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琳
【摘要】本文從開展環境監測預警工作的必要性入手,探討開展環境監測預警工作的方法,分析環境監測預警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倡導國家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必須加強對監測工作的重視和關注,積極倡導各級部門做好相關監管工作,以緊抓環境監測預警工作為出發點,推動我國環境保護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保護
1、開展環境監測預警的必要性
我國經濟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獲得突出的成績,但是,隨著粗放型經濟的不斷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日益加劇,環境的承載能力已經超出極限。生態環境質量下降、水污染嚴重、生態平衡失調、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空氣污染、草原沙漠化、植被覆蓋率低等環境問題頻繁發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及發展。環境監測預警工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環境監測預警系統能夠將大量的單個數據進行有效的串聯,利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醫學、氣象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進行解析、判斷、評價,獲得科學的環境變化數據信息。充分利用環境監測預警系統能夠準確、全面的對環境狀況作出判斷,以便在事件發生時及時、有效的的進行處理,最大程度的減小環境損失,維護環境安全和社會安定。
2、開展環境監測預警工作的方法
2.1 環境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
環境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是我國環境監測站發展與管理的重要性階段,是提高環境監測技術及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部分地區的環境監測投入一直比較低,使環境監測整體工作處于滯后狀態,集中表現在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陳舊、監測站點少、監測項目少、監測站能力不足、地區間存在差異性、人才資源的缺乏、運行經費不足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因此,必須加強環境監測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資源配置,從根本上解決“從無到有”問題,滿足各級環境監測站的建設需求。隨著環境管理日益網絡化、現代化和科學化,環境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的管理內容也逐漸豐富化、規范化、深入化、統一化,有利于全國環境監測站與網絡環境的協調發展,為進一步完成環境監測站的標準化任務創造條件。
2.2 環境監測數據軟件設計及監測數據共享
傳統的環境監測數據主要通過人工收集、處理等方式進行,即便運用計算機技術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存儲空間,無法實現數據資源的管理、分析與共享。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基于GPS的無線傳感器技術以其低功耗的設計、可靠性強、時間同步、數據處理能力高、體積小、節點定位結構等優勢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環境監測數據系統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環境現場的數據進行采集上傳、自動報警預警、中心站的遠程化控制,實現對環境污染的變化及要素進行監測數據采集和遠程監控。
2.3 在線自動監控平臺與數據傳輸
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在線自動監控平臺,可通過網絡實現對環境現場狀態及變化趨勢進行監控,利用數據庫系統進行歷史數據查詢,比便于深度分析和挖掘數據信息。同時,利用數據終端系統實現系統數據的查詢、存儲、傳輸、分析、控制及管理等工作,同時,對環境監測目標進行實時監控、模擬、分析、評價及預測,進而為環境保護方案提供全面、系統、準確、科學、客觀的數據信息和技術支持。
2.4 監測質量是監測預警的重要保障
環境監測的工作性質屬于科研工作,運行的前提條件是遵循客觀現實,絕無捷徑可走。客觀真實的分析環境污染現狀,探究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及潛在隱患,如何才能保證環境監測質量呢?一是健全和完善環境監測質量保證體系,嚴格按照環境監測管理制度執行工作,明確國家檢測技術規范和各類標準。二是對監測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及時處理數據信息,分析環境質量的變化及發展趨勢,挖掘具有潛在危害的環境危機,并及時發布預警系統。
3、環境監測預警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3.1 加強環境監測的行政管理工作
發揮環境保護部門的政府職能,加強對環境監測的有效管理,明確環境監測工作的實施目標,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環境監測報告制度;進一步落實環境監測機構的各項職責,加強全社會對環境監測工作的管理,規范全社會的監督檢測行為;發揮環保部門的帶頭作用,引導氣象部門、科學研究院等部門的積極配合,進一步履行各級部門的工作職責。
3.2 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監管工作
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建立環境監測區域分布中心,全面開展具有巡查性、監督性、審查性及評價性的監測工作,全面掌握和控制大環境的質量情況、污染源排放情況及各級部門環境監測情況,不斷強化和拓展各級部門的管理及監督職能;定期開展環境監測評價考核機制,規范影響環境評價監管的行為,保證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系統監測人員持證上崗,提高監測人員的監測能力水平,增強監測人員的環境監測質量意識,加強環境保護部門對全社會質量監測質量的全面、統一監管工作,進而樹立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的權威,擴大環境監測工作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3.3 嚴格監管環境監測市場
隨著排污部門的法定自測義務的日益突出,人們的環境維權意識的不斷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對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的普遍需求,共同推進了環境監測市場的發展,大力規范和培養環境監測市場,優化社會監測機制,勢在必行。建立和完善環境監測服務機制,呈現監測成本,達到略有盈余,充分的吸引社會資本對環境監測的大力投入,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環境監測工作中來。
3.4 充分運用即時動態環境監測功能
通過即時動態環境監測功能解決當前環境監測頻次不高問題,定時對企業的排污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保證污染源的排放狀況隨時在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的掌控范圍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對環境保護發揮著重大的價值和現實意義,環境監測預警系統不僅能反映污染源的排污情況,還能根據排污現狀掌握環境污染的變化及發展趨勢,及時對環境污染事故進行預警,以便對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減少環境污染造成的破壞。
參考文獻:
[1]王銘明,陳濤,王建立,基于ZigBee網絡的室內環境監測預警系統設計.《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4
[2]何原榮,朱建軍,余德清.基于3DGIS礦山公園環境監測預警系統集成與發布.《自然災害學報》.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