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蘭+賴景秀
[摘要] 目的 探析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將200例選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納入該次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方法均分兩組,給予對照組傳統護理方式,給予研究組傳統護理方法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跟蹤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血糖控制情況及妊娠并發癥等。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前血糖控制情況與研究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對照組的血糖控制情況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胎兒窘迫及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結論 給予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以使妊娠結局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血糖值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減少胎兒窘迫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糖尿病合并妊娠;胎兒窘迫;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6(a)-0160-02
糖尿病合并妊娠是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會對自身與胎兒造成極為嚴重影響,有可能導致胎兒巨大、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胎兒窘迫,更甚至出現早產、死胎等不良結局,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而值得重視的是,若胎兒窘迫時,則由于胎兒在母體子宮內出現缺氧狀況或酸中毒狀況,致使新生兒窒息甚至死亡的重癥疾病。故此,在臨床早期診斷以及早期對癥治療的同時,聯合有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效果[1]。該次研究工作旨在探析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干預效果,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特將20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護理方法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取得滿意研究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0例選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納入該次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方法均分兩組,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中,有45例初產婦,55例經產婦,共100例;患者年齡21~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40±2.10)歲;患者孕周32~42周之間,平均孕周(36.80±4.83)周;研究組患者中,有47例初產婦,53例經產婦,共100例;患者年齡23~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80±3.59)歲;患者孕周33~41周之間,平均孕周(36.11±5.39)周;比較分析兩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參與該次研究工作的20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均自愿并已簽署知情同意通知書,積極配合該次研究工作;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況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且空腹血糖值>5.80 mmol/L;所有患者均無合并相關嚴重性心血管疾病或嚴重多臟器功能不全。
1.2 護理方法
護理人員給予對照組患者監測生命體征情況、飲食指導及健康宣教等傳統護理方式,給予研究組傳統護理方法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①體位護理。護理人員與患者詳細講解體位的重要性,妊娠過程中子宮會右旋,因此通過左側體位可以有效緩解下腔靜脈受子宮的壓迫,從而有效改善胎盤的血液循環功能,降低胎兒缺氧幾率,引導并使患者重視體位的重要性。②產前檢測。護理人員密切留意胎兒胎心變化,并詳細記錄及繪制變化曲線,若有異常情況應及時采用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10 L/min,間隔5 min換氣),從而有效改善胎兒血氧降低癥狀、胎兒缺氧癥狀。③胎心胎動。護理人員一對一指導患者了解掌握聽胎心方法,并祝福患者自主感受胎兒胎心情況,記錄胎動規律,若胎心率異常或者胎動變化異常,應即刻告知護理人員并給予對癥處理。④心理指導。護理人員耐心傾聽患者及家屬的訴說,并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及消除不良情緒,使患者以積極心態面對疾病,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自信心以及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提高治療依從性與護理依從性,從被動轉換為主動。⑤血糖護理。考慮到患者的疾病狀況以及身體狀況,首選飲食療法對糖尿病進行自然控制,不建議應用降糖藥物如磺酸類、雙胍類治療;若患者經過飲食療法而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狀況,則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況給予胰島素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密切監測胎兒情況等。⑥特殊護理。若患者胎兒窘迫程度越來越嚴重,則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在接近足月妊娠時,給予患者建議提前行剖宮產,以有效減低胎兒因胎兒窘迫導致缺氧等不良結局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密切觀察兩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①妊娠結局;②護理前、后血糖控制情況;③胎兒窘迫及產婦并發癥情況。
1.4 診斷標準
①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給予患者行糖篩檢查,若1 h內血糖值為≥7.80 mmol/L,即為(+);空腹血糖異常(+)即為糖尿病。②胎兒窘迫臨床診斷標準:羊水糞染(II~III度)、宮縮間隙胎心率160~200次/min、胎心電子監測結果顯示異常基線率異常或晚期減速,或變異重度減速、胎動>3次/h;若有以上其中一項,則可以診斷為胎兒窘迫。
1.5 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羊水過多、剖宮產、妊高征、新生兒黃疸的例數分別為3例、38例、23例、7例,少于對照組患者各項妊娠結局的例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護理后,研究組在2 hPG、FBG、HbA1c方面均好于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患者在胎兒窘迫、羊水糞染、胎動、宮縮間隙胎心率方面的發生情況分別為7例、30例、38例、34例,均少于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endprint
3 討論
糖尿病是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婦極為容易致使母體與胎兒出現各種生理性危險或損傷如血管病變、血管內皮細胞變厚、血管腔變窄而全身供血不足而誘發糖尿病妊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致使胎盤循環受限、胎兒宮內缺氧,導致出現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等不良妊娠結局。因此,臨床應結合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婦的疾病癥狀給予對癥處理以緩解胎內窘迫的發生情況,改善或減少不良妊娠結局;同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十分必要[2]。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婦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極容易出現焦慮不安、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從而加大了臨床控制血糖的難度,故此,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基礎疾病資料,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況與患者本人及家屬進行詳細溝通講解,給予患者緩解不良情緒,使患者以積極自信的心態接受治療,更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因心理應激因素而受影響,保障臨床血糖控制的有效性[3-4]。該次研究工作為進一步探析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干預效果,分別給予兩組患者施行傳統護理方式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從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患者的妊娠結局(羊水過多、剖宮產、妊高癥及新生兒黃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給予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胎兒窘迫發生率,提高妊娠結局。考慮是護理人員結合妊娠過程中的體位重要性,并給予患者指導調整體位為左側位,從而有效緩解子宮壓迫下腔靜脈的機會,減少胎兒缺氧幾率。從研究結果可知,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兩組血糖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組血糖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給予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值水平。從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胎兒窘迫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除此之外,研究組產婦并發癥情況(羊水糞染II~III度、胎動<3次/h、宮縮間隙胎心率160~200次/min)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應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干預效果確切,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結局,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減少或避免胎兒窘迫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值得臨床加強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阿孜姑·吐魯洪.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臨床護理探討[J].心理醫生,2016,22(21):189-190.
[2] 張海瑛,馬莉.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孕婦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11):173-174.
[3] 唐愛軍.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兒窘迫的護理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6(7):71-72.
[4] 劉鳳云.護理干預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及胎兒的影響[J].山東醫藥,2008,48(16):115.
(收稿日期:2017-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