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瀅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程度日益加深,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必須要不斷逐漸的完成主體間性教學,才能夠真正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水平。本文主要講述了教育的主體間性內涵,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以及主體間性視野下的完善措施。
一、教育的主體間性內涵
(一)教育雙方是復數的主體
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是學習的主體,教育人員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選擇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育,運用什么內容進行教育,最終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的主體性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是相互性的,彼此之間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實踐教育就無法真正的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無論是教育人員還是受教育人員都必須要重視對方,雙方都是客觀存在的,并沒有主客體之分。
(二)教育雙方以教育中介為客體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時候,必須要承認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之間的復數關系,教育中介主要包括了形體中介以及非形體中介,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將教育中介作為客體存在,但是在其背后才真正的隱藏著主體,正是由于這些潛在的主體創造出教育資料以及形成各種十分復雜的關系,所以,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無論十分時候都與潛在的主體具有一定的聯系。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會共同作用于中介客體,最終才能夠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社會道德規范等。
二、制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因素
(一)學生價值觀的迷茫
價值觀對于人們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思想道德,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生活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受到外來觀念的沖擊,會直接對我國青少年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帶來變化,甚至會導致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出現迷茫的現象,直接制約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效果。
(二)學生需求的多樣化
需求主要會體現到人們的意識,其主要包括了愿望、意向以及動機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今時代人們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不僅需求最基礎的物質,還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需求以及實現個人價值的需求等諸多需求。需求的多樣化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出現了一定的差異性,進而會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效果。
(三)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差異
學生們本身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時候,認知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自信心,進而接受的深度和廣度比較好,但是,一部分認知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能夠接受的容量比較少,所以,教育效果也會因人而異。
三、基于主體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化途徑
(一)以人為本、注重生命關懷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全面、優秀的人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必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尊重學生們的基礎上不斷的適應學生們的實際需求,進而才能夠促進學生們全面發展。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教育人員和受教育人員本身都會具有十分豐富的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間接性主要就是以人為本,真正的關愛學生們,理解學生們,將以人為本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點,最終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追求和諧、回歸現實生活
和諧社會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條件,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性在進行建設的時候必須要真正的融入和諧理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就是師生之間的心靈交流,從根本上體現出雙方的和諧關系,最終才能夠真正的保證相互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和諧關系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才能夠將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轉變為自身的思想理念。
(三)平等交往、交流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師生本身都是主體,進而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和溝通,本質就是參與-合作的關系,平等的交往才能夠讓學生們充分的體會到尊重的感覺。所以,在進行交往的時候,參與者不是以自身的成就為方向,必須要換位思考,共同建立科學、合理的目標,最終才能夠決定他們的行動計劃,最終才能夠真正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要重視主體間性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不斷的完善和創新,真正的了解學生們的實際需求,才能夠真正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和質量,有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作者單位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