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濤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水利工程在其發揮發電、防洪、航運、灌溉等優勢的同時,也對周圍自然和社會環境產生了較多影響。開展水利工程環境影響的分析,對如何興利弊害,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優勢,減免其不利影響等是保障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分析;控制措施
前言
我們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水利工程建設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本著和諧發展的理念,正確處理水利工程建設與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促使二者和諧發展。水利工程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廣泛,許多影響具有長期性和不可逆性,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水利工程環境概述
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在能源利用方面,水電相對于火電具有靈活性強,污染小,可再生等優勢,水利工程的興建在能源戰略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近幾年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水利工程憑借其防洪、發電、灌溉等效益和清潔、可再生等優勢,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投入也在不斷增大。但水利工程具有的施工復雜、建筑物多樣、工程浩大等特點,其建設項目往往會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在環境影響方面,水利水電工程影響地域范圍廣闊,影響人口眾多,對當地社會、生態環境影響巨大。目前,整個社會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對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環境問題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制約性因素。
二、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分析
水庫內大體積水體流速慢,滯留時間長。一方面,有利于懸浮物的沉降,可使水體的濁度、色度降低;庫內流速慢,藻類活動頻繁,呼吸作用產生的CO2與水中鈣、鎂離子結合并沉淀下來,降低了水體硬度。另一方面,庫內水流流速變小,降低了水、氣界面交換的速率和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因此復氧能力減弱,使得水庫水體自凈能力比河流弱;庫內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類光合作用,壩前儲存數月甚至幾年的水,因藻類大量生長而導致富營養化;被淹沒的植被和腐爛的有機物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氣,并釋放沼氣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樣導致溫室效應。同時水利工程建設的大發展,淹沒了成片的森林草地,會影響陸生生物的生活環境;修壩后天然河流條件的變化也會對水生生物特別是洄游性魚類產生直接影響。
三、水利工程環境影響控制措施
1.建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在某地區進行可能影Ⅱ向環境的工程建設,在規劃或其他活動之前,對其活動可能造成的周圍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并提出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以及制定相應方案。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實現經濟建設、水利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不但要進行經濟評價,而且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科學地分析開發建設活動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并提出防治措施。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可以為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合理選址提供依據,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給環境帶來難以消除的損害。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前,首先要進行環境狀況調查,對當地的氣候環境、水文、水質、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進行調查。其次就是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環境影響預測,對擬建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對當地的環境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并預測造成影響的程度。最后對擬建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對水利工程建設進行綜合評價就是通過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從整體上評價擬建工程的各要素和過程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及改變程度,為比較選擇方案提供依據。2.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為防止和緩解水利工程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及生態平衡的破壞,應盡快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對該區域的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而且依靠當地自身的能力很難使生態得到平衡,經濟得到發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建設方面,應實行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損害,誰補償”的原則,明確生態補償的主體及補償的范圍。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應在水利工程建設資金中提留一部分資金,用于對當地的生態進行補償,來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的生態平衡。可以說構建生態補償機制,還原生態以價值,不僅是緩解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而且也有利于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3.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要完善與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從法律的高度來約束工程設計和建設單位,真正把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工作的根本點和切入點。對嚴重破壞和影響生態環境、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水電建設項目,應該重新進行評估和審查。
四、結論
近幾年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工農業大力發展,水利工程的建設投入也在不斷增大,過多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難免會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有相當的影響。我國的水利建設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在環境影響方面,與其它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點:影響地域范圍廣闊,影響人口眾多,對當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影響巨大,外部環境對工程也同樣施以巨大的影響。目前,整個社會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對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環境問題已成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制約性因素。從普遍意義上講,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方面的影響主要歸納為兩方面:自然環境方面和社會環境方面。
參考文獻:
[1] 陳國階.水利工程影響環境若干問題探討,環境科學,1992.03.
[2] 王海云.三峽工程與可持續性發展,環境保護,2007(4).
[3] 王月霞,提曉宇.議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水利發展研究,2007(6).
[4] 肖長來.水資源的循環性、有限性和區域性,水利發展研究,2009
[5] 劉永懋,宿華等.水利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法制研討,中國海洋大學,2010.
[6] 朱黨生.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
[7] 吳邦燦. 現代環境監測技術.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8] 國家環保總局. 中國環境保護21 世紀議程].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5.
[9] 孫林. 環境法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