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何世念 宋玉春
加快推進天然氣大發展
——專訪中國石化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主任孫煥泉
□ 本刊記者 何世念 宋玉春
“十三五”,中國石化油田板塊將瞄準2020年天然氣產量達到400億立方米的奮斗目標,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立足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和海域三大主陣地,狠抓高效勘探工程、新區上產工程和老區穩產三大工程,實現量效齊升,為戰寒冬做大貢獻。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和能源消費結構深層調整的重大歷史轉折時期,中國石化審時度勢,制定實施天然氣大發展戰略,將天然氣業務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近些年,中國石化緊緊依托科技創新和高效管理雙輪驅動,在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從國內豐度最高的海相整裝大氣田普光氣田,到國內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氣田元壩氣田,再到全球除北美最大的頁巖氣田涪陵氣田。這給處于低油價困境中的油田板塊帶來了希望。
怎樣看待我國天然氣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中國石化近年來在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不斷突破的原因何在?目前還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未來推動天然氣大發展的思路和著力點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石化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主任孫煥泉。
記者:中國石化長期以來重視天然氣業務,為什么在“十三五”作出了“推進天然氣大發展”的決策部署?
孫煥泉: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在目前全球推進能源清潔化革命、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的歷史大背景下,其優勢越來越凸顯。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水平很低,2016年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僅為6.4%,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4%。所以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潛力很大。

中國石化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主任孫煥泉
近年來,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我國把加快天然氣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舉措,國家《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確立了力爭2020年、2030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分別達到10%和15%的發展目標。同時,持續的低油價給中國石化上游石油勘探開發業務帶來了嚴重沖擊,迫切需要加快油氣結構調整,加大天然氣發展力度,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為此,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審時度勢,在2016年初的集團公司年度工作會上明確提出,要全力推進天然氣大發展,力爭202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400億立方米。我們油田板塊瞄準這個目標,繼“十二五”提出“天然氣再翻番、非常規大發展”的發展戰略后,再次提出了“天然氣快增長”的發展戰略,并把各項指標進行了細化分解落實,全力推進。2016年產氣216億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9億立方米;油氣產量結構中天然氣占比達38%,提高5個百分點。
今年,受國家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大力推進“煤改氣”、鼓勵天然氣利用等政策和措施的影響,特別是全面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推動了天然氣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徹底扭轉了前兩年的消費低迷態勢,為我們油田板塊推進天然氣大發展戰略部署帶來了有利條件。今年前8個月,油田板塊天然氣保持產銷兩旺,生產天然氣同比增長20.3%;銷售天然氣同比增長21.2%。
記者:“十二五”以來,中國石化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主要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有哪些亮點?
孫煥泉:中國石化“十二五”以來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5月14日,由多家媒體組成的采訪團深入普光氣田,了解普光氣田的發展亮點。白國強 攝
在勘探上,繼“十一五”發現普光和元壩氣田后,我們保持天然氣勘探投入不減,緊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及海域,深化基礎研究,精細目標評價,科學論證部署,大打勘探進攻仗,在涪陵焦石壩發現并探明除北美最大的頁巖氣田,在川西海相、塔中北坡取得了重大發現,在元壩、川西中淺層和鄂爾多斯杭錦旗取得了重要商業發現,在威遠、永川、丁山、武隆、東勝、井研-犍為等地取得了頁巖氣新發現。累計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7800億立方米、控制儲量2.04萬億立方米,為“十三五”天然氣持續上產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在開發上,高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在涪陵、普光大灣、元壩、大牛地、川西中淺層和海域形成六大天然氣上產陣地,強化普光主體、雅克拉、松南等已開發氣田管理,累計建成產能238億立方米,2016年比2010年上產91億立方米,增幅達73%。這些優質資源的投入開發,為油田板塊戰寒冬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科技創新上,發展完善了海相超深層生物礁氣藏成藏等理論,形成了海相頁巖氣藏、致密油氣藏和川西海相氣藏等富集規律新認識,有力指導了勘探開發實踐。致密氣藏、頁巖氣藏開發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針對不同儲層條件的描述和設計優化技術、優快鉆井技術、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關鍵工具和設備基本國產化,工程成本明顯降低,實現了規模有效應用,有力支撐了天然氣上產。海相深層碳酸鹽巖酸性氣藏開發技術取得新進展,發展完善了超深復雜礁灘相儲層預測技術、超深水平井優快鉆井技術,攻克了關鍵設備國產化難關,有力促進了元壩氣田順利建成?!疤卮笮统罡吆驓馓锇踩咝ч_發技術及工業化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高效勘探及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記者:中國石化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上為什么能夠取得成功,這對我國頁巖氣發展有何重大意義?
