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田
【摘要】近年來,隨著全球科技力量的飛速提升,我國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而滑模技術作為水利施工中一項關鍵的施工技術,它的施工技術水平如何以及施工質量高低對一整個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效率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在對滑模技術基本定義作出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和解決滑模技術在水利施工中應該如何應用才能發揮其最大優勢,以及怎樣更好地在施工過程中控制其質量要點。
【關鍵詞】滑模技術;水利施工
前言
水利水電的建設作為我國一項基礎性工程,始終在洪澇災害的治理上以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效;水利工程對于當地退耕還林、移民建鎮或者是洪蓄的治理上也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福澤一方水土和黎民百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現代的很多水利施工都對滑模技術技術青睞有加,這種得天獨厚的信賴來源于滑模技術優于其他技術操作的簡便性;另外,近年來,由于其具備較高的機械化程度、較快的施工進度以及少量的空間占據,加之其本身的安全性技術相較于其他技術也較高,使得滑模技術也比較普遍的被運用到斜坡面以及隧道的施工和建設中來。
1.淺談水利施工滑模技術的應用特點
所謂的滑模技術,就是指利用模板的緩慢移動來形成混凝土結構的過程。目前,我國的水利施工中的滑模技術主要采用的動力機械是液壓千斤頂,其作用原理是通過千斤頂的作用力來實現的,液壓千斤頂通過在剛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周圍滑動,在混凝土結構的上方留口處選取分層澆筑的方法開始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并且還要確保煤層混凝土結構的厚度不超過30厘米,之后再利用滑模技術進行滑動,使得整個混凝土結構的厚度與設計厚度相吻合。
2.淺談滑模技術在水利施工中的運用范圍
2.1 關于梯形斷面渠道邊坡的施工
在對梯形斷面渠道進行施工時,可以通過觀察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根據施工的實際需要,采用滑模施工技術。比較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在剛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帶動一個高度在3-4米之間、長在4-5米之間的工具模板或滑框滑動,既能充分保證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施工任務,又使邊坡施工達到施工規范標準。
2.2 關于U 型渠道邊坡的施工
所謂U型去到邊坡上的施工就是指是在混凝土灌漿區內,利用滑模現澆整體的U型混凝土渠道進行施工。可以選擇使用渠頂輕軌支承懸模機型,也可以采用渠床土模作為支承的機型。水利施工中比較普遍應用的支撐機型是渠床土模,因為相較于其他機型,渠床土模運行速度快,機型成本也比較低,能更好地滿足水利工程施工建設需要。
3.水利工程施工滑模施工的技術要點
3.1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例控制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配合比例是否科學將直接對整個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和質量產生影響,至于如何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首先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對帶進施工現場的施工材料進行嚴格的檢查處理,之后再選取合適的混凝土灌漿機具對其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混凝土屬于水和水泥的混合物,其中水所占的比重要高于水泥。在施工的過程中,滑模施工技術對于混凝土的傳輸、保溫和初次凝結等時間要求也很嚴格。
3.2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作為水利施工中的重要環節,主要依靠以下兩種方法來完成工作:第一種是利用水準儀測量的方式來進行水平檢查;而第二種則是通過借用千斤頂同步器的力量來進行水平控制。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滑模的結構中心不發生偏移和錯位,通常需要利用激光照準儀以及吊線兩者配合的方式對各個部位作出精確的測量,一旦發現變形,就要立即換用上下面全部測量的方法,在確定好豎井結構的直徑范圍之后,盡可能地地保證豎井結構質量,避免出現變形的情況。
3.3 滑模施工偏差控制
滑模施工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偏差,任何工程的施工都不可能確保萬無一失,有偏差很正常,但偏差過大,勢必會對整個混凝土的施工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加強滑模施工偏差控制勢在必行。首先,相關施工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質量控制意識,提高對于施工誤差控制的謹慎性;同時還要在測量過程中利用千斤頂使支撐軸產生位移,使之將整個平臺帶動到模板系統中沿著指定的方向滑升,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糾正和減小施工的誤差,保證后期混凝土灌漿的施工效果良好。
4.滑模技術在水利施中應用的要點
4.1 控制好原料的調配比例
混凝土原配料的配比是否合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混凝土的整體質量,因此事先一定要嚴格按照配比要求對用于澆注的混凝土拌以及物的質量進行科學合理的配比,并嚴格控制拌合物的攪拌過程,嚴格監督混合比以及外加劑的混合,從而確保整個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
4.2 在澆注時注意分層填料
相關從業人員都很清楚,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有一個平倉的環節,關于在平倉這個環節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控制好頂層的填料與厚度,使之厚薄適中,官方厚度以保持在25厘米左右為最佳方案,具體的填筑過程中還應注意需要先將滑板向上提升一小段,之后再在澆注口填筑混凝土,最后再在其被混凝土填實之后把滑板向下滑行。至于填料方面需要注意的就是填料時不宜填充過多,以免引起骨料散落的狀況發生。
4.3 入倉方式
在要將混凝土入倉時,理應選取水平運輸堤平臺來對其進行運輸,如果沒有水平運輸堤平臺的話,可以退而求其次選用起重機來代替水平運輸堤平臺來完成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超出起重機能力范圍之外的地方,需要依靠人力填充的方式處理剩余的混凝土,之后再利用起重機用自卸車來運輸材料,避免產生澆注材料分離的情況。
5.結語
綜上所述,滑模技術由于能夠縮短水利施工的工期時長,降低施工成本等獨特優勢,使其成為個全國各地的水利施工中應用地非常廣泛的技術。但滑模技術也有其不能克服的局限性,施工工人在使用滑模技術時,需要特別注意,滑模施工的操作難度系數較高,難于掌握,因此,需要工人在具體的水利施工中緊密配合和連接好其余水利施工的各個環節,并且,還要在日常不工作的空余時間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保證水利施工工作的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王開治.探討水利施工中滑模技術的應用[J].能源水利,2014(15):140--141.
[2]徐 萍,姚 宇.淺談水利施工中滑模技術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4(02):7.
[3]畢艷麗.滑模技術在水利施工中的運用[J].工程技術,2015(0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