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國家在近幾年逐漸意識到了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因此增加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上的投入,在農村大地出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農田水利工程。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是由各種機構及組織形成的、為農村基層水利的建設、運行、維護以及管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一個有機整體,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是促進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進入“十三五規劃”之后,國家對于農田水利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田水利設施將會得到進一步完善,在防汛抗旱能力方面將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關鍵詞】農業水利;灌溉管理
前言
農田水利灌溉在我國國民經濟及農業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設同樣極為關鍵。要想促進農業有序健康發展,灌區勢必要不斷改善水資源利用率。水利灌溉制度可對用水秩序予以規范,降低水資源的損耗。通過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實施,可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處理、減少農業生產中存在的水資源問題,進而防止引發用水糾紛現象。
1、管理農田水利灌溉的作用
1.1 確保食品安全性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的產出主要通過灌溉耕地完成,因此,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只要對灌溉區的配套設施進行不斷地更新與合理地設置就可以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1.2 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是人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水資源短缺將會對人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脅。雖說水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但是如果可以循環使用,則可以使許多問題得到合理解決。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水資源,從而為農作物灌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3 維持社會穩定
農業是組成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主要要素,農業需要持續發展,從而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為了確保農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對農業經濟結構和基礎設施進行科學調整,這些都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內容。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一方面可以使農業產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從而確保社會的穩定。
2、農田灌溉水利管理現狀研究
2.1 農田灌溉水利基礎設施維護管理不到位
興建農田灌溉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排澇與抗旱,因此農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管理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自我國上世紀末開始,國家在農田灌溉水利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資金,現在正在運行的好多工程都是那個時期興建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農田灌溉、排澇與蓄水,但是很多灌溉水利工程在多年運行之后得不到有效的維護,開始老化,出現各種病害,已經滿足不了當前農業生產所需。比如在灌溉功能方面,通過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18.26億畝耕地中僅僅有8億畝左右具備較好的灌溉條件,其余耕地基本得不到保障,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2 田灌溉水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在農田灌溉水利管理中灌溉水利設施產權不明是一個主要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到灌溉水利設施管理的有效性。在過去,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基本是由基層鄉鎮灌溉水利管理服務站進行管理,但是后來鄉鎮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灌溉水利管理服務站的職能被弱化,而后續的管理機制沒有跟上,比如沒有成立農業生產用水協會等,這樣就造成農田灌溉水利設計管理陷入空白。
3、提升農田灌溉水利運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技術改進
(1)膜上灌溉技術。這種灌溉技術是目前我國自主發明的用于地膜農田的灌溉技術。將任何形式的畦田進行地膜覆蓋并且在膜上進行輸水灌溉。通過作物的放苗孔或者是專業的灌水孔將水資源滲透到膜內實現灌水效果。(2)閘灌溉技術。為了適應再農田中水資源流通至農田時出現的溝渠產生的一定消耗,減少浪費所以利用閘灌溉技術。在這個部分的輸水管道則采用軟塑料制成以及加配配水口零件,并且輸水軟管也要可以做到紫外線屏蔽效果,對光、水、溫度都可以實現控制。配水口的部分則由閘門、壓環、閘窗、閘板四個部件組成。這可以說是一個整體系統,其主要是應用于渠灌去區和井灌區連接作用。(3)長畦田分段灌溉技術。這種技術一般應用于水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并且土地面積較大的農田中。這種方法將長畦分開變短并且加配輸水渠用塑料管進行每段的灌溉作業。并且施行從上至下的灌溉工作。這種方法也是目前我國較為普遍的灌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節水和節約勞動力。(4)隔溝灌溉技術。這種方法主要是灌水作業施行的溝畦中施行一溝灌水再隔一個溝進行灌水。這種做法主要是應用嚴重缺失地區,可以較以上的方法中減少用水量的一半。并且利用地下水滲透將灌溉溝的水慢慢滲入到沒有進行灌溉的溝畦中。再出現降水天氣情況時由于本身灌水不多所以產生的負面影響也較少。
3.2 改革基層灌溉水利服務機構
灌溉水利站直接由縣灌溉水利局領導,并爭取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一是基層灌溉水利組織內部要建立柔性文化與信息共享機制,更好地服務農村灌溉水利;二是灌溉水利站要和組織以外的林業站、農業站、鎮政府建立起網絡化管理體系,實現跨部門協同辦公,從而共享資源,收獲最大化的工作效益;三是明確農村基層灌溉水利服務機構的責任與激勵機制,細化職能分工,以結果為導向建立公共服務協議、績效評估以及目標分享等,預防協作各方消退積極性。
3.3 管理上的改進
在管理上要加強對于灌溉操作人員的參與和和積極度進行調動,并且提高相關人員的整體素質,普及灌溉技術知識,提供科學和合理的技術幫助,使得在根本上了以加強對于灌溉的效率提高。而且將大田改為畦田或是更加平整的土地模式。而不管是什么變化在根本上都是為了提高灌溉實際操作者,農民的思想觀念上的改變。提高農民對于節水和科學性的認識。使得在技術上的改進可以更加順利的進行到實際操作當中。
結束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加快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僅可起到改善農民生活品質、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逐步推進,我國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將會邁出一大步。
參考文獻:
[1]吳正興,管吉祥,張新.對建設農村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7,01:278.
[2]馮海交.研究農田水利工程中給排水施工技術[J].河北企業,2017,01:160-161.
[3]趙芯.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管理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