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炳海
【摘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實行公開招投標,對項目的順利實施、工程質量的持續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做好三項工作為切入點,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綜合開發;招投標;管理
搞好項目招投標、選擇優秀施工隊伍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因此,應從可能影響招投標工作的關鍵環節入手,狠抓“代理機構篩選”、“招標標段劃分”及“企業資格審查”三項工作,由此及彼,規范操作程序,強化招標管理,切實加強項目招投標工作的全過程監督。
一、影響項目招投標工作的關鍵環節
(一)招標代理機構種類繁多、水平參差不齊。以伊犁州直為例: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的公開招投標,都由項目業主自行委托招標代理機構具體實施的。就目前招標代理機構的分布來看,一部分是承擔一定政府職能的代理機構(如設在城建部門、發改委、財政部門的招標代理機構),其他大部分是具有中介性質的招標代理機構,紛雜不一。有些招標代理機構專業人員較少、業務素質不高,對招標知識和操作程序了解不深,招標文件編制水平偏低,嚴重影響了招標工作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二)項目標段劃分不切實際,招標資金額度差距過大。近年來,農業綜合開發單個項目的水利工程投資基本維持在400萬之間,全部采取公開招標方式;但由于項目業主單位(農發辦)對工程施工形式的不同理解,實際運作中標段劃分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一是“整體發包、一錘定音”,即把整個項目作為一個標段進行招標,通過一次報價就結束項目招標。這種形式雖然簡化了招標程序,但一則中標企業在施工季節各種類項目工程大面積開工的情況下,會因企業內部施工隊伍緊缺而使農發項目工地人力投入不足,影響施工工期;二則即便中標企業內部施工隊伍充足,也會因承擔分解工程施工的各隊伍間缺乏應有的競爭力,出現自我要求不高,應付施工,敷衍塞責現象。二是“分標過細、投資過小”,即把項目分為8個或更多標段,每個標段投資約為30-50萬元左右。這種方式雖然加大了施工企業間的相互競爭,但中標單位過多,企業間管理水平差異明顯,施工組織優劣不等,無形中增加了業主對項目實施的管理成本和督察難度。
(三)投標單位“先中標、后定人”,中標后施工人員的不確定性增加。依據有關規定,農田水利工程投標企業必須具備水利三級以上施工資質,但小農水項目實施都在鄉鎮一級,項目縣和周邊地區具備水利三級以上資質的企業屈指可數,項目多、具備相應資質的企業少,致使個別投標企業產生“中標至上”、“先中標再分解”的思想,先持資質證書等有效證件參加投標,中標后再確定具體施工隊伍,有些企業在施工隊伍不足的情況下甚至會臨時召集一些小型施工企業,收取管理費后再將中標工程分配給這些臨時掛靠的施工隊伍,由于此類施工隊伍人員更換頻繁、流動性大。
二、主要對策
(一)擇優選擇招標代理機構。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招投標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對各招標代理機構進行走訪、詢查和現場觀摩,不斷過濾篩選,擇優選擇整體信譽好,業務素質高,招標人員搭配合理,精干高效的中介機構作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招投標代理推薦單位,由項目業主農業綜合開發自主簽訂《建設工程招標代理合同》,為項目招標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嚴格實行項目招投標程序報告備案制,要求業主單位對當年度擬公開招標的項目工程,會同招標代理機構編制上報招投標實施方案,報批后方可對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招標工程中的招標公告、招標文件和評標過程的所有文字材料均需報上級部門審核備案。
(二)科學合理的劃分項目標段。標段劃分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工程建設成本、進度乃至質量,同時也與施工單位的施工成本息息相關。合理調整項目土建工程標段的劃分,結合項目實施地點的實際情況,將項目工程標段劃分為4-6個,使每標段投資額控制在60-80萬之間,分別對外招標。
(三)擇優選擇評標計算方法。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點多面廣,小而散、多而雜的特點,對現行的不同評標計算方法進行篩選、整合、改進,確定符合小農水項目實際的商務標計分方法,以目前伊犁州普遍推廣使用的“上限控制價”法為例:該方法主要在商務標中設定投標上限控制價,在開標前24小時公布給各投標單位,投標單位的報價超過上限控制價者為無效報價。設上限控制價為B值,以B值下浮5%以內(含5%)的投標報價為有效報價,投標單位的有效報價的算術平均值作為A值。用A值與B值的算術平均值下浮2%作為計評標準C值,用投標單位的投標報價計算出相對于計評標準C值的浮動率。投標報價每高于最優報價1%扣3分,每低于最優報價1%扣1分,無效報價只得基本分,力求對投標企業商務標計算的“公開、公平、公正”。
(四)嚴把施工企業資格審查關。為從根本上解決投標單位“先中標、后定人”的弊端,確保中標項目建設隊伍的高水平,需對所有投標企業實行“兩制管理”:一是實行“項目經理實名制”,明確要求各投標企業報名時不但要注明企業法人姓名及資歷,同時還要寫明負責該標段施工的項目經理的姓名與資歷,使“招企業法人”和“招項目經理”同步進行,中標項目經理即是現場施工經理;二是實行“項目經理末位淘汰制”,年度項目招標前,由業主單位牽頭,組織專家組對上年度各項目經理負責實施的工程質量進行檢查評定,對各標段現場組織、施工進度、工程質量和人員素質進行綜合打分,并將考核成績及時通報招標中介機構。對排名末尾的項目經理,在資格審查時直接剔除,不得參與本年度項目投標。同時,對項目經理所在企業予以黃牌警告,督促其從嚴整改,從根本上杜絕中標企業臨時拼湊施工隊伍、項目經理對施工隊伍放任自流現象的發生。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招投標制進一步增強了項目建設的透明度,擴大了社會各界的參與度,確保了項目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也促使項目管理步入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的軌道,最終成為群眾受益得實惠的德政工程。
參考文獻:
[1]《水利工程招標投標法規文件匯編》(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