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喜雪+鈕敏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對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的影響。方法 100例擬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整體護理,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為(39.85±3.40)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7.75±4.10)分(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為(3.05±0.83)分, 低于對照組的(4.53±0.86)分(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所有患者經治療均痊愈出院。結論 對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 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個性化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110
本文在2015年8月~2016年6月對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50例開展個性化手術室護理, 效果滿意, 為手術患者的個性化護理提供了參考。現將觀察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擇期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老年閉合性股骨頸骨折患者100例, 男58例, 女42例;年齡>60歲, 平均年齡72.2歲;摔傷75例, 車禍25例。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性手術室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手術室護理模式基礎上增加個性化護理措施。兩組患者均于術前、術后第3天接受焦慮值、疼痛程度評估及出院前1 d接受滿意度調查。具體如下。
1. 2. 1 術前 護理人員在進入病房后主動自我介紹, 用聊天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首先要觀察患者的敏感程度, 了解患者關注的焦點問題和顧慮, 鼓勵患者傾訴;對開朗活潑健談的患者, 選擇多聆聽, 適時引導其向手術相關和自身心理狀況等方面的話題引導;對內向封閉的患者, 用微笑和適時的肢體語言或肢體接觸給予鼓勵, 采用尊重、共情等心理學方法建立一種相互信賴的關系。手術相關內容簡要介紹, 不必過于詳細, 以免由于理解的偏差引起不必要的焦慮, 根據不同患者關心的不同問題做相關的差異性解釋。訪視的重心放在積極的心理暗示方面, 根據患者焦慮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暗示, 如患者的身體狀況不錯, 能夠承受手術;醫生和護士的醫療水平高超, 手術會比較順利, 術后恢復會很快等。根據患者的文化層次可適當增加多媒體宣教, 請恢復良好的同類患者參與溝通交流, 現身說教, 盡量達到消除患者的各種疑慮。
1. 2. 2 術中 患者進人手術室后, 護理人員運用個性化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用溫和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 動作要溫柔, 操作要敏捷、準確;靜脈穿刺前要說明操作的目的[1-3], 同時說明其使用的優點, 術中操作應盡量保持對患者的尊重和理解, 滿足患者自尊的需要, 避免患者身體不必要的暴露;不要大聲喧嘩或竊竊私語;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 在患者提出問題時要認真傾聽, 并表示理解和同情;術中患者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 不能滿足時要和藹的說明原因;可適當輕撫患者, 使其心理舒適;術中注意保暖, 身體受壓部位平整放置啫喱墊防止壓瘡的發生。
1. 2. 3 術后 術后護送患者安返病房, 和病房護士交代術后注意事項, 對手術時間過長, 術中出血較多, 創傷較大者給予重點提示,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盡可能留置鎮痛, 部分對疼痛敏感患者給予自控鎮痛。教會家屬在術后48 h內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的各種辦法, 如聽音樂和評書、交談、看電視、引導患者回憶和敘述美好的生活片段和事件。必要時使用鎮痛泵或鎮痛藥。術后24 h手術室護士進行回訪, 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和心理狀態, 解答患者的疑慮和擔憂, 給予精神鼓勵, 指導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和下床活動[4-6]。鼓勵家屬給患者提供情感關懷, 通過語言和恰當的肢體接觸等行動讓患者感到關心和溫暖。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 3. 1 焦慮值 采用SAS[1]對兩組手術前后焦慮值進行問卷評分。
1. 3. 2 滿意度 于出院前1 d由病房護士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 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一般、差四個級別。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3. 3 疼痛值 采用VAS對兩組疼痛值進行評價[2], 于患者術后3 d發放填表并及時收回進行統計。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SAS評分為(39.85±3.40)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7.75±4.10)分(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VAS評分為(3.05±0.83)分, 低于對照組的(4.53±0.86)分(P<0.05)。觀察組患者中十分滿意40例, 滿意8例, 一般2例, 差0例, 滿意度為96.0%, 對照組患者十分滿意30例, 滿意8例, 一般7例, 差5例, 滿意度為76.0%,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所有患者經治療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對老年患者是一個較強的心理刺激, 患者對于手術的懷疑、恐懼、擔心自己成為家庭和子女累贅等因素, 使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及多疑心理。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 情緒、性格、行為等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如自尊心強、固執、容易激動、多疑、依賴等[7]。在手術室中, 老年患者的角色扮演更為被動, 更為弱勢, 孤獨感增強, 因此引起的焦慮感會明顯上升。個性化護理就是針對不同的患者, 及時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 使患者的健康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最佳狀態。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精神上處于滿足而舒適的狀態, 降低不適的程度[3]。手術室個性化護理需要醫務人員和患者保持多角度的溝通和互動, 特別是注重心理層面的互動, 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家庭狀況、性格差異、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實施靈活的差異化的整體護理, 及時調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使之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來配合手術的實施和術后的康復[8-10]。
綜上所述, 對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實施個性化手術室護理, 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疼痛, 緩解老年手術患者緊張和焦慮情緒,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影響, 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在針對老年手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模式中進一步探討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寶蕊, 張麗平, 楊小芳, 等. 心理護理對骨科患者焦慮、抑郁及疼痛預后的作用與影響. 甘肅科技, 2015, 31(6):123-124.
[2] 趙艷梅. 分析探討疼痛控制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應用效果.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6):237-238.
[3] 吳芳卉, 黃惠琴. 個性化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 內蒙古中醫藥, 2009, 28(12):120-121.
[4] 李俊華. 老年人髖關節置換手術室護理措施改進前后的比較研究.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21):281-282.
[5] 崔瑩瑩. 老年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施行手術室護理的效果評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156.
[6] 李冬妹, 黃素珍, 高澤偉, 等.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滿意度及其影響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4(10):135-137.
[7] 趙鳳玲. 手術室護理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及術后情況影響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6, 37(6):1543-1544.
[8] 何椿萫, 黃文明. 為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老年患者施行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4(13):87-88.
[9] 王瑞琴. 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室麻醉護理配合.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5):3586-3587.
[10] 李錦英, 李麗娟, 危友華, 等. 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麻醉護理配合體會. 當代醫學, 2012, 18(16):116-117.
[收稿日期:2017-0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