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志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追求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共同發展。對于工程建設而言,地質勘察則是保證工程建設的安全性的重要前期準備工作。因而展開對工程地質勘察的若干問題研究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由于地質勘察涉及到水文、地質、氣候等多種影響條件,而水文地質對于其他因素具有連帶影響作用,所以對于水文地質危險與對策的分析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從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勘察的內容入手,分析當前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存在的危害,從而采取一定的對策,盡可能的降低風險程度。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危害與對策
地質勘察是工程施工建設的基礎保證工作,只有充分掌握當地的地質情況,發現存在的地質危害,對于能夠改善的危害進行優化改變,而對于致命性的地質情況,則應該采取放棄等方法,從而保證工程施工的經濟和生命安全。
1、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勘察內容
水文地質勘察是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求勘察人員、設計人員都認識到水文地質勘察的工作內容和重要性,逐一分析工程項目中水文地質情況。這里的水文地質勘察內容包括地理條件、地質環境、地下水位以及隔水層情況。其中地理條件涉及到氣候條件、季風條件、地形地貌等;地質環境指基底構造、地質構造和底巖構造等;地下水位的勘察就是要求對近幾年來當地的地下水位線的變化位置進行分析,得出未來地下水位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勢;而隔水層的勘察則是要求對地下可能出現的同地下水、地表水存在類型相對應的水流情況。總之,通過對這四大點的勘察分析,能夠有效的掌握工程所在的地質情況,在施工中采取一定的對策避免出現水文地質危害。
2、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危害
水文地質的危害因素并不是單一的,其具有的特點在于牽一發而動全身和具有潛伏性。但是最主要的表現為地下水位變化。
2.1 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容易引起巖土工程危害,當前地下水位是大幅度降低大多數是由于人為活動所造成的。如在施工工程附近,大量抽取地下水或是截取附近地表水對下游地下水的補給,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幅度過大,從而引起地表沉降、地面塌陷、地表沼澤等地質災害。同時地下水位下降還會導致水質惡化等自然危害,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影響人們對于水資源的需求等。
2.2 地下水位上升
地下水位上升的誘因也有很多,在地質方面的因素可能是由于地下含水層結構產生變化;水文氣象方面的誘因可能是降雨量的激增或是氣溫的變化導致地下水量變大,總之導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較多,其對于巖土工程的影響和危害也呈現出多形式。第一是出現土壤沼澤化,導致起對建筑物的地基的腐蝕性變大,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第二是出現土體移動或是坍塌等地質現象;第三是侵蝕巖土結構,導致出現軟土結構;第四就是導致建筑物的地下室被水淹,地基不穩,建筑物存在危險。
2.3 地下水位頻繁變化
水文地質還會出現的危害在于地下水位的頻繁變化,不同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地下水位的頻繁變化導致巖土結構出現不均勻的變形,這種往復變形,往往會使巖土的膨脹更為明顯,從而產生地裂現象,造成對建筑物的破壞;另一方面,頻繁變化的地下水位會使地下水對巖土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產生動態變化,從而使土層結構出現土質松軟、含水量孔隙增大、承載力下降等問題,給工程施工基礎選擇帶來很大的危害。
總之,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危害主要表現形式就在于地下水位的變化,而其造成的危害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穩定性還涉及到當地的生態環境。從而對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的威脅。
3、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危害的對策
由上文可知,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危害范圍較廣且在造成危害后所能夠采用的措施較少。因而當前實現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危害的對策的分析要求從事前預警和事后防范兩個方面入手。
3.1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危害的事前預警
實現事前預警要求能夠加強對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從而保證能夠掌握當地的地下水位的變化范圍,避免在地下水位變化程度大于安全預警線外的地區展開建筑工程。首先要求地下水的賦存形式以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掌握,當前要求掌握科學的水理性質以及研究測試方法,保證測試出數據的準確性。如測試軟化性,利用一般的軟化系數表示,能夠得出巖石的耐風耐水指標。當巖石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地下水的沖刷會使這些巖層形成軟弱夾層,而軟弱夾層更容易出現地下水位的下降。其次是可以對巖土的透水性進行監測,對巖土能夠承受的水的重力進行測試,如松散巖土上的透水性較弱,堅硬巖石的透水性較強,把握住這一規律,并且掌握地下的巖土情況,能夠保證巖土的透水性在安全系數標準中;最后還有巖土的崩解性,給水性、脹縮性等巖土性質進行勘察和檢測。通過這些巖土性質系數的檢測,掌握對當地水文地質情況的全面掌握,從而能夠有效避免出現水文地質危害,保證工程安全性。
3.2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危害的事后防范
完善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危害的事后防范,一方面是要求能夠加強建筑施工的質量監管,即能夠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采取鞏固加強的措施,如對于巖土的透水性較高的問題,要求能夠實現填土工程,更改透水性較好的松散的巖土結構,改用透水性差的堅硬的巖土結構;另一方面是要求控制周邊的人為活動,如避免出現上游截流現象、大量抽取地下水問題等等,保證地下水位能夠保持在穩定的系數,實現水文地質的穩定安全性。
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的變化存在較多的不定性因素的影響。如地下水位上升會導致工程出現沼澤化等現象,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又有地址環境、地理條件、隔水層等復雜因素導致。因而展開水文地質的全面、徹底的勘察,有效的掌握水文地質可能存在的危害情況,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是防止工程施工出現地質危害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陳童男.關于工程地質勘察中鉆探技術的應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5,08:131.
[2]孫立勇.關于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若干問題的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41:213-214.
[3]馬衛東.關于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J].城市地理,2016,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