孫煥泉:中國石化率先打開了國內頁巖氣領域的商業開發之門,使我國成為繼北美之后首個實現頁巖氣商業化開發的國家,對加快我國頁巖氣開發進程意義重大。取得這個歷史性突破并非偶然,而是經歷了不斷探索、不斷認識、不斷總結的艱難曲折的過程。首先我們開展選區評價,通過與北美典型頁巖氣形成條件對比,優選出南方海相和四川盆地為頁巖氣勘探有利區。然后開展鉆探評價,通過老井復查和在南方海相的鉆探實踐,我們認識到南方海相頁巖熱演化程度高、保存條件差,將頁巖氣勘探聚焦到四川盆地及其周緣地區,優選焦石壩鉆探焦頁1HF井獲得了大突破。最后開展產能評價和先導試驗,優化開發技術參數,編制產建方案,加快實施,實現了規模商業開發。這既得益于堅持不懈的基礎研究工作,也得益于注重勘探開發一體化、地質工程一體化,更得益于實施過程中推廣鉆井施工“學習曲線”“井工廠”施工模式和“四化”建設,不斷提高施工效率。
涪陵頁巖氣田三年建成50億立方米產能,創造了聞名業界的“涪陵速度”和“涪陵奇跡”,打造了中國石化頁巖氣品牌工程、效益工程,是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典范,對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了頁巖氣產業發展的信心,為推動我國頁巖氣產業發展、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既是中國石化的驕傲,也是中國油氣能源界的榮譽。中國石化也因此被第五屆世界頁巖油氣峰會授予“頁巖油氣國際先鋒獎”。
記者:中國石化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取得的一系列創新突破令人振奮,來之不易,我們在實踐中主要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孫煥泉:通過多年的天然氣勘探開發建設實踐,我們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深刻認識到推進天然氣快增長,必須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必須緊抓資源這個發展根基。始終堅持勘探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動搖,大力推進高效勘探,加快實現天然氣大突破新發現,千方百計增加優質規模儲量;緊密圍繞開發生產經營全過程,加大效益建產力度,夯實老區穩產基礎,嚴格成本管控,千方百計增加經濟可采儲量,打牢天然氣快增長的資源基礎。
二是必須狠抓科技創新這個發展主引擎。面對日益復雜的天然氣勘探開發對象,只有持續深化基礎研究,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認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才能取得新發現、開拓新領域、開辟新陣地,為天然氣快增長注入新動能。
三是必須狠抓安全環保這個發展保障。普光、元壩等超深高溫高壓酸性氣藏井控風險大、凈化處理裝置安全環保要求高,只有采取嚴密防范措施,及時整改消除隱患,強化設備配套、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四是必須狠抓高效運行這個發展支撐。只有建立高效運行機制,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嚴格管理,強化激勵約束,強化市場化運行,才能高水平、高速度、高質量推進各項工程項目建設,確保產能及時釋放。
記者:中國石化油田板塊加快推進天然氣勘探開發主要面臨著哪些挑戰?
孫煥泉:從目前來看,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一是后備資源接替陣地不足,急需加大勘探力度,開辟增儲建產新陣地。
二是天然氣勘探開發、工程項目建設普遍實施進度緩慢,特別是地面工程建設項目的滯后制約了新井產能的釋放,急需加快運行節奏。
三是工程工藝技術尚不能滿足超深氣藏、常壓和深層頁巖氣藏、復雜致密氣藏高效勘探開發的需要,急需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在提高勘探開發成效、降低成本上取得新進步。
四是井控安全風險高。深層頁巖氣壓裂施工壓力高、井控風險大、要求高。一些超深氣藏可能存在異常高溫高壓和酸性氣體,需要進一步加強深層地層壓力和流體預測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
記者:今后一段時間,中國石化加快推進天然氣大發展的主要思路和著力點是什么?
