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是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命脈,水利興則新疆興。新疆喀什噶爾河流域管理局作為自治區派駐喀河流域的水行政管理機構,統籌管理流域水資源,協調喀什地區、克州、農三師之間的用水關系,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動流域水資源的管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截止目前流域已形成了較完整的水資源管理模式。
【關鍵詞】喀什噶爾河流;農業;節水
一、喀河流域概況及高效節水發展歷程
喀什噶爾河流域干旱少雨、蒸發強烈,是典型的“綠洲經濟、灌溉農業”。流域年均地表水資源45.9億m3,其中農業灌溉用水量占97%,灌溉總面積55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71.5萬畝。自建國以來歷經60多年來的水利工程建設,流域內形成了較完整的引、蓄、調、泄水利工程灌溉體系。流域源時空分布不均,且長期以來水利事業投入不足,造成性、結構性缺水與利用效率低、結構不合理與用水效率低并存。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建設的深入推進,特別是喀什經濟特區的設立,流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和人口急速增加,水資源短缺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首要“瓶頸”。推動流域水利發展與新時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就必須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實施高效節水產業,降低農業用水比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是推進流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符合流域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具體要求。
上世紀70年代末期,新疆北疆、東疆就開始引進試點低壓管道灌、噴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總結,到“十五”期間,基本形成了以膜下滴灌為主體的田間高效節水技術。截止2010年底,新疆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440萬畝,高效節水技術已居全國領先水平。
喀什噶爾河流域于90年代末期開始引進試點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主要以棉花膜下滴灌、果樹滴灌為主,歷經10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相關技術、政策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但發展規模與北疆相比仍較滯后,同時運行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多突出問題,造成工程效益不明顯,直接影響了農民發展高效節水積極性,嚴重阻礙了高效節水發展。
二、高效節水的效益及流域推廣高效節水效益分析
實踐證明,推廣高效節水不僅促進農業節水產業發展,而且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κ哺翣柫饔蛞恢币詠硎切陆匾募Z、棉和特色瓜果生產基地,流域推廣高效節水非常有市場前景且非常緊迫,應加快學習北疆高效節水經驗,努力提高建設與管理能力,完善適宜流域高效節水的政策和技術保障體系,使流域的高效節水更好更快發展。北疆高效節水成效及流域推廣高效節水效益分析:
1、節水增效 采用高效節水灌溉能有效降低農渠輸水滲漏蒸發和田間灌溉損失,比常規地表灌溉節水20%-50%。流域平均灌溉定額850 m3,若50%灌溉面積實施高效節水,年最低可節水3.2億m3。若農業用水按方繳費,以北疆現行水價5.34分/ m3計算,年最低可節約水費1710萬元。
2、節肥增效 采用高效節水灌溉能有效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比常規灌溉提高30%-80%,有效地降低農民投入農作物的肥料成本。如流域內棉花種植每畝平均肥料費為220元/年,則每畝至少可節約肥料費66元/年。按流域100萬畝棉花實施高效節水,年最低可節約肥料費6600萬元。
3、節省勞動力增效 采用高效節水灌溉能有效的降低農民常規灌溉時放水、守水、施肥、除草等方面的勞動力,比常規灌溉節省30%-50%勞動力。流域正迎來各省市的傾力援疆高峰期,基礎設施全面建設,大中型企業紛紛落戶,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高效節水節省勞動力既能解決經濟建設用工缺口,又能創造經濟效益,能有效的增加農民收入。
4、提高土地利用率增效 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改變一家一戶小田耕作傳統模式,使小田變大田,采用集約化管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5%-7%。流域為古老灌區,條田規整度差,農渠規劃混亂,人多地少,按50%的土地進行平整,則至少可增加18.6萬畝耕地,按每畝純收入500元計算,則每年可增收9300萬元。
