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萍 彭啟明
她用至愛撐起家的天空
□ 李 萍 彭啟明
十幾年來,張玉梅相繼照顧5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讓許多人看來實在難以想象。
張玉梅牽著偏癱的丈夫在荊門石化月亮湖廣場散步的時候,時常有人會過來幫她一把。熟悉張玉梅的人都夸她是了不起的女人。十幾年來,她相繼照顧5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讓許多人看來實在難以想象。
今年3月,荊門石化寫給張玉梅這樣的道德模范頒獎詞:“她那弱小的身軀是家中五位病人遮擋風雨的屏障,她那不離不棄的品格是親人們支撐生命的拐杖。20年來,當公婆、父母,愛人相繼被病魔侵蝕,她對親人相依相守,對病人不離不棄。命運百般磨難,她總是咬緊牙關。用愛溫暖著小小的家,用心照亮著回家的路。她用人間的至愛,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血脈相隨的道義!”
1997年秋天,39歲的張玉梅準備內退回家,照顧婆家、娘家的3位老人。
糾結了很久,張玉梅終于下定決心將填好的內退申請表交給單位。那天,從單位回家不到一公里的路,她仿佛走了一年,翻江倒海般的感覺至今難以忘懷。好不容易走回家,她失魂落魄地轉悠了半天,又跑到單位要回申請表。
這年夏天,張玉梅的婆婆因肝硬化晚期住進醫院。為了照顧好婆婆最后的日子,張玉梅每天天不亮就趕到菜場,包餃子,搟面條,燉骨頭,煲湯……換著花樣地為婆婆做營養可口的飯菜。單位、家里、菜場、醫院,四點一線。她一大早就開始忙碌。好不容易有點兒時間,還要給婆婆擦澡,陪她聊天。盡管這樣,兩個多月后,婆婆還是離開了他們。
婆婆走后,留下患有老年癡呆的公公。張玉梅自己的父母也年邁體弱,需要人照料。想想家里的3個老人,張玉梅最終還是揉著哭紅的雙眼把內退申請表再次交給車間。
回到家里那些年,張玉梅最揪心最難受的是接到公公走失的電話。每次接到電話,她就憑著一雙腳找遍公公平時常去的所有地方。一直到2011年“送走”公公,她還常常在夜里被公公走失的噩夢驚醒。

張玉梅照顧母親洗漱。田林 攝影
2013年8月的一個早上,張玉梅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說母親突發急病。她立即騎車趕回家,只見母親歪倒在床不能動彈。送到醫院檢查,母親腰椎積水,最終癱瘓在床。
張玉梅是家里唯一的女兒,兩個兄弟及家人都在工作,照顧母親的重任大部分又落在她的身上。
屋漏偏遇連夜雨。2014年,張玉梅的父親因腦出血病倒在床。看著九十多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張玉梅和兄弟們難受極了。兄妹3家商量著輪換照顧護理兩位老人。每輪到張玉梅家時,她都整天待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顧父母。而輪到兄弟家照顧時,她在安排好自己的家務后,又主動跑回家幫忙。去年,張玉梅的父親走了,張玉梅和她的兄弟們又把全部的關愛給了母親。如今,多年過去,癱瘓在床的母親腿腳沒有一點兒的萎縮,讓人好生羨慕老人有這么孝順的孩子。
少年夫妻老來伴。張玉梅不僅是丈夫的拐杖,更是丈夫精神的支柱。
2001年初,張玉梅的丈夫因不明原因的腰痛住進醫院,檢查結果為急性尿毒癥。
經過幾年的治療,丈夫的病情總算穩定下來。不曾想,前些年丈夫又因腦梗塞住進醫院。這以后,留下后遺癥的丈夫每天只能拄著拐杖行走。前年11月份,丈夫因腦梗復發再次入院,之后又喪失了語言能力。
張玉梅家的陽臺上常年堆著白菜、大蔥和能存放的菜,冰箱里則擺滿了做好的餛飩、餃子等速食。平時只要得點兒空,她就會去買些食材做好,以備隨時之需。
內退后的這些年,張玉梅就這樣用辛勤和汗水,精心陪伴、照顧著4個老人,還有自己的丈夫。張玉梅很善談,也很樂觀,她犧牲自己,呵護家人,用自己的堅強支撐起家的天空。
(作者單位:荊門石化)