孫煥泉:按照集團公司的部署,“十三五”,我們將瞄準2020年天然氣產量達到400億立方米的奮斗目標,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立足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和海域三大主陣地,狠抓高效勘探工程、新區上產工程和老區穩產三大工程,實現量效齊升,“十三五”末天然氣產量占比達到53%,比“十二五”末提高20個百分點,為戰寒冬做大貢獻。
一是狠抓高效勘探工程。頁巖氣方面,將持續推進丁山、武隆、東勝、林灘場、川東南高陡構造等地區,以及寒武系、震旦系、二疊系等新層系勘探評價,力爭取得新的商業發現,加快領域拓展和陣地接替。常規天然氣方面,四川盆地將緊盯川西雷口坡組白云巖儲層、二疊系礁灘、震旦-寒武系的不整合巖溶與大面積高能淺灘這三個“萬億立方米”潛在增儲領域,以及火山碎屑巖、奧陶系、熱液白云巖、泥盆系等新領域,優選有利目標鉆探,力爭取得大突破新發現。鄂爾多斯盆地將展開鄂北上古生界,突破鄂南上古生界,攻關評價奧陶系,力爭取得新突破。
二是狠抓新區上產工程。頁巖氣開發方面,持續擴大涪陵產建規模,今年建成涪陵百億立方米氣田;加快威遠、永川等地評價,開辟產能建設新陣地,實現規模建產上產;持續抓好深層和常壓頁巖氣低成本有效開發技術攻關試驗,力爭取得突破,開辟建產新領域;緊跟新層系勘探發現,扎實做好評價建產。力爭2020年頁巖氣產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實現新的跨越。在常規天然氣開發方面,重點推進鄂北、川西海相、海域三個產建工程,實現規模建產上產。其中,鄂北地區加強杭錦旗、定北、富縣等地評價和建產,川西海加強彭州和新場雷口坡組氣藏評價。
三是狠抓老區穩產工程。對普光、元壩、雅克拉、松南等邊底水氣田,加強動態監測,充分利用邊底水能量,減緩老井遞減;完善井網,加強層間調整,進一步提高采收率,確保氣田穩產。對大牛地、川西中淺層等低滲致密氣田,通過綜合調整、實施增壓,確保穩產。
記者:中國石化下一步在天然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方面的攻關方向有哪些?
孫煥泉:我們將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加強天然氣勘探開發前瞻性和關鍵理論技術攻關,加強成熟技術和低成本技術集成推廣應用,為實現天然氣快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在理論創新方面,重點深化海相碳酸鹽巖超深特深層氣藏、致密氣藏的成藏機制與富集規律,以及頁巖氣賦存機理與富集規律等研究,為高效勘探、效益開發部署提供理論指導。

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焦頁42號平臺首創全國頁巖氣田一個平臺4口井井工廠同步壓裂試驗性施工獲得圓滿成功,不僅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還大大降了低施工成本,確保了示范區建設快速高效推進。宋國梁 攝
在物探技術創新方面,持續開展四川盆地復雜高陡帶成像技術攻關,不斷提高速度場精度,用更加準確的構造和儲層信息為評價井部署提供支撐。進一步提高杭錦旗工區三維地震分辨率,建立完善致密氣河道預測和描述技術。
在鉆完井技術創新方面,持續攻關井身結構優化技術、超深井高效破巖鉆井技術、高溫高密度鉆井液、新型堵漏鉆井液、超深氣井防氣竄固井技術與水泥環長期密封技術等,努力形成較完善的深井超深井鉆完井配套技術。持續抓好川西雷口坡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完井方式、增產技術、低成本環保脫硫工藝技術等攻關,發展完善低滲致密氣藏提高單井產量配套技術、復雜儲層精細測井解釋和評價技術,持續攻關頁巖氣快速高效安全鉆塞技術,加大井下全通徑無級滑套和噴封壓一體化工具、水平段一趟鉆技術、“井工廠”等高效技術推廣應用力度,進一步提質提速提效。
記者:您對中國石化天然氣大發展有何期待?
孫煥泉:從目前來看,中國石化油田板塊推進天然氣大發展的資源條件、技術條件、市場條件、政策條件、人才條件已初步具備,更有集團公司黨組的強有力領導和支持,我們將咬緊奮斗目標不放松,大力弘揚石油精神,時刻保持“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的高昂斗志,充分發揮上游一體化優勢,團結一致,迎難而上,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加快節奏,努力在勘探上打出大場面,在開發上開辟規模建產新陣地,在工程技術進步上取得新突破,在經營上創造更大效益,全力開創天然氣大發展新局面,為集團公司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做出新貢獻,為社會公眾提供綠色清潔能源,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