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摘要:伴隨不斷的深化糧食流通體制的革新,當前糧食期貨市場在不斷的獲得完善以及進步。本文著重的剖析糧食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并提出科學有效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糧食期貨市場;現狀問題;解決策略;研究
一、中國糧食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概述
(一)期貨交易所、交易品種與交易量現狀
當前多數的糧食期貨交易場所較為集中,常見的包括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等,并且玉米、大豆、豆油、豆粕(大連商品交易所)和強麥、硬麥(鄭州商品交易所)為常見的糧食期貨品種。縱觀中國糧食期貨市場發展,相較于同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發展規模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性。相關的國際經驗調查顯示,期貨市場規模是現貨市場的二十六倍左右。我國期貨市場發展不足的突出表現為,小麥和稻谷產量世界第一,第二位為玉米,大豆占居第四位。而且當前稻谷糧食期貨稀缺,所以顯示糧食期貨市場發展規模有待提升。
(二)糧食期貨經紀公司現狀
當前,國內已經具有較多的期貨經紀公司,雖然數量上占據了較大的部分,但是從整體的規模觀察并不大,公司的發展實力有待提升。在期貨市場具有較高風險性特征下,很容易使得規模較小糧食期貨公司在市場風險環境下不能夠從容的應對,所以也就對于市場職能的充分發揮產生嚴重程度的限制。一些金融機構可以自由參與期貨交易,相對的推動了期貨市場發展。
(三)投資者現狀
當前,中小投資者在中國期貨市場中的投資主體地位凸顯,在這種情況下,會形成投資主體結構短期投機心理問題,進而產生增加炒作價格狀況。因未實現執行市商制度,所以也難以切實的保障交易和價格具備連續性。當前中國農業主要生產人員中,農民通常不會在期貨交易中進行參與,所以投資者的結構有待合理的調整。
(四)技術應用現狀
中國糧食期貨市場發展中,于技術方面在不斷的獲得進步和發展。構建起糧食期貨市場的初期,便實施計算機自動競價撮合的電子化交易的方式,之后開通通信聯網系統,一方面做到會員交易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實現提升市場整體電子化交易穩定性,并且充分的確保市場整體電子化交易安全可靠的運行。但是,不可否認的實際為,同成熟的期貨市場比較,目前我國期貨交易所、期貨經紀公司軟硬件設施相比還有待提升技術實力。
二、中國糧食期貨市場發展期間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科學完善的期貨市場監管制度
首先,監管的手段政策化,在實施審批期貨品種上市以及政府干預二級市場價格等上面具有重要的體現,同時監管部門缺乏獨立性現象甚為普遍;其次,較多的監管體系不能夠切實的發揮出應該具有的作用,而且對于各級監管部門而言,由于未做到清晰分工,所以導致職責不明;再次,自律機制也不具有規范性,引發了混亂的自律管理問題;接下來,為不嚴格的交易頭寸限制,導致對于大戶對市場價格壟斷問題不能有效避免;最后,市場風險預警機制缺失,事前控制能力較弱,僅在激化矛盾之時才提出相關的風險控制政策。
(二)糧食市場缺乏有效的價格形成機制
國內雖構建起糧食現貨市場體系,但當前依然未形成統一性的市場,而且當前的現貨市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征,這一情況也不同程度的影響了期貨市場的良性發展。主要的表現就是,現貨市場沒有同期貨市場建立起積極有效的溝通聯系。此外糧食期貨價格同現貨市場需求不一致也是重要的問題。
(三)糧食期貨品種和規模均較小
我國上市交易的糧食期貨品種需要不斷的增多,縱觀糧食期貨品種來看,品種少是最突出問題。糧食期貨品種少、規模小,可以直接或者間接性的使得糧食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效下降。
(四)投資者結構缺少合理性
我國糧食期貨市場中,占有比重較大的為中小投機散戶,穩定機構投資者相對較少,而且市場主流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大戶的控制和影響,但是套期保值資金發展卻具有嚴重的不足現象。同時由于農民自身條件局限性,缺乏行業中介組織,所以很難在套期保值交易中進行參與,展開套期保值交易的積極性總體不高。
三、加強中國糧食期貨市場發展的科學策略
(一)將期貨市場的監管機制不斷的健全完善
首先,健全和完善并且革新自律機制。對于糧食期貨市場交易所職能進行充分的發揮,并且對不具有合理性的交易所限制要適當的展開取消。同時,跟證監會之間的權力分配也需要進行科學協調。構建起統一自律體系,將糧食期貨交易所同中國期貨業協會和地方期貨業協會以及期貨公司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好;其次,
(二)對于糧食期貨市場的運行體系進行優化
首先,應該重視培育機構的投資者,將市場主體結構進行斷的改善。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依照自身實際發展形勢,在套期保值交易中積極參與;積極的形成農工商聯合企業,讓相異形式農業產業化模式均得到不斷的良性發展;鼓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對于糧食期貨市場充分利用。其次,大力推行期權等衍生工具。期貨交易為理想的再保值工具,可對于市場參與人員成本進行有效鎖定。所以,實現期權等衍生工具的推出已是我國糧食期貨市場發展的關鍵舉措。最后,對于糧食流通體制不斷的進行深化改革,充分展示出糧食期貨市場所具備的信息導向、防范產生風險的功效。
(三)不斷的增加糧食期貨交易品種
不斷的健全以及完善糧食期貨合約設計至關重要,盡量在短時間內不斷的推出新品種。如果想讓糧食期貨市場在健康穩定狀態中發展,關鍵需要認知開發新品種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對于生產量以及消費量均較大的商品的開發。而且于原有交易品種的規范性發展基礎上,需要切實的適應市場交易主體實際需求,充分的掌握住交易偏好,與此同時應該增添較小規模的糧食品種。此外,不斷的開發投資者具有廣泛青睞的小品種,更多的吸引大量交易,讓糧食期貨市場積極發展。
(四)對糧食期貨市場發展的外部環境不斷的改善
首先,加強法制環境的建設至關重要,即使得法制深人人心。在發展糧食期貨市場期間,應該構建起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只有在這種形勢下,才能夠履行有法可依以及有章可循的效果;其次,需要對于現貨市場體系進行不斷的健全。構建并執行同現貨市場相配套的信用體系以及物流運輸體系、質量標準體系等等,避免政府過多的干預市場價格,所以有利于使得現貨價格體系更具備真實性,并且朝著全國性的大市場方向發展;最后優化信息傳遞機制,通過建立起通暢和高效的信息傳遞機制,讓市場參與人員對于有關信息具有及時準確的掌握。
(五)健全全國電子期貨交易平臺
采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防止出現在糧食產量同價格之間形成較大幅度改變。而且經實施全國電子期貨交易平臺方案,也有利于形成糧食價格體系和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最終構建現代化全國糧食大市場。
參考文獻:
[1]王大為,鄭風田.新形勢下中國糧食安全的現狀、挑戰與對策——第五屆中國經濟安全論壇綜述[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13-21.
[2]張芳.基于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我國碳交易定價機制探討[J].新經濟,2015,(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