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斐
[摘要] 目的 觀察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抗骨質疏松治療臨床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3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8例,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牽引固定手術之外,靜脈輸注活血化瘀、促進骨折愈合藥物,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口服鈣劑和維生素,并幫助其建立均衡飲食。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天數、血鈣、血磷、骨密度(BMD)指標以及再次骨折發生率和病死率。 結果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天數較對照組短(P<0.05);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血鈣、血磷、BMD值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再次骨折發生率、病死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抗骨質疏松治療,可有效促進骨折愈合,縮短住院天數,改善骨骼鈣磷含量和骨密度,降低再次骨折發生率及病死率,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骨折;糖尿病;抗骨質疏松治療;骨密度;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030-02
糖尿病患者內分泌功能紊亂,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流失嚴重,活動量少等,導致骨含量下降,骨骼細微結構發生改變,骨骼密度降低,更脆易骨折。有研究調查發現[1],約15%~20%的糖尿病患者骨折后在一年內死于各種并發癥,存活者中仍有50%患者留有嚴重殘疾。另外,骨質疏松患者骨折后愈合時間明顯滯后,且極再次發生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如何促進骨質疏松患者骨折愈合,降低再次骨折發生率,一直以來都是臨床研究的重點[2]。該文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的1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系統的抗骨質疏松治療,觀察其骨折愈合情況和再次骨折發生率,為臨床提供借鑒,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36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經X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骨折,且符合WTO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確診合并有糖尿病;對該次研究目的、方法了解,自愿參與該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該研究報請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齡47~83歲,平均(59.3±3.5)歲,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7例,橈骨骨折14例,脊柱骨折11例,骨盆骨折13例、脛骨骨折8例,其他5例;對照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46~85歲,平均(59.7±3.7)歲,骨折部位:股骨骨折15例,橈骨骨折16例,脊柱骨折14例,骨盆骨折13例、脛骨骨折6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關節骨折部位及程度,采取不同的骨折外科復位、固定、牽引等手術治療,在給予抗生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骨折愈合的藥物治療。對照組給予口服骨化三醇0.25 μg,羅蓋全0.25 μg,碳酸鈣咀嚼片1.25 g口服,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鮭魚降鈣素注射液 50 U皮下注射,每周2~3次,肌注3個月為1個療程,常規口服維生素D,福善美70 mg,每周1次[3]。同時幫組患者制定營養食譜,加強維生素D、鈣鹽、磷、蛋白質等營養的攝入,同時注意控制糖份攝入,控制血糖穩定等,如早餐給予脫脂牛奶250 mL,雞蛋一個,饅頭40 g;中午給予米飯120 g,豆腐70 g,瘦肉30 g,蔬菜300 g;晚餐給予小米稀飯300 g,魚肉150 g,蔬菜300 g。食譜可根據患者飲食習慣進行改變,注意熱量、蛋白質、鈣磷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總量,飲食療程為6個月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再次骨折發生率、病死率,通過實驗室檢查相應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血鈣、血磷、骨密度水平。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總體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相應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血鈣、血磷、骨密度均較對照組有所提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再次骨折發生率及病死率比較
通過隨訪,對照組在治療后3年內再次發生骨折17例,其中有6例3年內發生3次骨折以上,死亡11例,再次骨折發生率和病死率分別為25.00%和16.18%;觀察組在治療后3年內再次發生骨折5例,其中有1例3年內發生3次骨折以上,死亡2例,再次骨折發生率和病死率分別為7.35%和2.94%。再次骨折發生率和病死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71,P=0.028;χ2=3.814,P=0.021<0.05)。
3 討論
合并有糖尿病患者骨折與未糖尿病患者骨折不同,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骨折,且一旦骨折,愈合緩慢,甚至會反復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有研究數據顯示[4],存在骨質疏松患者發生骨折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9倍,而糖尿病患者發生骨折的機率是正常人的5~10倍,且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9倍。這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機體內分泌系統紊亂,胰島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減退,長期高血糖水平等,導致機體大量鈣、磷鎂等元素從尿液中排出,而這些元素又是骨骼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質,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而胰島素又是軟骨和骨生長的調節因子,可對軟骨和骨形成起到刺激作用,從而激發糖蛋白和膠原蛋白的合成,另外還參與骨礦化效應,對機體鈣、磷、鎂等元素的吸收起著重要促進作用[5];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骨折,主要與骨質疏松有密切關系。如何促進糖尿病骨折患者的骨骼愈合,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再次骨折發生率和病死率,是臨床研究的熱點。因此,有眾多學者[3]對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的治療進行了大量研究,證實通過系統、有效的抗骨質疏松治療,可有效降低二次骨折發生率,且對骨折愈合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endprint
該研究通過對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系統化的抗骨質疏松治療,收到良好的臨床療效,接受抗骨質疏松治療的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對照組(135.7±7.1)d;觀察組(104.2±4.8)d],且住院天數也較對照組短[對照組(45.2±5.1)d;觀察組(28.7±4.3)d],說明給予糖尿病骨折患者系統化的抗骨質疏松治療可加速骨折愈合,提高骨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時,骨折愈合天數的縮短,又促進了患者盡早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有利于骨關節功能恢復,對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該研究實施的抗骨質疏松質量藥物中,鈣劑是骨構成的重要元素,對促進骨質形成,防治骨質疏松具有良好效果,對骨折愈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維生素D可促進鈣磷的吸收,福善美可不同程度的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并且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骨流失,起到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而個體化的飲食結構治療,能夠在尊重患者個人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優化飲食結構,控制糖份攝入,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同時還能使鈣、磷、維生素等元素通過食物增加攝取量,從而提高患者血鈣、血磷水平,改善骨質疏松狀態[7],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另外,骨質疏松狀態得到控制,患者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就會相對降低,病死率也隨之降低,最終達到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祥祿,朱秀英,于衛剛.老年2型糖尿病對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11-14.
[2] 李巖.老年骨質疏松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86例的臨床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7,15(1):78-79.
[3] 馬志偉,王德序. 抗骨質疏松治療對老年骨折患者遠期臨床干預效果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0):56-57.
[4] 曹燕明,劉訓志.骨代謝指標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后變化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18-20,23
[5] 劉潤萍,孫麗莎,陳秋.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與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的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237-239.
[6] 胡芯源. 抗骨質疏松治療對糖尿病合并骨折術后患者的 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4,15(10):37-39.
(收稿日期:2017-0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