和《教學工作規范》,持續開展“師德標兵”、“每月一星”、“學院之星”評比活動,對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的教職員工進行廣泛宣傳,不斷加強教師行為習慣、道德規范、工作態度及學術道德教育,教育教師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做學生的表率,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成長成才。二是加強學生行為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規范意識。學院組織開展了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學院文化活動,如禮儀大賽、知識競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書畫展覽、歌手大賽、新生才藝秀、文藝晚會、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校運會、趣味運動會、籃球賽、排球賽、廣播體操比賽、乒乓球比賽、跳繩比賽等。眾多活動中,文明宿舍、文明班級創建活動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對“不文明行為”進行了作品展示,開展了“與不文明行為告別”簽字儀式,取得了職業教育的良好效果。三是結對子、種文化,積極組織師生參與社會服務活動。抓好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紅十字分會、青年志愿者、學生社團等組織組建特色的服務隊(如白鷺義工隊、天使服務隊、青春閃“藥”服務隊等)開展社區公益服務,打造優秀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伍,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規范“白衣天使”行為,在服務中樹立“白衣天使”形象。
四、突顯醫學特色 磨礪“業精德誠”校訓精神
在深入建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基礎上,學院從校史文化成果、白衣天使文化成果和校企融合文化成果三個維度傳承和發揚“業精德誠”校訓精神。一是挖掘整理校史資料,形成書藉、畫冊和專題視頻宣傳片等系列精神文化成果。目前,學院已出編印校史書籍一部——《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校史(1912-2012)》,編印畫冊一本——《業精德誠》;專題宣傳片三部——《百年學府 天使搖籃》、《奮進歷程 世紀華章》、《文明建設結碩果 校園盛開文明花》。二是培育白衣天使精神,締結特色醫教文化成果。通過研討交流“白衣天使”精神內涵,舉辦“5·12”護士節,開展系列文化藝術節活動,學院師生不斷總結提煉“白衣天使”文化內涵,形成《小課堂育人 大課堂授業》、《傳承“白衣天使”精神 建設特色醫教文化》的文化成果。三是加強行業職業文化融合,形成優質校企合作、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成果。學院通過實訓場所企業文化建設、職業技能競賽、校園招聘會、技能展示會、創業者報告會、企業文化展、企業社會實踐等形式,將傳統醫德和醫療衛生行業及其相關企業文化等資源引入學院職業教育,借鑒和吸納現代企業優秀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等,把創新意識、誠信觀念、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服務理念以及敬業精神滲透到學院的校訓、校風、學風、教風等核心理念和環節中,形成了《企業文化進校園 校企合作育天使》、《加強制度建設 構建現代大學制度文化體系》的文化成果。(作者單位為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第二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