5、增產增效 采用高效節水灌溉能提高20%-40%產量,同時還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產品質量,由于產品質量好,果蔬公司都會提前與農戶簽訂訂單采購,確保豐產豐收。流域為新疆的特色瓜果重要產業基地,但大部分采用粗放式種植管理,果品質量良莠不齊,往往造成滯銷或豐產不豐收。該項技術推廣,將很大程度提高果品質量和增加產量,從而促進果業發展,創造更多的果品品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6、促進農民觀念轉變 實施高效節水,能有效的引導農民農業生產觀念改變。如:將農民粗放式的用水向高效節水型轉變;將農民土地分散式的經營向集中連片式轉變;將農民小農意識向商品經濟意識轉變。
7、運行管理模式專業化 通過多年的運行實踐,逐步形成了多種現階段適合高效節水運行管理的專業化、市場化模式,主要以合作社+專管人員、農民用水者協會+專管人員、拍賣或承包等八種管理模式為主。流域大部分高效節水項目運行管理不到位,運行產出效果不明顯,有的甚至已停止使用,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因此,應充分重視高效節水的運行管理,重點扶持搞試點,建立一整套適合流域高效節水運行管理模式
三、流域發展高效節水的建議
流域自90年代引入實施高效節水以來,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和經驗不足等多方面因素,且行業部門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問題,造成高效節水運行未能體現高效增效效果。目前,高效節水工程基本以政府投資為主,農民不愿意推廣高效節水工程。綜上,行業部門應全面分析現狀存在的問題、徹底解決存在或潛在阻礙高效節水發展的問題,使實施的高效節水工程能夠實現增效,從而引導農民自主發展高效節水工程。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組織機構,高起點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統籌實施
高效節水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水利、國土、林業、電力等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分級建立高效節水領導小組,同時設立高效節水辦公室,建立責任到崗、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高起點規劃,統一推動高效節水的全面建設。在不改變項目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水利、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部門資金,統籌實施高效節水工程。
2、完善土地平整、電力等基礎設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10年實踐表明,條田規劃與土地的平整程度對高效節水效益的發揮至關重要,一旦系統建成后將很難再進行此項工作,因此要加強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前的條田規劃和平整工作,為方便管理和提高效益打牢基礎。同時,協調電力部門,保障高效節水項目區域的電力供應,并與電力部門協調,適當降低高效節水工程用電費用,減輕農民運行費用。
3、深入推進渠系防滲改建進程,加大地表水引用利用率,合理開發地下水
高效節水使用地表水在渠系調水過程中水資源利用率低,流域渠系水利用系數為0.46,渠系輸水過程中54%的水份被蒸發滲漏。同時,流域調水跨度大、牽扯面廣,調水保證率低。且流域地表徑流含泥沙量大,蓄水池后期清淤工作量大。因此,目前高效節水主要采用地下水為灌溉水源。綜上,流域應加快推進渠系防滲改建進程,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數,研發適宜流域地表水高效沉底的措施,加大地表水作為高效節水水源的引用率,合理開采地下水,保護好深層地下水,杜絕超采地下水。
4、妥善協調高效節水與生態需水之間關系,保障生態用水
喀什噶爾河流域為純灌溉灌區,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基本以河水為主。長期以來大量拓荒造田和粗放式用水觀念,造成農業用水量持續增長,擠占生態用水,已破壞了流域生態系統,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實施高效節水,田間水資源得到高效的使用,杜絕了田間傳統大水漫灌期間水分的滲漏蒸發,同時也相對應的減少了田間林帶及附屬生態的水量,將不可避免的造成田間林帶灌溉水量不足,長期下去將給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綜上,迫切需要正確處理高效節水與生態用水之間的平衡關系,應建立田間林帶生態用水的灌溉養護機制,同時將部分節約水資源對荒漠植被進行保護性灌溉,促進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
參考文獻:
[1]王秀東,李連喜. 新技術、新材料在新疆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中的應用[J]. 水利建設與管理,2007,03:56-57.
[2]徐敬年. 灌區節水改造技術研究[J]. 價值工程,2011,18:52.
作者簡介;阿依努爾·米吉提 ,女,維吾爾族,1983年3月出生,新疆喀什人,大學本科,工程師,單位:新疆喀什噶爾河流域管理局,研究方向,水資源管理,防洪抗旱,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