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松
[摘要] 目的 探析T2DM(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癥與DN(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 方法 選擇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依照其尿酸水平將其分為高尿酸血癥組(n=59)與正常尿酸組(n=91)。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分析,以了解其相關性。結果 在59例高尿酸血癥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例數為30例,發病率為50.85%;在91例正常尿酸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例數為24例,發病率為26.37%,較高尿酸血癥組明顯偏低(P<0.05)。經多因素分析可知,血糖、血肌酐、糖化血中蛋白水平、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素氮水平偏高是誘發高血尿酸癥的主要因素。結論 血糖、血肌酐、糖化血中蛋白水平、24 h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素氮水平升高是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高尿酸血癥的主要因素,而高尿酸血癥的出現則會在一定程度上誘發糖尿病腎病出現。
[關鍵詞]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糖尿病腎病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061-02
糖尿病腎病(DN)作為糖尿病患者比較常見的一種合并癥,其發病率在近年來呈明顯的升高趨勢[1]。該病作為誘發終末期腎臟損傷的主要因素,其出現對患者腎功能造成了嚴重影響[2]。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機體的代謝功能嚴重紊亂,因此在出現糖尿病腎病后則會增大其治療難度,使得患者預后以及臨床結局受到嚴重影響[3]。近些年來的一些臨床研究表明[4-5],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幾率同體內的血尿酸水平有一定關系。因此,為了解血尿酸水平同糖尿病腎病患者之間的關系,該次研究特選擇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其中高尿酸血癥患者與正常尿酸患者指標,分析高尿酸血癥同糖尿病腎病之間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所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依照其尿酸水平將其分為高尿酸血癥組(n=59)與正常尿酸組(n=91),所有患者均為漢族,年齡在18~80歲之間,病程在3個月~18年之間。
1.2 診斷標準、納入標準以及排除標準
1.2.1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為患者存在長期的糖尿病史,在臨床上表現出蛋白尿等。依據男性以及絕經后女性的增長血尿酸水平超過420 μmol/L、絕經前女性血尿酸水平超過360 μmol/L者歸為高尿酸血癥組(n=59),將尿酸水平正常歸為正常尿酸(n=91)。
1.2.2 納入標準 患者均經該院倫理委員批準認可;患者本人對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符合診斷標準者;年齡在18歲及以上者。
1.2.3 排除標準 存在其他腎臟疾病或腎臟遭受嚴重創傷者;存在肝功能異常者;存在急性感染與發熱者;存在免疫類疾病者;服用過吡嗪酰胺、利尿劑、苯溴那隆、別嘌呤醇等影響尿酸排泄藥物者;存在腫瘤病變者;存在高血壓或高血脂者;研究期間未給予相應配合者。
1.3 資料收集
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血壓、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素氮等指標進行檢測記錄。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用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以(x±s)及(%)的形式進行表示,并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t及χ2檢驗,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Ccr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59例高尿酸血癥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例數為30例,發病率為50.85%;在91例正常尿酸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例數為24例,發病率為26.37%。在該次研究中,正常尿酸組的性別(男49例,女42例)、年齡(60.35±10.25)歲、身高(160.35±25.84)cm、體重(65.88±10.25)kg、血壓[(140.35±10.21)、(80.25±5.71)mmHg]、空腹血糖水平(8.55±3.71)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12.26±3.74)mmol/L、糖化血紅蛋白(7.15±1.38)%、白蛋白(35.35±6.11)g/L、甘油三酯(2.55±0.71)mmol/L、總膽固醇(4.25±0.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21±0.3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5±0.26)mmol/L、尿素氮(1.79±0.64)mmol/L、24 h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311.55±25.74)mg。高尿酸血組的性別(男30例,女29例)、年齡(62.31±10.45)歲、身高(162.39±27.81)cm、體重(67.81±11.21)kg、血壓[(141.23±10.19)、(80.31±5.41)mmHg]、空腹血糖水平(10.15±3.5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4.11±3.54)mmol/L、糖化血紅蛋白(8.98±1.06)%、白蛋白(40.45±6.71)g/L、甘油三酯(2.59±0.74)mmol/L、總膽固醇(4.31±0.7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19±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1±0.22)mmol/L、尿素氮(2.41±0.54)mmol/L、24 h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121.33±20.49)m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多因素分析可知,血糖、血肌酐、糖化血中蛋白水平、24 h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素氮水平偏高是誘發高血尿酸癥的主要因素。endprint
3 討論
近些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6-7],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主要與 2 型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引發的微血管內皮病變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功能損傷有關,病情進展可導致腎衰竭,是造成 2 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該次研究特選擇該院今年所收治患者為對象,通過分組對比來分析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腎病之間的關系。在59例高尿酸血癥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例數為30例,發病率為50.85%;在91例正常尿酸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例數為24例,發病率為26.37%。由此可知,相較于普通糖尿病患者而言,發生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上明顯偏高。而經多因素分析可知,血糖、血肌酐、糖化血中蛋白水平、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素氮水平偏高是誘發高血尿酸癥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血糖水平以及尿素氮等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高尿酸血癥,并且有相當高的幾率發展為糖尿病腎病。近年來,研究證實高尿酸血癥與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的發作存在一定聯系[8]。而病理學研究顯示尿酸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并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以及胰島素抵抗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而體內高尿酸水平可導致患者微血管病變,進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發展。血尿酸升高導致腎臟多種病理生理變化:高尿酸血癥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血漿腎素水平及血管緊張素水平升高促使血壓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癥使一氧化氮合酶的表達下降,抑制內皮一氧化氮的產生,致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 高尿酸血癥使血管平滑肌細胞環氧化酶表達增加,導致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肥大,最終導致腎小球小動脈硬化; 高尿酸血癥可刺激多種趨化因子及細胞因子表達,如細胞內的黏附分子、腫瘤壞死因子、促血栓素等表達增加,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從而使腎小球入球小動脈自身舒縮功能受損,最終致起糖尿病腎病。
綜上所述,血糖、血肌酐、糖化血中蛋白水平、尿量微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素氮水平升高是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高尿酸血癥的主要因素,而高尿酸血癥的出現則會在一定程度上誘發糖尿病腎病出現。
[參考文獻]
[1] 馬靜, 趙立華, 謝云.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與空腹C肽和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5, 23(1):46-49.
[2] 魏鳳江,蔡春友,時文濤,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與胰島素抵抗、血脂及血壓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 21(2):97-99.
[3] 陳穎越, 金星, 蔣蘭蘭,等.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癥患病特點及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分析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20(12):910-912.
[4] 陳海蘭, 高宇, 葛曉春,等. 絕經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癥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8(1):25-27.
[5] 張桂玲,劉莉,劉靜芹,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與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6,11(6):643-644.
[6] 常向云, 陳旋, 孫侃. 哈薩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脂、血尿酸及體質指數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3, 21(5):385-387.
[7] 楊月蓮,陳世安,龔磊,等.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尿酸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3, 13(22):4322-4324.
[8] 樓標雷, 魏巍, 周穎奇,等. 初診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與血液流變學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12):1520-1522.
(收稿日期:2017-0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