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腫瘤醫院(430079)秦敬
近年來結腸癌發病率不斷增加,發病率年均增長速度達到4.0%以上[1],結腸癌同時合并肝轉移患者的臨床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后效果不理想,據報道發現肝轉移僅進行原發瘤切除,平均生存期僅為6~10個月[2]。單純手術治療對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的適應性有限,多數患者仍然需要通過其他治療方法配合的方式以改善預后。為研究貝伐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效果,本研究中將我院胃腸外科納入癌肝轉移結腸癌確診病例5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用藥情況進行分組,將對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將我院胃腸外科納入癌肝轉移結腸癌確診病例5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時間為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有患者經腸鏡檢查和病理活檢以及其他相關影像學檢查予以確診,均屬于進展期。患者PS評分在1~2分區間,體力條件以及心肺功能良好。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其中30例患者為男性,20例患者為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5.1±0.6)歲(年齡范圍為42~68周歲)。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檢,活檢結果顯示其中14例患者為低分化腺癌,14例患者為中分化腺癌,22例患者為高分化腺癌。
1.2 方法
1.2.1 分組及治療方法 以患者是否使用貝伐單抗分為聯合治療組(21例)和化學治療組(29例),是否使用貝伐單抗由適應癥及患者經濟條件決定。化學治療組采用FolFox6方案:給予130.0mg/m2劑量奧沙利鉑(用藥途徑為第1d行靜脈滴注),給予400mg/m2劑量亞葉酸鈣(用藥途徑為第1d行靜脈滴注)、以及給予400 mg/m2劑量5-氟脲嘧啶(用藥途徑為第二通道經緩慢靜滴48h),新輔助化療共為期2個周期,期間間隔3周;聯合治療組采用貝伐珠單抗聯合FolFox6方案(給藥方法同上),貝伐珠單抗采用7.5mg/kg iv drip,其后給予肝轉移腫瘤射頻消融。兩組都進行了原發灶手術切除治療。術后50例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和手術情況、臨床分期等給予恰當的術后輔助化療。
1.2.2 觀察指標 對治療前、治療后患者臨床分期進行對比,并評價治療效果。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為期1~2年隨訪觀察,對隨訪期間患者生存情況、腫瘤病灶復發轉移情況以及各類毒副作用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評價與觀察。
1.3 統計方法 生存計算采用 Kaplan-Meier法,顯著性檢驗采用χ2檢驗,P<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對比檢驗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綜合治療組和化學治療組的1年生存率為95.2%(20/21)、79.3%(23/29),2年生存率為52.4%(11/21)、34.5%(10/29)。進行χ2檢驗的統計學分析后,有統計學差異(χ2=6.62、7.10;P<0.05);局部復發率兩組為33.3%(7/21)、58.6%(17/29)做χ2檢驗的統計學分析后,有統計學差異(χ2=5.89,P<0.05)。詳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兩年隨訪結果比較
手術治療是結直腸癌肝轉移唯一潛在的治愈手段,然而,初診時僅10%~15%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適合手術治療,且多數患者術后仍然可能出現復發的問題,遠期預后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探索控制和減少復發的手段是研究的方向。目前結直腸癌并同時性肝轉移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切除、射頻消融、冷凍治療、微波治療、肝動脈插管化療、介入治療等。術前化療的療效已逐漸得到肯定,NCCN指南上也被推薦使用。FolFox方案是首選的用于結腸癌新輔助化療的方案,療效確切[3]。我們體會到,在轉移性腫瘤的治療中應當把治療分為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化療、插管化療、介入治療屬于全身治療,手術切除、射頻消融(RFA)、冷凍治療、微波治療、立體定向放療(SBRT)等屬于局部治療。而以往都是分為手術治療,放療或化療。原發灶和轉移灶是局部疾病,潛在轉移灶和腫瘤遠處轉移構成全身疾病,全身治療放在第一位,只有在進行全身治療的基礎上再進行局部治療,才能防止轉移灶不斷出現,才能為其后有效的局部治療打好基礎,否則轉移灶會不斷增多。化療、插管化療、介入治療屬于全身治療,要首先使用。手術切除、射頻消融、冷凍治療、微波治療等屬于局部治療,必須隨后使用。實驗數據說明了采用貝伐珠單抗的聯合化療提高了全身治療的有效率,加上其后可以耐受的局部治療,減少了腫瘤在全身及局部的物理存在,從而提高生存率。肝轉移是結直腸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結直腸癌多發性肝轉移的治療能夠很好說明全身治療和局部治療先后順序問題,不能一次性手術切除的肝轉移是臨床上一個棘手的問題,既往的做法是進行姑息性化療和單純支持治療,不再進行局部治療。我們認為可以在有效的化療基礎上進行局部治療,就是轉移灶縮小減少或者不再增多就可以進行局部治療。采用術前化療治療進展期的結腸癌患者,可短期內縮小原發腫瘤病灶體積,對患者預后產生積極影響,改善生存期,減少腫瘤復發和轉移的風險[4]。隨著新的化療方案的出現,化療有效率不斷增加。靶向藥物與化療藥物的聯合使用在初步的研究結果中顯示有較好療效,為臨床上提供了較好的全身治療手段。射頻消融技術由于簡單、安全和價廉更易被臨床采納,為臨床上提供了較好的局部治療手段。臨床上常用于不能耐受手術或轉移部位特殊手術難以實施或病灶數目多等情況。因此,射頻消融聯合化療優于單純化療[5-8]。
新輔助化療+手術+輔助化療(“三明治療法”),理解為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全身治療更為準確,可能成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的新模式。對于不可以手術切除的患者,我們則采用以全身化療為主,對于適合射頻消融的患者,亦盡量使用[9][10][11]。通過本研究我們認識到:為了讓轉移性結直腸肝患者可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在局部治療前必須進行全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