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潔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并伴隨著從去年開始國家對水利特別是農業水利在政策上的重視和扶持,節水灌溉將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最終快速、大幅度地擴大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面積與范圍,使我國的節水灌溉事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取得更好的節水效果、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關鍵詞】節水灌溉;對策
1、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現狀
目前,信息化技術在我國的高速發展為節水灌溉技術開拓了新的領域。未來,我國的節水灌溉技術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更為科學有效的實現農田節水灌溉與農作物增產目的。例如,通過濕度傳感器可以及時的將農作物土壤的濕潤程度反映給工作人員,根據土壤的濕潤程度數據幫助工作人員確定是否需要進行灌溉作業,這樣也能有效的起到節水灌溉、提升作物產量的作用。
2、農業節水主要途徑
農業節水是一項系統工程,農田供水從水源到形成作物產量要經過多個環節!每一環節都會有水的損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關鍵在于盡可能地減少每一環節中的水的無效損耗。
灌溉時首先要從水源取水,并通過輸配水等工程設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塊,接著通過田間灌溉技術將水源來水轉化為土壤水,最后作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并轉化為生物水。其中前兩個環節涉及如何將作物所需水量從水源送到田間并轉化為土壤水,與作物的生理過程不直接相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人為控制,因此存在著很大的節水潛力,也是節水灌溉的主要發展方面。
3、節水灌溉特點及措施
3.1 節水灌溉特點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和措施可增加作物產量并減少水量流失,有利于國家糧食安全和改善水環境,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采取這些節水技術和措施需要大量投入。因此,國家在推廣田間節水技術和措施時也要充分考慮用水戶的經濟效益,給予大力支持和補助。但同時也應當指出,大部分田間損失水量是可以在流域內被循環利用的,采取田間節水技術或措施,提高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并不能在流域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節水,灌溉系統上游水利用效率提高后,可能對下游灌溉和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對上下游進行協調,把握好水的利用尺度問題,對節水灌溉效果進行全面評價。
3.2 節水灌溉主要措施
目前節水灌溉的主要方法是減少一次性水損和對一次性損失掉的水的循環利用,因為前者可以顯著減少所需的人工引水量,而水分循環利用則成本很低低廉,是提高灌區灌溉用水利用率的最佳選擇。因此首先要在輸水環節對輸水渠道進行襯砌硬化或應用管道輸水,同時完善控制建筑物和量水設施,應用現代技術對灌溉系統進行調度以減少輸水損失、田間損失實現節水灌溉,并便于系統運行管理與維護。在田間則采取畦田灌溉、溝灌、噴灌、滴灌和雨水收集利用等節水灌溉技術措施,例如現有的田間節水工程根據灌溉對象的特點,對于經濟作物常應用噴、滴灌,對于大田作物則通過平整土地,合理調整溝畦規格,在田間應用低壓管道配水。通過采取田間節水技術和措施可以節約用量水、減少水費支出、提高灌溉均勻度,增加產量、減少用工、降低勞動強度,同時結合調虧灌溉技術、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等灌溉農藝技術,可大大改善灌溉效果。在灌區整體范圍內則注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循環利用來提高灌區灌溉水利用率。
4、目前我國節水灌溉的發展困境
節水灌溉有著諸多的優點和優勢,并且我國在一定的范圍內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大量節水灌溉良田,節水灌溉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相比我國巨大的耕作面積基數和緊缺的水資源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以國際較為先進的標準來看,我們受到良好節水灌溉的農田比例、節水灌溉技術的先進水平、灌溉水資源利用率等還有很大差距,大量土地還處于靠天吃飯或大量浪費灌溉水資源的情況。造成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受到制約、進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1)對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多年來,各地都在大力進行工業建設,而對農業水利卻始終投入不足,最終導致配套的農業灌溉基礎設施建設停滯不前,甚至已建成的也不斷被荒廢。而進行建設又成本昂貴,多數農民無力建設、購買節水灌溉設施。同時節水灌溉設備制造企業也往往缺少政策和資金支持,創新能力和創新愿望都不高。這些都成為了我國在節水灌溉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發展上的短板。(2)灌溉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不完善,缺乏對節水灌溉的激勵機制。對于灌區,收入主要來源于所收取的水費,為了自身利益,管理者對節水的積極性很低;而對于農民,由于采購或租用設備成本巨大,往往抵消掉了節約下來的水費,又不能在經濟上得到補償,自然積極性不高。結果兩者分別從自身利益出發,形成了惡性循環。
5、節水灌溉在未來的發展
近年來科技飛速發展,相關學科也隨之不斷完善并且新的技術不斷涌現,為傳統節水灌溉技術的升級提供了強大動力。如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組成的“3S”技術的應用催生了數字水文、數字河流、數字渠道、數字灌區等概念,也使得與水文水環境、灌溉管理等有關的地理空間資料的獲取、管理、分析、模擬和顯示變為可能。在作物水分信息采集與精量控制用水技術方面,也廣泛利用信息技術、紅外技術、電測技術監測等,并根據優化原理來確定最佳水量分配和控制作物用水,最終實現精準灌溉和灌溉系統的自動控制。
我國的節水灌溉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仍存在較多的不足。通過上述的技術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對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采取三項措施相結合(包括工程節水、農業節水和管理節水措施相配套);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三大效益的統一,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動三方面積極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只有依靠新技術的幫助,節水灌溉技術才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實現2020年全面節水灌溉技術普及我國6.5億畝農田的目標,為提升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率,降低水資源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成坤.節水灌溉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城鄉建設,2013(4).
[2]王文晶.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